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化學品風險評估

化學品風險評估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9-12 17:09:12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化學品風險評估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第1篇

[關鍵詞]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要點;措施

中圖分類號:TQ420.7+l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06-0281-01

引言

危險化學品事故可能會影響眾多人,并且很大程度上可能會對環境產生廣泛的破壞。目前企業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意識淡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有法不依,有些企業甚至取消了安全管理機構和安全管理專業人員,致使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管理監督力量薄弱,對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反勞動紀律的事件處罰不嚴,造成重大事故頻繁發生。因此,明確界定危險化學品管理范疇,加強危險化學品使用環節的安全監管,及時排查整改安全隱患,已經成為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內容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1、危險化學品特性

企業要提供足夠的資金和資源來實現安全生產的工作環境,包括工藝控制系統的檢查和檢驗、設備安全運行和維護。事故的預防需要企業員工了解危險化學品的本質和特征,以便采取恰當的預防措施來實現化學品的安全存儲、運輸和使用,同時員工還需要遵守企業制定的危險化學品管理的規定和程序,并能識別有關危險區域和不安全做法。安全使用和處理危險化學品的兩個關鍵是:首先,要知道它是什么;其次,要了解該物質的特性。制造商、供應商有責任提供充分的化學品的安全信息。

2、危險化學品管理存在問題

(1)安全隱患風險高。危險化學品是個高危行業,出現的事故不僅僅影響到事故發生地、

事故發生單位,并且對事故區域周邊環境、人畜生活、水域植被等,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2)基礎設施條件差。面臨著我們對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監管,提出新的要求,標準更加嚴格,基礎條件十分脆弱;布局疏散,安全監管很難到位;科技含量低。安全投入不到位,無專項資金保障投入,無設備改造。(3)從業人員素質低,危化行業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其工藝對企業的管理人員和產業工人的安全知識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要求較高。

3、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要點

3.1 進行危險化學品的風險評估

危險化學品風險評估的目的是為了發現所有危險化學品及相關工藝流程產生的危險或潛在威脅,以便采取預防措施防止對員工或其他人造成傷害或損傷。因此,風險評估要考慮所有能影響危害發生或造成一定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以便提出風險應對措施,從而避免或減少危險化學品造成的危害或風險。風險評估應該由有經驗和能力,且了解物質、設備和操作危險的人員進行,同時參與風險評估的人員還應具有橫向邏輯思維能力,不拘泥于表面現象,并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以獲得最佳評估效果。對于小型單位或部門的風險評估可由一個人完成,對于較大或更復雜的區域則需一個小團隊來識別和評估。

風險評估的范圍應包括人身傷害、火災、爆炸、污染、公眾傷害、設備損壞、環境影響等。另外,在使用危險化學品時,有時必須人工搬運,因此風險評估還應該結合人機工程學針對人工操作的情況進行評估,并應考慮如下情況:①個人執行任務的身體條件和能力,;②是否能夠使用機械來完成任務;③搬運物品的重量、形狀、條件、中心;④工作環境的地面狀況、照明、溫度等條件;⑤重復性特點;⑥其他因素。如果任務不能由機械來完成,應盡量降低確定的風險。

3.2 制定減少危險化學品風險的措施

在確定了化學品危險并對其進行風險評估后,應與被評估區域或企業的負責人包括操作人員一起制定、實施預防其危害的措施。措施主要包括:(1)防止化學品暴露,并減少使用量。(2)替換,可采用某替代品替換危險化學品。(3)變更工藝。(4)全密封。(5)局部密封(帶局部通風裝置)。(6)局部排氣通風。(7)采用個人防護設備。(8)進行員工培訓,讓員工了解如下內容:①所涉及物質的化學數據信息,在污染發生時它們會帶來的危險和需要采取的措施;②遵守的工藝操作流程,確保佩戴適當的個人防護用品、物料處理方法正確、原料運輸安全、半成品和成品運輸安全;③處理泄露的技術;④特殊裝置或設備的操作技術及如何處理偏離正常操作或性能的偏差;⑤檢查成品和廢棄物中的有害物質濃度。(9)針對職業健康工作,對接觸危險化學品的操作人員要進行上崗前體檢及定期體檢,建立健全職工衛生檔案,對職業健康報告或記錄及體檢報告應保管相當長時間,并對作業人員安排醫務監督,做好職業病防治。另外,對員工日常工作環境中的危險化學品濃度還應進行檢測。

3.3 危險化學品的存儲與運輸要求

危險化學品儲存是化學品流通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節,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事故,因此危險化學品的儲存方式、方法與儲存數量等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危險性也較大,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手段和適當的防范措施,必須嚴格執行國家有關危險化學品運輸的管理法規和標準。

3.4 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要求

在實驗室內的工作通常都是重復使用固定的分析方法,有時也會在使用設備中遇到未知的危險,如火災、爆炸、腐蝕和有毒物質的侵蝕。因此,對實驗室內使用的可燃物總量必須進行嚴格限制,并定期檢查通風櫥的抽風效果,通風櫥不應使用過量的儲存空間,以免降低抽風系統的工作效率。進一步改善實驗室安全的措施如下:(1)制定《實驗室安全手冊》,定期培訓員工。(2)制定實驗室審查的評估制度。(3)定期檢查實驗室的存儲區域,確保處理掉舊的存儲品和過期的反應化學品,保存最少量的庫存化學品。(4)提供專用清洗設備和關于設備使用的說明。(5)維持高標準的日常管理巡檢制度。(6)制定廢物的安全處置程序。處理廢棄的危險化學品,應該依照國家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律和有關規定執行,嚴格限制向環境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質。另外,對危險化學品廢棄物的管理應采用層級管理模式,即減少廢棄物(最佳),循環回收再利用,填埋、化學處理或焚燒。

3.5 制定應急預案

使用、存儲、經營運輸危險化學品的企業必須制定有效的應急預案,而重點防控企業的應急預案還需要與當地有關部門協作制定。針對所有可預見的事故,如火災、有毒物質泄露,應急預案應包括兩個范圍,危險化學品生產區域和存儲區域,以及整個現場包括周邊地區。每個危險化學品使用人和存儲人都應該熟知應急預案內容及本身職責,如果發生了事故,員工和當地應急服務部門應能夠確切、清楚地知道應該做什么事,現場保存的危險物質數量、位置圖、現場建筑物信息、滅火器材位置、應急出口、溢出控制設備等。同時,還應對所有員工進行培訓,并按照應急預案進行演練,指導其達到熟知程度,并指導當地應急服務部門熟悉重點防控現場。

