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銀的化學性質

銀的化學性質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10-07 15:57:1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銀的化學性質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第1篇

【關鍵詞】行動學習;隱性知識;顯性知識;教學實踐

1.行動學習概述

1.1行動學習的產生:團隊合作與效率提高

行動學習(Action Learning)產生于50年代的英國,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瑞格•瑞文斯教授(Reg•Ravens)是其公認的創始人。瑞格•瑞文斯教授通過大量觀察發現,科學家們在共同利益目標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能使問題更容易得到解決。隨后瑞格•瑞文斯教授將該方法用于實踐檢驗并取得成功,受到了管理培訓與發展領域專業人士的重視,被教育培訓界公認為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的學習方法,稱之為“行動學習法”。

1.2行動學習的發展:L=P+Q+I+C

瑞格•瑞文斯教授在其1971年出版的《發展高效管理者》一書中提出行動學習的理論和方法,并使用學習方程式“L=P+Q”說明行動學習的含義。 方程式中,L代表“學習”(Learning);P代表“程序化的知識”(Programmed Knowledge),是指人們在開展行動學習前需要吸收必要的理論知識,這是行動學習的基礎;Q代表“洞察問題的能力”(Questioning Insight),是指人們在不確定的條件下提出深刻問題的質疑能力,這是行動學習的核心。在現實中,單純依賴“P”(程序化的知識)并不能幫助人們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挑戰,提高人們“Q”(洞察問題)的能力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將“P”(程序化的知識)與“Q”(提出問題)有機的結合則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表 1 行動學習組織形式可行性調查結果

(二)分析

從調查結果可看出,學生對以上8種組織形式的認可度(認可度=(“非??尚小?“比較可行”+“基本可行”)/總人數)均在77%以上,其中“教師提供現實中的課題或項目(包括實驗課題、社會調查等),學生以小組方式完成,教師點評”一項則得到96.73%的學生認可,可見該組織形式得到絕大部分同學的支持。

表2 學生對行動學習的期望

行動學習的組織形式是否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和能否得到廣泛學生的認可,教師在設計組織形式時需將學生的期望(見表2)納入考慮之列:

1、該組織形式能讓學生的隱性知識顯性最大化,能夠最大程度地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被訪的學生普遍期望在參與行動學習中能夠培養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而不是流于形式。

2、教師自身需具備或提高指導行動學習的能力,指導學生開展行動學習。77.09%的被訪學生期望教師有較強的指導能力指導團隊進行學習。

3、引導學生合理組建學習團隊,保證各團隊中有具備較強組織能力的成員。80.36%的被訪學生期望團隊領導者擁有出色的組織能力管理團隊,可見合理安排團隊成員尤為關鍵。

4、建立行之有效的行動學習考核或激勵機制。團隊成員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和表現是97.45%被訪學生共同的期望,可見團隊成員在行動學習中的態度和表現是影響行動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有效地考核或激勵機制能促使團隊成員積極地參與到行動學習中。

四、行動學習的應用效果調查

(一)調查結果

行動學習這種教學方式在大學課堂中主要表現為:學生以團隊學習形式進行實驗、組織調查、PPT演示、創作作品、策劃表演等。在調查中,學生對若干個以行動學習方式開展的教學活動進行效果評價,評價方法為:效果非常好為5分、效果比較好為4分、效果一般為3分、效果比較差為2分、效果非常差為1分。評分結果見表3。

表 3評價結果(按平均分由高到低排列)

(二)分析

評價結果顯示,在給定的8個常見以行動學習方式開展的教學活動中均獲得85%以上被訪學生評價在3分(含3分)以上,“合作項目(如課題、調查等)”則獲得94.18%被訪學生評價在3分(含3分)以上,為評價均分最高的項目。

筆者認為,在排除團隊無法完成學習目標的情況下,行動學習效果的好壞最重要取決于團隊成員的行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行動學習中,團隊成員的消極行為主要有3種類型:(1)放棄型。分主動放棄和被動放棄。(2)投機型。只分享結果,不參與過程。(3)應付型。被動參與,敷衍了事。團隊成員解決問題的能力則需要成員掌握足夠的知識和基本的技能。

