發布時間:2023-01-29 10:09:1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策略3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一、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不足的問題探討
有效性是衡量教學活動是否高效的一個重要指標,有效性越高,說明教學活動效果越好,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也就越深入。相反,有效性越低,說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存在不足,可能存在很多疑難點。在小學音樂教學中,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對相關歌曲形成一定的了解,同時掌握一些樂理知識。但是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小學音樂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有效性不高。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課堂上的參與有效性不足,不少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從目前實際情況來看,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專注程度并不高,沒有緊跟教師的教學流程進行學習,從而在課堂上并沒有對相關知識熟練掌握。還有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存在開小差或是講小話的行為,這些都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有效性不足,從而導致整體教學有效性偏低。其次,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有效性較低。掌握知識是課堂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所在,通過一節課的教學需要學生對相關知識形成一定的掌握。但是從小學音樂教學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對于課堂教學知識的掌握并不是很好。比如在歌唱教學中,經過一節課的教學,不少學生還是無法正確把握這首歌的唱法,這就導致教學有效性很低。最后,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不足。在教學中,需要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但是目前在小學音樂教學當中,對于學生學習的檢驗還存在有效性不足的問題,往往只是考查學生對于一首歌的唱法是否掌握,而對于其他方面的音樂知識則涉及甚少。
二、小學音樂教學提高有效性的策略
(一)采用趣味化方法教學吸引學生參與課堂
對于學生課堂參與有效性較低的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采用趣味化的方法展開教學,以此吸引學生參與進來。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可以采取的趣味化方法很多,比如歌曲接龍、邊唱邊演、我唱你猜等,這些趣味活動對于小學生而言都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課堂教學中進行運用,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從而有效參與到課堂之中。比如可以采取歌唱接龍這種趣味方法進行教學,在教學一首歌曲的時候,教師先對學生進行接龍順序的劃分,比如按照座位順序,或者是教師重新設計一個順序。在排列好學生的接龍順序之后,就讓學生一人一句接龍歌唱。為了增加趣味性,還可以采用隨機接龍的方式,即教師隨機指定接龍歌唱的學生,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除了這種方法之外,也可以通過邊唱邊演來教學,即讓學生一邊歌唱,一邊根據歌曲內容進行表演。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讓學生有效參與到課堂之中,為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打下基礎。
(二)多維立體教學增強學生知識掌握有效性
對于學生知識掌握有效性不足的問題,在教學中可以采取多維立體教學,從不同方向不同層面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了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借助不同的教學載體進行音樂知識的多維度教學。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通過音頻和視頻給學生展示音樂知識,如鋼琴、長笛等樂器的正確演奏方法,就可以通過演示動畫的形式給學生展示。除了多媒體教學之外,還可以進行實踐體驗教學,即讓學生對相關的音樂知識進行實踐體驗。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長笛的吹奏,或者讓學生利用音樂教室中的鋼琴進行實踐體驗。通過親身體驗樂器和音樂,學生便可以對其中所包含的知識形成有效的掌握。
(三)加強對學生知識掌握有效性的檢驗
要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有效性進行檢驗。比如最簡單的歌曲演唱,如何檢驗學生是否正確掌握歌唱方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從課堂教學的角度來說,對學生逐一檢驗,顯然時間不允許,通過集體合唱檢驗,效果又不好。因此,就可以通過小組的方式進行檢驗,將學生分成6~8人的小組,這樣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檢驗評價,就可以比較清楚地評價學生對歌曲演唱的掌握程度。而在其他音樂知識方面,則可以通過一些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比如音樂游戲。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趣味化的音樂游戲,引導學生參與,然后根據學生在游戲中對相關音樂知識的運用,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做出評價,檢驗教學效果。總之,教學有效性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關注的問題,只有有效性較高,才代表教學活動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對于當前存在的相關問題,教師需要形成清楚的認知,通過趣味教學、多維立體教學以及加強教學檢驗等,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不斷提高。