第2篇

《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實施進展

《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是歐盟對進入其市場的所有化學品進行預防性管理的法規,已于2007年6月1日正式生效,至2018年最后一批現有物質注冊完全結束,將歷時12年。

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實施方面,很多專家專門介紹了相關情況。德國Evonik Industries公司的Volker Soballa回顧了《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注冊第一階段的情況。根據以前注冊的經驗,從注冊的步驟、信息交換的準備、時間進度的控制、機構的選擇等方面給企業提出了具體的操作經驗。歐盟化學品管理局的Christel Musset介紹了2013年注冊截止日期前化學品注冊和評估的工作安排,提出了幾點重要建議。2012年的行動計劃包括:將為注冊收集市場情報、為注冊人提供建議、尤其是強調準備高質量技術卷宗和化學品安全報告、強化卷宗提交過程和現有工具、組織更多的交流推廣活動等。在2012年第一個季度將要被注冊的物質數目、物質名稱和每個物質的牽頭注冊人(LR)等信息,而這些統計信息將會對2013年要注冊的企業產生很大的幫助。2012年的重點工作包括:完成對注冊指南文件和數據共享指南文件的更新以及國際統一化學品信息數據庫(IUCLID)、Chesar等相關軟件工具的升級;在網站公布物質信息交換論壇組成進展和注冊相關的最新動態;2012年2月和秋季分別舉辦牽頭注冊人研討會;2011-2013年就卷宗提交具體步驟開展系列網絡研討會等。歐洲化學品管理局Christel Musset指出,化學品注冊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作,但只要及時了解物質信息交換論壇的通知和歐洲化學品管理局的支持,還是易于管理的;注冊者不要認為只要提交了注冊卷宗就完成了任務,還要及時更新卷宗,并參與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提供的交流機會。

《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信息交換論壇主席Szilvia Deim介紹了《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的執行情況。目前,來自歐洲經濟區域19個國家的近800家企業接受了審查,其中包括449家制造商、278家進口商、38家唯一代表以及436個下游用戶。整個審查計劃中,大約20%受檢企業不符合《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要求。這次審查數量大約是上次的一半,不符合企業的概率(20%)也比2009年審查結果(24%)有所降低。

第二階段執法延長至2012年4月,主要檢查供應鏈信息的傳遞。第三階段執法于2012年6月啟動,主要關注中間體和限制物。Szilvia Deim主席最后指出,執法是沒有限制的,但也有重點關注,安全數據表將是重點檢查的部分,注冊將是長期的問題。同時,企業不要忘了歐盟《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CLP)、供應鏈的信息傳遞、注冊的細節信息等。EPPA管理咨詢合伙人Julius Waller重點講解了2012年2月29日的首批歐盟滾動計劃(CoRAP)和列入高關注物質的候選名單物質的情況,指出企業要關注列入計劃的90種物質的評估進展情況,保證注冊卷宗順利通過評估。Julius Waller同時提醒企業,與滿足分類為高關注物質的要求相比,《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注冊過程顯得容易。因此,企業要立即開展工作應對高關注物質帶來的挑戰。

《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實施進展

聯合國環境發展會議(UNCED)與國際化學品安全論壇(IFCS)于1992年通過決議,建議各國開展國際間化學品分類標簽協調工作,以減少化學品對人類和環境造成的危害,同時減少化學品跨國貿易必須符合各國不同標示規定的成本。為此,國際勞工組織(ILO)、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危險物品運輸專家委員會(UNCETDG)聯合制定了《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由聯合國于2003年通過并正式公告。2003年7月,聯合國經濟社會委員會會議正式采用《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并要求各成員國2008年前通過立法實施。

《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按危險類型對化學品進行了分類,并就統一危險公示要素(包括標簽和安全數據表)提出了建議,其目的是通過提供一種都能理解的國際制度來表述化學品的危害,提高對人類和環境的保護;為尚未制定相關系統的國家提供一種公認的系統框架;減少對化學品的測試和評估;為國際化學品貿易提供方便。《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已于2011年9月8日由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了第四修訂版,修訂了化學不穩定氣體和不燃氣溶膠的危險分類等多個條款,使危險化學品的防范說明進一步合理化,同時為避免理解上的差異,對一些標準作出了澄清。

來自奧地利化學工業協會(FCIO)的Christian作了《歐盟:統一分類還有很長的路》的報告,介紹了歐盟落實《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的情況。歐盟利用5年多時間,在聯合國《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基礎上,結合《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實施進程以及1999/45/EC(即DPD指令,針對配制品)和67/548/EEC(即DSD指令,針對物質),建立了一套化學物質和混合物《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

2008年12月31日,歐盟以公報的形式正式刊登該法規,并于2009年1月20日正式生效。與現有的物質(DSD)和配制品(DPD)指令相比,《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引進了新的分類標準、新的分類標簽。《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的實施也是逐步完成的,其中規定物質DSD指令的廢止時間是2010年12月1日,配制品DPD指令的廢止時間是2015年6月1日。歐盟化學品管理局(ECHA)建立了化學物質的分類和標簽目錄(即C&L目錄),目錄下大約有8000個物質的分類信息,分類信息可以通過歐盟化學物質信息系統ESIS數據庫查詢獲得。

巴斯夫公司亞太區的Caroline介紹了亞太區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波等國家落實《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的情況。日本先后頒布了JIS Z 7250:2010《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編制》、JIS Z 7251:2010《基于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的化學品安全標簽》和JIS Z 7252:2009《化學品分類》3個工業標準,并對2200個化學物質進行了分類,分類信息可以在日本國家產品評價技術基礎機構(NITE)網站上獲得。韓國修訂了《工業安全與衛生法》(ISHA)、《有毒化學品控制法》(TCCA),頒布了KSM 1069:2006《基于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的化學品標簽》。根據《工業安全與衛生法》,要求對化學物質和混合物分別從2010年7月1日和2013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根據《有毒化學品控制法》,對于已經生產和上市的現有化學品和混合物分別從2011年7月1日和2013年7月1日起全面實施《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新西蘭根據《危險物資和新生物法》的規定,對于新化學物質從2010年7月2日起施行《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要求的分類和標簽。對于生產和上市的現有化學物質從2006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給予了5年過渡期。