行動學習強調學生在行動中學習,在學習中行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合二為一。尤為重要的是,行動學習要求團隊里每一位成員都參與其中,共同完成學習目標。合作項目(如課題、調查等)被學生認為效果最好,是因為這種教學活動能使團隊里每一位成員得到參,各有具體任務,最終共同完成學習目標,而不會由個別成員包攬完成。PPT演示被學生認為效果相對不夠理想,較大程度上是因為PPT得的制作通常只需一、兩名成員就能完成,其他成員在這樣的行動學習中很難得到參與的機會,甚至有的團隊成員完全消極對待。

五、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行動學習作為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法,在幫助學生個人的學習和發展、團隊內部的合作學習起到有效作用,是使人們積極面對生活、適應工作變動和提升學習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行動學習作為一種讓隱性知識顯性化的有效途徑,對學生的學習起到重要作用。盡管行動學習的優勢性顯而易見,但大學課堂中的行動學習畢竟需要在教師、團隊領導者和團隊成員三方的支持和幫助下才能取得成功。整體看來,這種有別于傳統學習的方法讓高校學生對其顯示出足夠的興趣,但就目前而言,行動學習在大學課堂中的組織形式和應用效果仍未達到理想狀態,學生普遍感覺行動學習整個過程流于形式、浪費時間、無實質成果,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

(二)建議

行動學習既是一種教學方式,也是一種學習方式。作為一種教學方式,行動學習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即關注師生互動和學生互動。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行動學習要求學生通過團隊內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學習目標,這需要學生通過個體的努力以及團隊成員間的合作共同完成。行動學習能否取得理想效果,讓學生的隱性知識得以顯現,取決于以下六個核心要素:

1、團隊組建

行動學習的主體由4-8人組成一個學習團隊為宜,并推選團隊其中一員擔任團隊的領導者。建議以隨機抽取方式選擇團隊成員,并且是男女學生搭配組合。自主組合方式選擇團隊成員雖然有利于團隊合作和成員之間的互動,但這種做法不利于團隊之間的互動,不利于培養學生適應能力。

2、學習目標

完成學習目標是開展行動學習的目的。它必須:(1)真實。(2)可操作。以學生所掌握知識和能力能夠完成。(3)所需時間長短合適。如果時間太短,團隊成員會很難深入研究探討;如果時間太長,團隊成員則難于保持參與熱情。

3、團隊分工

如果團隊分工流于形式的,那么該團隊的行動學習也就失敗了。要使團隊分工變得積極、有效,則需要全體成員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建議團隊共同制定行動學習的規則或制度,并由全體成員認真執行,防止在行動學習過程中有消極的行為出現。

4、基本技能

行動學習是以團隊為單位開展的學習活動,要使行動學習有效地運行,則要求團隊成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基本技能,包括傾聽、回應、質詢行為等。只有團隊成員將這些基本技能充分運用到行動學習中,行動學習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5、教師指導

教師應主動對行動學習提供必需的指導,這能提高行動學習的效率。此外,教師在指導過程中還可以幫助團體成員認識其存在的不足,有利于團隊成員進行自我認識。

6、考核機制

行動學習評價應突出互動環節。對于個人評價,可采用個人自評、成員互評和領導者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內容包括:參與態度、任務完成情況、合作意識等方面。對于團體整體評價,可采用團隊自評、團隊間互評和教師綜合評價相結合的方法。評價內容包括:項目可行性、計劃的制定、實施過程、完成效果、匯報表現、團隊合作等方面。

參考文獻:

Reg Revans.ABC of Action Learning.London:Lemos & Crane,1998: 3-17.

陳偉蘭,谷昀,陳菲.行動學習法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研究[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9(3):16.

Cliff Bunning.Turning Experience into Learning.In Action learning at Work,Gower Publishing Limited,1997:89-100.

勞凱聲,鄭新蓉.規矩方圓――教育管理與法律[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97.324.

Mike Peddler.Action Learning For Managers.London:Lemos & Crane,1996:13.

Polanyi,M.The Study of Men[M].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c1957.12.