作者:陶俊霞 單位:棗陽市第四實驗小學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篇2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推進,小學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重視。音樂是對小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課程,同時也是提高小學生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的關鍵,因此,在新時期小學音樂教育任重而道遠。新課程改革給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一方面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提高了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給小學生帶來更加全面的音樂體驗,促進小學生形成創新精神和探索能力。另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需要不斷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手段,摒棄單一枯燥的教學方式,以適應現代化音樂教學的需要。筆者根據自己的音樂教學經驗,通過分析小學音樂教學現狀,著重探討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現狀
(一)師資力量薄弱,音樂教學需要的硬件缺失
許多小學對音樂課的設計不合理,過于關注數學、語文等課程的建設,音樂課缺乏專業的音樂教師,有的小學一個音樂教師教三、四個班級,從而造成小學音樂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學到的音樂知識少之又少。甚至還有的小學沒有正規師范院校或者音樂專業的教師,由其他教師臨時代替,這些教師沒有音樂教學經驗,不懂音樂的樂理和技巧,在音樂課堂上只教學生唱固定的幾首歌或者上自習。同時,由于一些小學受到辦學條件的限制,音樂教學設施設備不齊全,缺乏專業的音響設備及音樂教室,音樂課只能在班級教室里上,學校沒有鋼琴或者用于教學的樂器,音樂教學達不到預期效果。
(二)對音樂教材的利用率低,刪減內容不科學
在目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許多學校對音樂教材的重視程度不夠,而且音樂教材都是循環使用的,即上一年級的學生使用后的教材留給下一年級的學生,甚至還有的小學是幾個小學生共用一本音樂教材,給音樂教師講課帶來影響。還存在一些小學音樂教師根據自己的意愿隨意刪減音樂教材中的內容,自己認為有用的知識就著重講,自己認為沒用的知識就避開不講,這樣給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帶來阻礙。
(三)教學內容枯燥單一,無法激發學習興趣
音樂教師教學內容沒有依據小學生的實際水平,教學手段簡單無趣,通常都是教師教一句,學生唱一句,嚴重限制了音樂教學的趣味性和系統性。音樂教師認為如果課堂教學內容設計得較難則不利于小學生理解,所以教學往往缺乏創新,一直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使小學生有創新的見解,也不會得到教師的支持與幫助,長此以往使得小學生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逐步增加音樂設施,提高對音樂教育的師資投入
小學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師對小學進行唱歌、音樂知識和音樂技能的訓練以及欣賞等的教育。因此,學校和教師都要提高對音樂課的重視程度,把音樂教育放在與其他學科相同的位置上。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加大音樂設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對現有音樂設施的利用率,營造適合小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創造全新的小學音樂課堂。同時,學校在音樂教師的配備上必須嚴格把關,要求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避免其他教師代課現象的發生。提高音樂教學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音樂教師認識到自身的水平,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改善教學方法。
(二)靈活應用小學音樂教材,注重音樂教育的生活化
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要以教材為依據,因地制宜地設計教學環節,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音樂教材是對音樂教學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教材中蘊涵了豐富的樂理知識和音樂常識等,對于小學生的學習和進步具有促進作用。音樂教師必須做到靈活運用音樂教材,不能孤立教材內容,挖掘音樂教材中的有用因素,要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增加一些本地音樂和特色音樂等,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同時,音樂是一門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加強生活化教學,找到與小學生的生活經歷相符合的教學內容,精心營造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學更有利于小學生發揮特長,積極上好每一節音樂課。
(三)精心設計音樂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小學音樂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善,還要在教學觀念上做出及時的調整,摒棄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方式,引入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流行元素,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不僅能夠教會小學生唱歌,還能夠讓小學生與教師的關系更和諧。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要盡量給小學生提供參與音樂實踐和展示的機會,讓小學生可以在音樂課上盡情地發揮,運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情感。綜上所述,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是優化音樂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改變音樂教學現狀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有效教學走進小學音樂課堂,就需要學校不斷加大師資力量投入力度,完善教學軟硬件設施,需要音樂教師負起責任,提高教學水平,發揮引導作用,把傳統的小學音樂課堂轉變為多元化的課堂形式。同時還要增強對音樂的宣傳,提高小學生對音樂的重視程度,讓小學音樂教學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作者:張蕾 單位:甘肅省高臺縣國慶小學