來自SAP公司的Ulrike介紹了美國、加拿大、巴西、烏拉圭、墨西哥等國實施《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的情況。美國職業安全健康局(OSHA)在2009年就已經提出要將《危害傳遞標準》(HCS)與《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進行統一,之后也對《危害傳遞標準》進行了一系列的修訂,并于2011年10月25日提交給白宮。目前,美國依據《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制定的標簽、安全技術說明書已比較完善。新標準涵蓋了聯合國《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關于化學物質分類和標簽要求的相應條款,尤其是工作場所的化學物質分類和標簽要求,對《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中的標簽、危害類別和安全數據表等作出了明確規定,尤其給出了針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分類標準和混合物的分類標準等。

收獲與體會

通過參加此次歐洲化學品管控會議,我們既介紹了中國政府在化學品安全管理方面所采取的行動,也了解了世界各國化學品安全管理的最新進展,主要收獲有以下幾點。

歐盟基于風險的化學品安全評估的理念。歐盟實施的化學品安全評估將化學品整個生命周期的風險評估要素(包括危害識別、暴露評估、風險表征等)與風險管理措施相結合,并將安全評估的結論形成化學品安全評估報告(CSR)在化學品供應鏈中傳遞,從而有效保障了化學品在生產、運輸、使用等過程中的安全。對于需要提供擴展安全技術說明書(eSDS)的物質,應將物質在生命周期中的制造及使用直至成為廢棄物這一系列操作條件和風險管理措施作為附件,提供給下游用戶。歐盟化學品安全評估,引導著整個歐洲共同體乃至全球在化學品安全管理中由僅考慮危害評估的管理逐漸過渡到以風險評估為基礎的風險管理。

按照化學品危害實施分類管理的思路,歐盟化學品安全管理的重點是高關注物質(SVHC),即對人類和環境存在嚴重的及不可逆危害的物質,包括具有致癌性、致突變性、生殖毒性的物質(CMR,第1類和第2類);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積性和毒性的物質(PBT);具有高持久性、高生物累積性的物質(vPvB)以及其他有科學證據證明會對人類或環境引起嚴重影響,與CMR物質、PBT物質或者vPvB物質具有同等關注的物質,如內分泌干擾物質(EDCs)。歐盟《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和《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明確規定,對高關注物質建立識別和評估制度。

歐盟針對《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和《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的施行,制定了嚴密的執法監管計劃。歐盟各成員國的執法力度,關系到《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和《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的實施效果與進度。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建立了執法信息交流論壇,統一協調執行相關的活動,確定執法的策略,提出統一的執法項目并進行聯合執法檢查。同時,成立了論壇工作組,向歐盟成員國提供《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和《分類、標簽和包裝法規》執法情況的詳細指南文件,培訓執法人員,開發用于執法的軟件工具,允許檢查人員對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所構建的數據進行訪問等。與此同時,針對一些成員國因為國內缺乏設施和檢測設備在執行限制條款時存在困難的情況,歐盟正在制定適合執行的分析方法,并創建一個涉及27個成員國現有實驗室能力的數據庫。

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進《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建立化學品分類目錄。遵照2002年約翰內斯堡世界首腦會議所作的決定,歐盟、中國、美國、日本、韓國、新西蘭、新加坡、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主管部門都積極修訂了本國化學品相關的法規和標準,并將《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的分類標準轉化為本國標準。目前,《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已在歐洲、美洲、亞洲等地區得到廣泛實施。同時,因《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的實施涉及化學品的職業健康和安全、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部門,各國都成立了跨部門的專家工作組,進行《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分類指南的研究,并公布了化學品的分類結果,供企業查詢參考。

建議與啟示

學習借鑒歐盟化學品安全管理的經驗。歐盟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全球較為科學、系統的管理體系之一,我們應重點學習參考借鑒他們是如何開展化學品安全評估技術研究,特別是暴露評估技術,推動化學品風險評估技術的發展;加強重點化學品的安全監管,針對重點化學品開展全面的風險評估,并將風險評估的結果在整個供應鏈中傳遞,確保化學品生命周期的安全;強化化學品安全管理的監督檢查,保證各項制度的有效執行;加強化學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的信息傳遞功能,確保化學品使用者能夠安全地使用化學品。

第3篇

摘要 由于運輸行業和危險化學品自身存在的危險性,使危險化學品運輸事故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本文就如何識別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中的風險因素以及如何對此類事故進行風險管理和控制做分析,對危險化學品運輸企業和行業主管部門的風險事故管理存在借鑒意義。

關鍵詞 危險化學品運輸風險 風險識別 風險評價

一、危險化學品運輸風險概述

“危險化學品”是指可能會傷害或危害周圍人員、涉及設施和周邊環境的化學品,具有易爆、易燃、有害、有毒及有腐蝕等特性,主要包括爆炸物品,壓縮氣體,液化氣體,自燃物品等,主要分為劇毒物品、腐蝕性物品、爆炸性物品、壓縮氣體或液體、較易燃燒的物品、氧化劑或者過氧化劑物品和放射性物品七大類。

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風險可以定義為危險化學品道路運輸過程中對相關的人、環境和財產等產生的不確定性影響。危險化學品公路運輸事故具有流動性強、耦合性強、差異性大、信息不明,施救困難等特點。

二、 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風險識別與評價

本文應用風險識別的風險因素分解法,首先分析危險化學品運輸的全過程,將目標層的風險指標按風險源進行分類,得到初步的風險因素識別結果,再將基準層的初步風險識別結果進行細化討論,剔除影響微弱、作用不大的因素,最終形成風險要素表。在做風險評價時,根據事故發生的損害程度,以及發生可能性的等級評判,對已識別出的風險因素進行打分,總體風險10分,如下表所示。