第2篇

關鍵詞:隱性職業素養 內化 情感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C

1 引言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戴維?麥克利蘭博士的勝任力“冰山模型”,將職業素養比作整個冰山。把職業知識和技能稱為顯性職業素養,價值觀、態度、自我形象、個性品質、內驅力、社會動機等就是隱性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的總和就構成了一個人所具備的全部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可以通過各種學歷證書、職業證書來證明,或者通過專業考試來驗證。隱性職業素養具體表現為:敬業精神、合作態度、責任意識、執行力等。隱性職業素養決定、支撐著外在的顯性職業素養,顯性職業素養是隱性職業素養的外在表現。因此,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應該以培養顯性職業素養為基礎,重點培養隱性職業素養。

2 “內化”的概念及在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中意義

《辭?!分袑然亩x:“內化是人對外部事物通過認知轉化為內部思維的過程,也是個人接受群體或社會的規范并使之成為其人格的一部分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認為:“內化是主體把某些東西結合進心里或者身體之中去;把另一個人的或者社會的觀念、實際做法、標準或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觀念、實際做法或價值觀”。

所以說內化意味著個體內心世界與一定的文化因素之問的協調、整合,它不僅使人類的許多知識與經驗被吸收,轉化為不同個體的知識與經驗,而且使一定的社會規范與價值體系被吸收,轉化為不同個體的信念、價值與態度。其實質就是要使培養對象獲得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將學科知識結構、倫理道德、操作技能、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等轉化為自身的隱性職業素養,爭取讓自己成長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3 “內化”的途徑

培養隱性職業素養,需要激發學生的隱性職業素養需求,并作為一種日常需求固化,長此以往,便會形成一種自覺的利用隱性職業素養的無意識習慣。這樣,培養對象對隱性職業素養的被動利用就會轉變成主動需求。當他們把隱性職業素養當作自己無形的財富時,其隱性職業素養的內化就會形成。可見提高培養對象隱性職業素養意識是隱性職業素養內化的關鍵。下面就從情感教育方面來探討如何提高學生隱性職業素養意識。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定型期,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創新能力等隱形職業素養形成和發展時期,這個時期采用情感教育打開學生隱性職業素養意識是符合高職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因此,情感是打開學生隱性職業素養意識的一把鑰匙,是隱性職業素養內化的捷徑。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認為的那樣,情感是土地,知識是種子,只關心種子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種子喂麻雀。心理學認為,人的情感、行為是個性和情境相互作用的產物,高職院校學生的情感活動容易受到情境的暗示和強化,受所處情境的制約。在實施情感教育過程中,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比如:在日常課程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的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體驗探索知識的樂趣,合作解決問題的快樂,挖掘學生的創新力讓典型事跡激發學生的敬業精神;在班集體活動中創設溫馨、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尊重,都有歸屬感,有家的感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利用機會介紹企業的典型事跡,激發學生的敬業精神。

4 “內化”在學生隱性職業素養培養中作用

在隱性職業素養培養中內化起到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內化使隱性職業素養穩固化。職業素養一旦被學生所接受,就會形成相對穩固的、有一定認知結構的、有安全保障的知識系統。

第二,內化使隱性職業素養無形化。被內化的職業素養是學生無形的、經驗式的無形資產,是企業共享的知識資源,它形成學生一生中無形的財富。

第3篇

一、 教師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新生大部分是考不上高中才來職校就讀的,他們在學習上是落后者,在升學競爭中是失敗者。我們必須確立這樣的觀念:轉化一個學困生與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光榮,甚至更有意義。其次,要堅定信心,教師的職責是要把每個學生教好,從學生方面看,來到一所新學校,換了新的老師,主觀上都希望有一個新的開始。這是我們做好學生學習指導工作的良好機會,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并堅定信心,加強學法指導,為學困生學好中職各門課程創造良好的條件。

二、深入了解學困生,是轉化的先決條件

俗話說:“知人才能善教,善教定要知人?!币胩岣邔W困生的成績,首先要了解學生落后的原因,筆者對2010級會計專業新生中的學困生進行問卷調查,擬定了7個選項讓學生選擇,統計結果顯示,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自控能力差、自信心不足和學習方法、習慣不良等因素,筆者認為應采取以下轉化措施:

(一)培養自信心和學習興趣,激發其學習積極性

在初中階段學困生由于學習中反復失敗,常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忽視,甚至歧視,心理上形成了鴻溝,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教師應該用愛架起師生之間互相信任的橋梁,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1.從學習上關心指導。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從學習上關心才是真正的關心,教師要對學困生傾注更多的精力,讓他們盡量還清學習的欠債,跟上隊伍。要做好這項工作,教師要針對每個同學的不同情況,有效地進行輔導。

2.從思想上加以鼓勵、引導。 “學困生”因某些原因落后,并不是他們不想進步。他們也有自尊心,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表揚。老師要抓住機會,鼓勵他們向合理的目標前進。

(二)注重教育方法,耐心輔導,并持之以恒

1.對教材實行“低處理”。由于學生基礎較差,如果教材偏難,缺乏趣味性和實用性,他們容易產生厭學情緒。我校就組織教師編寫了校本教材,以易懂、夠用、趣味性強為宗旨。筆者編寫了《會計相關知識》的稅收部分,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按照能使具有初中水平的自學者基本能看懂的要求,把有關稅收規定有機地加以組織,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除文字詳細講述外,還安排了很多有趣的稅收小案例,教學效果很好。

2.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多在“引導”“開竅”“轉化”上下工夫,要隨時觀察全班學生的學習情緒,尤其是學困生。 如果老師照本宣科,用枯燥無味的語言講課,他們上課思想不集中,“開小差”就在所難免了。要盡量做到深入淺出,舉例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專業特點。學生愛聽,才能取得教學的最佳效果。

3.教學實行“多處理”

(1)多讀多記憶: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庇捎趯W困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及認識能力有欠缺,教師必須要求其多讀、多背。概念類知識如會計賬戶的分類、各賬戶核算的內容等,我就要求其在課堂上背會;理解類知識,要求他們多讀幾遍,再慢慢理解消化。

(2)多反復:讓學困生反復做自己開始不會但經過別人講解后能明白的題,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測試,培養其成就感。

(3)多歸納:教師要多歸納總結學習方法,使學生掌握其規律,增強自信心。

(4)多細心:“學困生”有一個通病,就是粗心,不是出現計算錯誤、多寫或少寫“0”就是不帶單位名稱。教師平時要求學生做題一定要細心,會做的題絕對不允許出錯。我經常給學生講,會計工作是與錢打交道,一個小小的誤差就會給企業帶來損失,在學校就要養成細心、謹慎的好習慣,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培養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傳授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

1.培養他們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學困生大多有懶惰習慣,學習被動,依賴性強,作業不認真做或抄襲別人。教師應加強督促,特別注意作業完成情況,可利用課堂上適當的時間檢查其作業,并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

2.加強學法指導。有些學困生態度端正,但學習方法不得當,常見的有:基礎差,聽課效率低,不懂得聽、說、看、記并用;不會分析思考;遇到不會的問題不會通過復習教材、閱讀例題而仿寫等。教師應指導學生聽課要跟上授課節奏;筆記要選擇重點、難點記錄,不懂的要打上記號,及時請教老師;利用自習課復習舊知識、預習新知識;多做題、多練習,避免眼高手低等。學生有了好的學習方法,成績很快就會提高。

(四)把好作業、考試關,鼓起自信心

作業是會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針對學生層次精心設計作業題,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獲,起到培養自信心和鞏固所學知識的效果。對于學困生要放低要求,布置其以強化基礎、鞏固技能為主的練習任務,他們只需要掌握基礎任務就算完成作業。

第4篇

[目的]評價養陰化瘀湯治療COPD的臨床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治療組除基礎治療外予養陰化瘀湯,對照組予基礎治療。[結果]治療組臨床證候改善較對照組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并能顯著改善全血粘度、血沉方K值、紅細胞壓積等血液流變學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均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養陰化瘀湯對改善全血粘度、血沉方K值、紅細胞壓積等血液流變學指標具有一定作用。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養陰化瘀湯 血液流變學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Yangyin Huayu Decoction on Chronic Obstructive Disease of Lung(CODL), its influence on blood rheology. [Method] Administer Yangyin Huayu Decoction to treatment group besides basic treatment, only basic therapy for control group. [Result] The clinical sign relieving was bett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control in marked statistical meaning, the former could also markedly improve the blood rheological indexes of whole blood mucosity, blood sedimentation square K value and packed cell volume, which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ntrol group, in obvious statistical meaning(P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Disease of Lung; Yangyin Huayu Decoction; blood rheology