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篇3
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所推崇的教育目標之一,在九年義務教育期間,音樂課程的開展對于學生素質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對于小學生的創造發散思維和審美能力的培養都是十分有益的,能促進其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1]。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音樂課程一直是小學的輔修課程,且由于長期得不到重視,教學效果一直不太理想。
一、小學音樂教學現狀
隨著新課改在全國范圍內的推進,音樂課逐步走入小學生的課堂,但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音樂長期處于副科位置,成為其他課程的“調劑品”,音樂課長期缺乏重視,導致音樂課程的改革與發展進程極度緩慢,課堂效率和學科專業性和系統性相對較差[2]。當下小學音樂課程的發展面臨著很多問題。
(一)配套設施不完善
由于我國長期實行應試教育,學校為提升在社會上的聲譽,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主科教育上。而音樂課程作為小學的輔修課程,很少受到校領導的關注,加上小學校方的資金力量本就不充足,導致小學的音樂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部分小學沒有固定的音樂教室,大多數小學樂器的種類不足,難以滿足小學音樂教學需求。
(二)師資力量不足
在我國,想培養自己的音樂能力,在學生期需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另外,長期受音樂熏陶的人們不愿受現實束縛,導致很多音樂專業的學生,在畢業后,出于薪資或今后發展考慮,不愿留在小學校園內工作。導致我國小學校園內的音樂教師平均水平較低,難以滿足對學生進行多樣化教學的需求。
(三)教學手段及評價方式單一
音樂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美的感受力和陶冶學生情操為教學目的的學科,更注重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鑒賞音樂能力的提升。但在現實教育中,小學音樂教師在課上更多是對學生進行枯燥的樂理知識的灌輸,教學評價方法也采用期末考核的方式進行,教學方法和評價手段都過于單一,既不能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也沒能做到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二、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效率的途徑
音樂不僅是緩解心情的工具,還能通過對人們音樂素養的培養,幫助人們保持樂觀、向上、積極的生活態度。所以小學應對學生的音樂課程給予重視,努力提升課堂效率,為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創造機會。
(一)融合現代手段教學
小學生思維簡單,經驗不足,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所以音樂教師要注重增強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可以利用圖片、視頻、實物等直觀清晰地開展輔助型教學[3]。借助多媒體等教學設備,為抽象的音樂旋律搭配上適當的視頻,通過視頻內容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在《五月五賽龍會》的音樂教學中,就可以結合賽龍舟的視頻播放該段音樂,使學生在視頻中賽龍舟的熱烈氛圍中感受這段音樂的魅力,以了解音樂所表達的具體內容。
(二)豐富音樂課基礎設備
學校應該盡可能地引進音樂教學設備,為學生音樂學習創造條件。在《祝你快樂,赤足走在田埂上,春之歌》的教學過程中,如果學校的教學設備充足,教師就可以在實際課堂中向學生演奏西洋樂器,使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具備通過聲音識別基本樂器的能力。利用實物演奏,也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高度集中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利于提高音樂課課堂效率。
(三)激發學生積極性
由于小學生心理發展還尚不成熟,所以在音樂的授課過程中,不能只單純地向學生講授枯燥的樂理知識,而需要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每節音樂課可以通過相關故事將學生引入課程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愛的羅曼史》旋律優雅,且曲中充滿著浪漫的氣息,旋律仿佛為聽者描繪著一場戀人相愛的場景。再加上,由該曲調改編的吉他獨奏單曲曾被用于電影配音,所以授課教師在對這首歌曲進行教授前,就可以利用電影的大致內容,為學生編造出一個生動的愛情故事,使學生產生對該曲調學習的興趣。通過課前故事的鋪墊,也有利于學生了解歌曲所要演奏的大致內容,有助于學生感受音樂魅力。
(四)調整教學評價方式
音樂教學評價是依據一定的音樂教學目標,運用一定手段和方法,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的信息,對各種音樂教學活動的過程與效果,完成和滿足個體音樂能力發展需要的程度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4]。在音樂的教學評價中,應該豐富評價對象,將學生課堂活躍程度和平時的音樂表現納入教學評價中。對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稱贊,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積極性。雖然目前小學音樂仍處于輔助性地位,但在學生音樂素養培養、審美能力鍛煉上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各小學應該對音樂課程給予更多的重視,落實對小學音樂以培養學生音樂素養為教學目標的課程改革,提升小學音樂的課堂效率和教學水平,從小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賀莉娜.淺談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方法的多樣性[J].音樂時空,2014(3):174.
[2]朱雨晴.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性的教學策略[J].黃河之聲,2016(14):23.[3]趙丹萍.提高小學音樂教學有效性的五大策略[J].學周刊,2016(10):191-192.
[4]佟賀.小學音樂創造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張萍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美琪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