三、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中的風險防范對策

(一)回避風險

在運輸路線有選擇余地時,應盡量選擇遠離市區和水源地的道路,不選擇那些雖然運輸路途短但卻需要通過市區的道路。在重要時期,必須通過市區時,應避開重要場地及場地聯絡線,運輸任務盡量安排在夜間。

(二)減輕風險

1.在常規路段、道路變化處、高速公路、橋梁或隧道等地點均易發生事故地段,應加強管理,必要時可派交警對危險車輛進行護送。

2.各級道路運輸管理機關和公安部門應加強對道路危險貨物運輸單位的審查,加強對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的監督檢查。

3.危險運輸企業應加強風險管理,并根據自身情況建立應急預案。在運輸過程中嚴格遵守國家對于危險化學品運輸的規章制度,加強對其自身的管理和監控。

4.各行政區域對危險化學品運輸過程設立施救預案,建立和完善包含有交警、消防、醫院、道路部門、保險公司等相關單位在內的信息溝通聯動機制。

(三)轉移風險

保險是企業和個人進行風險轉移的最有效途徑之一,是運用市場機制進行社會管理的重要方式。要完善《危險化學品企業安全責任保險》,通過強制保險的形式,形成充足的風險事故經濟賠償的保障。

(四)接受風險

在積極減輕風險、轉移風險之余,也要適當的接受無法避免的風險。主動接受風險,做好防范風險的準備也是一種減輕災害的方式。比如編制水源地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預案,針對水源地的特點,儲備應急救援物資,在必要時啟動備用水源地。還包括加強污染事故應對方法的宣傳,傳授逃生、自救、疏散知識等,從整體上提高人們的安全防范意識。

參考文獻:

[1]危險化學品常見事故與防范對策.“常見事故分析與防范對策叢書”編委會.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4.

[2]Scott E. Harrington, Gregory R. Niehaus著.陳秉正等譯.風險管理與保險.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第4篇

本刊記者特邀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顧振華所長、河北省食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李揮博士和張永輝工程師,以及美國AB SCIEX中國公司產品經理趙貴平先生,針對塑化劑檢測標準及方法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講解和分析,并對目前我國食品監管方面的舉措提出了寶貴建議。

記者:據了解,塑化劑首先在飲料中發現,請問塑化劑是否還在其他食品中存在?企業將這種非法添加物添加到飲料中的原因是什么?

顧振華:塑化劑在中國大陸稱之為增塑劑,主要用于塑料、涂料,橡膠制品中,也可用于食品包裝材料中。由于塑化劑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劑,因此不得用于食品之中。食品中的塑化劑主要來自于食品包裝材料向食品的遷移,凡是與塑料、涂料和橡膠制品接觸的食品均可能存在塑化劑,但塑化劑的遷移量是有限的,一般為1PPM以下。

李揮:塑化劑在食品中違法添加主要起到乳化,增稠的作用,一方面使各類物質在食品中均勻存在,另一方面可提高口感。塑化劑除了可能在飲料中存在,在油脂、食用香精,奶油、乳制品中也可能違法添加。

趙貴平:如顧所長所說,塑化劑是一種常見的軟塑料制品添加劑,在軟塑料制品加工過程中起到增塑的作用,如降低結晶度,改善分散性能,提高延展性等,是一類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常用工業化學品。這類化學品是嚴禁出現在任何食品中的,但這次中國臺灣曝出飲料中含有這類化學品,主要是非法商人利用其化學特性,代替原本由阿拉伯膠。乳化劑,棕櫚油及多種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的“起云劑”,從而降低產品成本,擴大利益。

由于這類化學品是軟塑料制品常見的添加劑,早在上世紀70年代標準又是怎樣的?在標準出臺前能否借鑒其他國家的標準進行判別?

顧振華:近期衛生部公布了第六批可能用于食品中非食用物質名單,包括17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并提供相應檢測方法,其中DEHP、DBP和DINP三種塑化劑還規定了食品中的限量標準,分別為1.5mg/kg、0.3mg/kg,9mg/Kg。這就意味著,各地區、各部門將會把這些后期,日本學者就已開始研究;這類化學品從軟塑料制品中遷移到環境如土壤,水體中對人類的危害,其結論是當此化學品在人體內積累的一定量,就會對人的內分泌系統造成影響,所以把這類化學品定義為內分泌干擾素。我們國家也對其遷移過程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同時也得出類似的結論。

記者:香港已規定食品藥品中含塑化劑”鄰苯二甲酸二酯(DEHP)”上限為1.5%,并將塑化劑納八恒常監測范圍,那么中國內地是否也計劃將塑化劑作為常規檢測項目納入食品監管中?其限量塑化劑列為常規檢測項目。

張永輝:如顧所長所說,衛生部將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列入黑名單就意味著鄰苯二甲酸酯已經成為重點監測項目。我國國家標準GB9685-2008《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明確規定了塑料包裝中允許添加的種類,限量及遷移限量,且不允許用于嬰幼兒配方食品和油脂食品包裝。

我國和歐美等國家制定污染物限量標準所遵循的原則是一致的,均依據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共同成立的專家委員會(JECFA)所倡導的風險評估方式,風險評估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實驗,特別是人體暴露評估試驗等。所以,我國出臺限量標準也遵循國際上風險評估的結果。

記者:衛生部在2011年6月1日公布的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中,”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有17種,但GB/T21911-2008《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只能測定16種,剩余的1種DINP沒有給出檢測和判斷方法,是否說明國標在檢測塑化劑這方面仍具有局限性?請您介紹一下塑化劑檢測方法都有哪些?

趙貴平:嚴格意義上講,應該將這類化學品都列入到非法食品添加劑中,不應去具體列出多少種,因為這類化學品能衍生出非常多的化合物,可能在制定相關標準時,由于各種條件所限只列出16種。目前檢測這種化學品的方法非常多,有高效液相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法、氣相色譜法以及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等,根據檢測樣品的類型不同以及檢測含量要求不同,要求采用相應的檢測方法。

李揮:目前,歐盟等重點控制的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在我國國家標準中均有檢驗方法,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有許多種,雖然GB/T 21911-2008缺少其中DINP的檢測,但不能就此說國標有局限性。

我國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檢測使用“GB/T 21911-2008《食品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塑料中鄰苯二甲酸酯檢測使用“GB/T 21928-2008《食品塑料包裝材料中鄰苯二甲酸酯的測定》”,兩種檢測方法可以滿足我國絕大部分產品的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檢測。

記者:最近,將非食用物質添加到食品中的事件屢次發生,針對非食用物質的檢測,您認為是否應該未雨綢繆,事先制定出針對各種可能的非法添加物的檢測標準7據我所知,非法的添加物質有很多種,在制定相關的標準方面是否會遇到很多困難7應該如何解決呢7我國在這方面的現狀又是怎樣的7

顧振華:是的,應該盡可能將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列入”黑名單“,建立檢測方法,對可能添加的食品實施監測。但是,非食用物質多達幾十萬種,不可能逐一制訂食品中限量標準,國際上和發達國家也沒有先例,也沒有可操作性。但如何防范非食用物質被添加到食品中,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強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監管,如建立良好的操作規范(GMP)和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等有效過程管理體系,這些規范和體系對原料的控制、配方和投料有著嚴格的要求。

趙貴平:從目前食品安全的情況分析,我們還不能判斷有沒有其它非法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使用,但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工作是中國現在及以后應該重點關注的事情。食品中對未知添加物的檢測分析的確是一項非常艱難的工作,但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段,分析檢測食品中未知添加物的方法還是很有效的,只要我們能建立起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機制,以及加大食品安全監管的力度,就可以從食品產品的源頭控制非法食品添劑的使用。

記者:針對“塑化劑事件“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對今后相關方面的監管還有哪些建議?

顧振華:“塑化劑事件”發生,我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措施,包括嚴格控制問題食品,批次食品流入大陸市場;對已流入市場的食品實施緊急召回,下架,就地封存等應急控制措施;開展食品安全應急風險監測,及時開展相關食品安全風險信息交流(公布問題食品品種,批次,鄰苯二甲酸酯的相關知識等);制訂鄰苯二甲酸酯限量標準和檢驗方法等措施。

趙貴平:針對中國臺灣的“塑化劑事件”,我們國家各相關部門立刻采取了應對方案,建立相關的檢測方法,進行相關產品的分析檢測,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處理;有的部門正在制定相關的國家檢測標準方法,盡可能做到依法辦事。

近年來,我們國家食品安全問題事件頻發,如蘇丹紅、多寶魚、三聚氰胺,以及近期的塑化劑事件等,都是出現問題以后我們才采取相應的措施,確實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現在中國的食品安全已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究其原因,我認為還是我們國家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今后如果我們國家能建立起一整套從食品許可,到食品生產,貯藏、運輸、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的食品監控體系,就會大大降低發生食品安全風險的幾率。減少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第5篇

為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基礎管理提升年”和“安全生產月”活動,市安委會辦公室研究確定,全市危險化學品企業要積極開展事故應急救援演練活動,進一步增強應對和防范危險化學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現就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應急演練工作的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加強應急救援演練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危險化學品企業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活動,是考驗企業和職工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檢驗應急救援預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鍛煉應急救援隊伍的重要手段。通過應急演練,進一步加強各部門的協調聯動和配合響應,充分調動各個層面、各個節點應急救援資源,健全完善統一領導、反應迅速、科學決策、處置有序的應急系統,確保一旦發生緊急情況,做到處變不驚、臨危不懼、有條不紊地組織應急救援工作,使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損失降到最低點。

二、進一步做好應急救援預案修訂完善和應急救援器材的配備。一是各危險化學品企業,要制定符合本企業實際的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對現有預案通過演練認真修改加以完善,預案要注重針對性、實戰性和實用性;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中,應當明確危險化學品事故初起時崗位操作人員的應急報告內容和程序,企業負責人在接到事故報告后,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立即向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報告等相關內容。要對具有爆炸、泄漏、火災等危險的重點單元裝置和儲存區域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并根據風險評估結論,明確相應控制手段,提高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二是要做好與當地政府和周邊企業、住戶、單位等的銜接,減少事故對周邊的影響,要將本單位的重大危險源情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情況向周邊的單位和居民進行告知,并提供基本的緊急疏散、個體防護和自救互救方法和知識。三是要配齊配足相應的應急救援設備、器材、應急處置物資和相應品種、數量的急救藥品,明確維護保養責任。

三、積極開展“安全生產月”期間的應急救援實戰演練。“安全生產月”活動期間,全市化工企業都要組織一次應急演練活動,特別是氯堿、煉化以及劇毒化學品生產企業,要針對火災、爆炸、劇毒化學品泄露等惡性事件開展針對性的應急演練活動。在應急演練過程中,要切實做到科學計劃、結合實際、周密組織、講究實效,保證演練參與人員、公眾和環境的安全。安監局擬確定1-2家典型企業,組織轄區內所有危險化學品企業現場觀摩學習應急演練活動,取長補短,改進提高。各企業應急演練活動結束后,要加強對應急演練的評估、點評和總結工作,將應急演練的詳細文字記錄、現場照片存檔備查,有條件的企業要建立視頻檔案。各鎮街區安監所要建立企業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考核制度,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責任考核。“安全生產月”活動結束后,請各鎮街區安監所將本地區危險化學品企業應急救援演練情況于7月5日前報送市安監局危險化學品監管科。

第6篇

以黨的十八屆、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安全發展,按照國家、省、市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以強化危險化學品“兩重點一重大”安全監管為重點,以設計診斷規范企業安全運行,以可視化管理保障作業環節安全,以專家技術介入支撐企業安全,以鞏固安全標準化管理提升企業本質安全,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化化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堅持制度化監管,持續開展“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治理,確保全市危險化學品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

二、工作目標

全面貫徹執行國務院《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配套規章規定,完成化工裝置設計安全診斷工作,推進“兩重點一重大”自控技術和監控系統的完備與運行;鞏固和深化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推動化工園區安全管理一體化建設;提升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化管理水平;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提高企業安全生產水平,杜絕較大以上事故的發生,實現無亡人事故發生。

三、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推進危化領域本質安全提升

1、深入推進危化品本質安全提升專項行動。要繼續按照專項行動方案,加強組織領導,列出進度計劃,推進設計安全診斷和整改驗收工作,按照省市規定的時間和要求全面完成未經正規設計的在役化工裝置設計安全診斷工作,其中,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設計安全診斷工作必須于6月底前完成。要積極指導和協調,細化落實措施,解決重點工作和普遍突出問題,有序推進工作。

2、強化危化品“兩重點一重大”安全管理。要將涉及重點監管危險化工工藝、重大危險源的企業作為監管重點,開展計劃查、重點查、回頭查等多種形式的監督檢查,全面檢查執行落實“兩重點一重大”安全管理規定的情況。重點檢查生產裝置和設施自動化控制系統裝備完善與自控改造以及自控系統投運情況。同時,加強檢查督促企業做好危化品儲罐安全檢驗檢測和安全類計量器具檢驗檢測以及防雷防靜電等專項工作。重點監管危險工藝以不定期檢查為主。重大危險源以執法檢查為主,要以嚴字當頭,全市一、二級重大危險源企業列入市安監局危化處執法計劃檢查,三級重大危險源企業列入市安全監察支隊執法計劃進行檢查,四級重大危險源企業列入本市執法計劃檢查,加大依法查處違法違規力度。

及時發放市安監局組織編印《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規》和《重點危險工藝重點監管危險化學品(2014版)》,組織對危險化學品安全法規規章和文件政策的學習研究,加大宣傳貫徹組織力度,指導督促貫徹落實和依法生產經營。

3、注重危化品建設項目安全源頭監管

凡涉及到新、改、擴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要做好安全審查和竣工驗收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安監總局、住建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計管理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14]76號)和省安監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安全設計管理的通知》(蘇安監[2014]369號)文件精神,加強建設項目安全設計的全過程監督管理,督促項目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嚴格執行文件規定,保證建設項目設計符合規范標準要求。新建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要在裝置設計階段積極開展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消除設計缺陷,提高裝置的本質安全水平。

(二)進一步落實行政許可服務工作

1、做好危化品經營許可工作。

依據《市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實施意見》,進一步規范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管理工作。按照簡化行政審批、轉變政府職能的總體要求,按照權限要求,做好申請受理、材料審核、現場核查、許可決定等環節,組織做好上報、審批、頒證工作,建立健全行政許可管理信息和監管檔案資料。

2、做好安全生產許可證和使用許可證申領服務工作。依據《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證實施辦法》(國家安監總局令第57號)規定和省安監局《關于認真做好危險化學品安全使用許可證工作的通知》(蘇安監[2014]356號)精神,進一步核定申領企業,并做好相關協調工作。

按照危化行政許可權限分工意見,按照法定程序和規范要求開展許可工作,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做好審批事項的跟蹤服務工作。

(三)進一步落實過程性安全監管措施

1、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認真組織貫徹落實國家安監總局《關于加強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安監總管三〔2014〕88號)精神,推動化工過程安全管理規定和要求執行落實到位。一是結合安全標準化建設要求,督促企業加強風險辨識和控制,不斷完善并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持續改進化工過程的安全管理。二是以安全培訓機構組織特種作業持證上崗培訓為平臺,全面推進危險化工工藝操作工安全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訓考核工作;結合《省危險化學行業反恐怖防范標準》宣貫,組織對重大危險源設施現場管理人員和操作人員進行應急處置培訓。三是結合拆除施工、檢維修作業等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教育,強化危險作業安全管理和承包商安全管理以及應急管理,以可視化管理保障作業環節的安全。

2、強化危險化學品安全標準化運行管理。在全市已全面完成危化安全標準化達標評審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安全標準化管理,鞏固和提升安全標準化管理,將行政許可、現狀評價與安全標準化相銜接。通過開展安全標準化建設成效評估活動,督促企業整改問題和消除薄弱環節,鞏固和提高危化安全標準化建設成果。

3、依法組織開展安全監督檢查。一是按照分類分級和屬地監管原則,結合“兩重點一重大”安全監管,認真組織制定計劃并依法開展檢查;二是配合做好劇毒化學品、易制毒化學品、易制爆化學品安全監督檢查;配合做好危化領域職業危害監管工作;三是結合夏季安全生產工作部署,組織開展危險化學品安全監管專項督查;四是組織開展法定節假日、特殊氣候以及重要活動的安全生產大檢查。

在堅持分類分級監管、安全評價報告、化工專家檢查、負責人履職報告和約談等制度的基礎上,總結提煉經驗和好的做法,細化工作措施,改進薄弱環節和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評價報告質量和安全技術服務水平,特別是通過專家技術指導樹立安全管理樣板,推動化工領域的整體安全生產。

(四)進一步深化危化專項整治

1、繼續深入開展危化品領域“打非治違”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按照《危險化學品企業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導則》(安監總管三〔2012〕103號)要求,及時排查和消除事故隱患;加快隱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統建設,如實填報排查治理相關信息,并通過信息系統跟蹤督辦隱患排查治理工作。

第7篇

關鍵詞:HAZOP技術 HAZOP分析

化工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也是風險較高的行業。由于危險化學品固有的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的特性,目前化工行業安全形勢比較嚴峻,火災、爆炸、泄露和中毒等事故頻繁發生,造成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或環境污染。隨著高參數、高能量和高風險的化工過程的出現,事故隱患越來越多,事故也更具災害性、突發性和社會性。一些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在設計過程中就留下事故隱患,導致項目剛進入試生產就發生事故。

HAZOP是英文Hazard Operability(危險與可操作性)的縮寫。在項目設計過程中進行HAZOP研究,能夠識別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將項目中可能存在的隱患盡可能消滅在項目實施早起階段,提高建設項目的本質安全水平,確保建設項目實現安全開車、運行、維護和停車。

1、HAZOP分析概述

HAZOP最初由英國帝國化學(ICI)公司1974年開發,廣泛用于化學工業、核工業、石油化工廠和近海石油鉆井平臺領域的安全管理。HAZOP是從分析化工裝置的參數、狀態可能出現的各種偏離入手,分析這些偏離可能導致的危險后果,從而全面發現安全隱患,采取補救措施(增加安全設施或安全管理)。HAZOP工作小組必須由非常熟悉化工裝置的工程技術人員任組長,組員要由有經驗的裝置操作、工藝、設備、儀表、電氣、安全、環境等專業的人員組成。

2、HAZOP技術在我國的應用

HAZOP技術在國內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該方法對參與人員的素質和工程經驗要求較高,耗時長,國內的工程公司一般都不會主動在設計階段中開展HAZOP工作。

《化工建設項目安全設計管理導則》AQ/T3303-2010(2011年5月1日實施)已經把HAZOP分析方法作為化工設計過程危險源分析的基本方法予以推薦。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2010年11月3日聯合《關于危險化學品企業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安監總管三[2010]186號),文件中第5條規定“企業要積極利用危險和可操作性分析(HAZOP)等先進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全面排查本單位的事故隱患,提高安全生產水平。”

《關于開展提升危險化學品領域本質安全水平專項行動的通知》(安監總管三〔2012〕87號),文件中規定,對涉及“兩重點一重大”的裝置,在裝置設計階段進行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消除設計缺陷,提高裝置的本質安全水平。

因此,HAZOP技術已被納入危險化學品建設項目設計過程。

3、HAZOP分析方法的應用及作用

3.1HAZOP分析使用范圍

1)HAZOP分析既適用于設計階段,又適用于現有的生產裝置。

2)對于連續生產過程和間歇生產過程都可以采用HAZOP分析。

3.2 HAZOP分析的作用

1)識別設計、操作程序和設備中的潛在危險,將項目中的危險盡可能消滅在項目實施的早期階段,節省投資。

2)HAZOP分析組應包括設計者和操作人員等,采用系統分析的研究方法,拓展了企業管理人員的知識面。

3)HAZOP生成的記錄,為企業提供分析證明,并應用于實施過程。HAZOP提供早期的措施與實際采取措施偏差之間的因果關系,以消除或降低風險。

總之,通過開展HAZOP分析,不僅可以提高裝置的工程設計水平和建設項目本質安全水平,而且由建設單位的積極參與,可以深入了解工藝裝置的設計意圖及生產過程的固有危險特性,有利于建設單位做好裝置的生產操作及維修管理工作。

4、HAZOP分析方法簡介

HAZOP分析是一種用于辨識設計缺陷、工藝過程危害及操作性問題的結構化分析方法,方法的本質就是通過系列的會議對工藝圖紙及操作規程進行分析。在這個過程中,由各專業人員組成的分析組按規定的方式系統的研究每一個單元(即分析節點),分析偏離設計工藝條件的偏差所導致的危險和操作性問題。

HAZOP分析的步驟如下:

4.1分析準備

為了順利的進行HAZOP分析,事先確定分析目標,準備好技術資料。選擇熟悉裝置操作,具有管理經驗的工藝、電氣、儀表、安全、公用工程等專業人員,組建HAZOP分析小組,明確分析組長,并對分析組成員實施HAZOP分析培訓。

4.2開展HAZOP分析

1)工藝設備介紹

首先,由分析小組成員介紹裝置原理和運行的現狀,使每個成員對整個裝置的設計意圖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

2)劃分節點

對每一個裝置,按工藝流程圖劃分工藝單元,確定單元的范圍和起止邊界,選擇管線或設備作為分析節點,對危險性較大的步驟進行重點分析。

3)確定偏差

確定分析點之后,選擇一個節點,按照HAZOP分析方法的7個引導詞,依次確定偏差。

4)對偏差進行分析

分析小組對有意義的偏差進行分析,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分析偏差可能帶來的后果,包括人、物、環境等產生的不良影響,對偏差產生的可能性及后果進行分級,根據現有的安全措施及其有效性,提出建議措施。

5)風險評估

依據企業現行HSE管理體系的風險判別準則,分析小組對偏差的風險度進行評估,并進行風險排序,對重大的風險重新核實HAZOP分析結果。

4.3編制HAZOP分析報告

記錄員整理HAZOP分析會議記錄和會議資料,編制HAZOP分析報告,經分析小組討論,組長最終確認。

4.4建議措施的落實

通過HAZOP分析提出的建議措施,納入HSE管理體系的程序化管理,跟蹤HAZOP分析建議的落實情況,核實建議措施消除,降低風險的作用。

5、HAZOP分析實施建議

5.1 HAZOP分析存在的問題

1)HAZOP分析實質是一種頭腦風暴風險分析技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缺少既懂HAZOP流程,又熟悉化工工藝單元操作的分析小組主席。

3)建設單位缺少相應的意識,一般不夠重視,甚至不愿意派遣相關人員參加。

5.2 HAZOP分析實施建議

1)組長必須具備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豐富的工作經驗,能夠調動各專業人員積極提出分析意見,充分發揮他們的經驗和才能。

2)HAZOP 分析小組成員應熟悉本專業知識,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充分理解設計意圖。

3)記錄員應熟悉裝置性能,具有一定的管理和操作經驗。

4)HAZOP分析會議之前,組長和記錄員可以初步確定偏差,分析原因和后果,可縮短分析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5)安全措施的補充完善,應側重于出現異常時如何盡快提醒操作人員,以便及時調整運行參數,避免出現偏差。安全技術措施一般按著消除、預防、減弱、隔離、聯鎖、警告的順序考慮,在風險高的工藝環節應有自動控制聯鎖裝置。

6)分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原設計的儀表自動聯鎖控制或在線分析控制,企業不采納,而是采用經驗的做法來完成工藝控制,這樣做得風險有多大或是否安全可靠,建議采用其它方法深入分析。

6、結束語

“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對于企業來說,遵照國際標準采用科學的嚴謹的方法對正在設計、施工和在役的生產裝置進行安全評價,已經成為安全生產的一項首要任務。

設備故障、設計缺陷、運行條件錯誤、不可預見的運行條件、危害控制失效、人為失誤等,都需要在事故發生之前識別出潛在危險,因此,開展HAZOP審查工作,可以提高裝置的工程技術水平和建設項目的本質安全水平,HAZOP技術已成為HSE管理體系的重要方法。

參考文獻:

1、《HAZOP分析應用探討》 2009年 08期 候鳳 王廷春 宋書峰

第8篇

入世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不斷受到國外以TBT、SPS為代表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困擾。近兩年來,日歐美更是紛紛加快食品安全立法,抬高進口門檻,技術性貿易措施也在廣度和深度上不斷發展。有關調查統計顯示,我國農產品、食品出口在所受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影響的比例方面高居各類產品之首。據商務部報道,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了我國90%的農業及食品出口企業,每年造成的損失約90億美元。及時對WTO通報特別是對可能影響我國農業發展和農產品貿易的通報進行分析,掌握WTO成員的關注焦點和采取措施類型的趨勢,有利于我們預測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發展動向,為應對其挑戰提供指導。

2006年WTO涉農通報概況

2006年,WTO各成員共發出970件TBT通報、1141件SPS通報,其中有25個WTO成員涉農TBT通報82件,48個WTO成員涉農SPS通報902件,涉農SPS通報數量遠遠大于涉農TBT數量。

總體上,各成員涉農TBT通報的數量都不是特別多,即使是通報數量居各成員之首的歐盟也只有19件(表1)。但在涉農SPS通報數量上,各成員之間差距十分明顯,美國、巴西構成涉農SPS通報量的第一階層,二者涉農SPS通報的數量占2006年總量的一半以上。其中,美國通報量之多,更是引人注目。2006年,美國共涉農SPS通報360件,遙遙領先于其他WTO成員,占全年各WTO成員總量的近4成(表2)。

涉農TBT通報分析

《 TBT 協定》涵蓋的范圍很廣,其通報幾乎涉及每個產業,然而,比較之下,相對集中于機電產品、食品、醫藥、化工等領域,有關農產品的TBT通報數量相對較少。2006年,WTO成員的主要涉農TBT通報有82件,主要成員是歐盟、日本、多米尼加和美國,它們的涉農通報數量占到總量的60%。

從主要通報成員的關注來看,2006年,歐盟的涉農TBT通報主要集中在農用化學品方面,共15件,其余有機產品、傳統特產、水產品、產品標簽方面的通報各1件。日本涉農TBT通報的關注點主要集中在質量標準、標簽要求和有機產品的規范三個方面。與歐盟、日本相同,多米尼加的涉農TBT通報也非常重視質量標準、標簽要求,此外,還對產品檢驗的抽樣和檢測方法給予較多的關注。美國涉農TBT通報主要集中在蔬菜的質量標準方面。韓國則對于轉基因產品給予了較多的關注。

從通報措施類型分析,2006年,涉農TBT通報所涵蓋的措施手段主要集中在產品的質量標準、包裝和標簽規定以及生產加工運輸的技術規范三方面。其中,涉及產品質量標準的通報占總量的40%,包裝和標簽規定、產品生產加工運輸方面的技術規范通報均在20件以上。從通報所涉及的目標物分析,2006年,農用化學品、有機產品、轉基因產品和種子是涉農TBT通報關注較為集中的幾類。其中,以前3項最為集中,農用化學品方面的通報達18件,有機產品方面的通報達7件,轉基因產品方面的通報有4件。

涉農SPS通報分析

在發出的902件涉農SPS通報,可能會對我國農業和農產品貿易產生影響的主要有302件,分別來自美國、巴西、歐盟、日本等27個成員。這些通報涉及多個領域,包括農用化學品、動物檢疫及動物產品衛生、植物檢疫及植物產品衛生、轉基因產品管理規定等。其中,農用化學品、動物類和植物類三個領域的通報數量最多(表3)。

在這302件可能影響我國農業和農產品貿易的通報中,包括農藥、獸藥和農獸藥在內的有關農用化學品通報數量最多,共計261件。其中,農藥196件,獸藥9件,農獸藥46件。通報內容具體涉及農用化學品的注冊申請、批準和撤銷,農用化學品殘留限量的規定以及農用化學品的風險評估。在這三項主要內容中,以農用化學品殘留限量規定的通報所占比例最高,通報數量高達175件,而且所通報的內容多數是對農用化學品的殘留限量做出進一步嚴格規定。位居前幾位的WTO成員在農用化學品方面的通報數量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美國近些年一直最為積極,通報數量也最多。2006年,巴西的農用化學品SPS通報也較多,占其全年涉農通報的70%以上。在24件歐盟的可能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的SPS通報中,有19件是關于農用化學品的。而日本9件可能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的SPS通報就有8件是關于農用化學品的。

此外,動植物檢疫方面的通報量也較大,不僅有針對具體產品的檢疫和限制進口措施,而且還有影響面廣泛的綜合性檢疫法律法規,如印度2006年植物檢疫令、韓國植物保護法執行條例修正案等等;涵蓋的范圍不僅僅是檢疫物本身,還包括包裝、裝載容器以及運輸;此外,近年來,動植物檢疫通報內容在進口風險評估方面的涉及也有所增加。

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趨勢預警

根據上述2006年涉農SPS、TBT通報分析,結合近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和農產品貿易情況分析,近期,我國在應對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中對應對WTO成員涉農通報的3個趨勢加以特別關注:

1、有關農用化學品的通報仍是WTO成員關注的熱點,其中農用化學品殘留限量的規定是熱點中的熱點。2002年以來,農用化學品(農藥、獸藥、農獸藥)方面的通報一直保持涉農通報總量的30%以上,其中有關農藥的通報數量占絕對優勢。2006年WTO涉農通報中,關于農用化學品的通報數量仍高居通報量之首,在可能影響我國農產品貿易的涉農SPS通報中更是占到了85%以上。盡管通報涉及到農用化學品管理的方方面面,但關注熱點仍是最大殘留限量。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貿易中所遭遇到的阻礙大量都源于農用化學品殘留限量超標,可見,加強對于WTO成員農用化學品通報特別是殘留限量規定通報的研究分析,這是我們應對農產品貿易中技術性貿易措施的一大重點。

2、動植物檢疫措施及產品衛生要求在涉農WTO通報中占有相當比例,是農產品技術性貿易措施的重要手段之一。2002年到2005年期間,這一類通報所占當年涉農通報的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且保持逐年增加的態勢。2006年,農業部幾乎每10個工作日即接收1件相關通報,通報內容包括從具體措施到整體法律規定的各個方面。鑒于當今動植物疫病頻發狀況,各國將保持對動植物檢疫及動植物產品衛生的高度關注,采取的相關措施也將對貿易產生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