筆者應用養陰化瘀湯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觀察其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取得一定的療效,結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選擇 參照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2002年提出的COPD診斷標準。排除標準:①急性加重期、感染期、需重癥監護患者。②近期服用免疫抑制劑、激素、抗凝藥物患者。③患其他心、腦、肝、腎疾病、免疫代謝疾病、腫瘤等患者。臨床共觀察COPD患者60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0例。其中治療組男18例, 女12例,平均年齡6814±1053歲;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齡7036±868歲。兩組年齡分布無統計學差異(P=01078)。肺功能情況FEV1%(實測值占預計值百分比):治療組5507±1419,對照組5839±1215,兩組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6)。

12 給藥方法 治療組除基礎治療外予養陰化瘀湯(太子參、沙參、麥冬、丹皮、赤芍、地龍、天花粉、花麥腎、川貝、橘紅等組成),每日給藥2次;對照組予基礎治療。1周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A治療包括氧療、常規化痰、止咳平喘藥物治療。

13 觀察項目 臨床觀察咳嗽、咯痰、喘息等癥狀與體征。血液流變學指標(自清洗旋轉式血液流變分析儀,普利生LBYN6A;血細胞分析儀,Sysmex XE2100;血凝分析儀,Coulter ACL Advance)。

14 療效判斷標準 參照衛生部1994年頒布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綜合療效判斷標準,根據咳、痰、喘等癥分級計算積分,以積分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分為臨床控制、顯效、好轉、無效。

15 統計方法 統計采用SPSS110軟件,分類資料用x2檢驗,等級資料用Ridit檢驗(POMS軟件),計量資料用t檢驗或秩和檢驗。

2 結果

21 總體療效 治療組與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33%、833%,經Ridit檢驗,u=301,P<001,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總療效比較表(略)

22 中醫證候改善情況 根據中醫證候標準,臨床試驗中對中醫辨證中的咳嗽、咯痰、胸悶、喘息、氣促、體力活動受限等臨床癥狀進行了計分,觀察其改善情況,經統計學分析,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上述中醫證候總積分均有顯著差異(P<001),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總積分比較表(略)

與治療前比較,*P

23 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治療組中不同切變率下的全血黏度、血沉方K值、紅細胞壓積與治療前比較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前后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表3 血液流變學變化情況(略)

與治療前比較*P<005

3 討論

COPD是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疾病,臨床上呈進行性發展,后期可發生低氧血癥、高碳酸血癥和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癥。后者導致高黏血癥,促使肺動脈高壓,最終可發生右心衰竭。COPD患者,其血液呈高凝狀態,已為許多學者所證實[1]。缺氧和酸中毒是引起高粘血癥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2]。血液高黏滯與不斷加重的臨床癥狀、體征二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3]。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由痰濁、水飲、瘀血為患,反復發作,由實及虛,最后發展為氣陰俱虛、瘀血內停。本研究基于以上理論為依據,采用養陰化瘀湯治療COPD,結果顯示具有明顯臨床療效,臨床證候改善較對照組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并能顯著改善全血黏度、血沉方K值、紅細胞壓積等血液流變學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均具有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本方系我院使用多年的經驗協定方,由太子參、沙參、麥冬、丹皮、赤芍、地龍、天花粉、花麥腎、川貝、橘紅等組成。方中太子參、沙參、麥冬益氣養陰,牡丹皮、赤芍、地龍、天花粉養陰兼化瘀血,花麥腎、川貝、橘紅清肺化痰。整方肺脾腎共治,兼調氣血,標本兼治,共奏清肺化痰、養陰化瘀之功。

【參考文獻】

[1] 魏文寧,宋善俊,劉仲萍,等.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凝血及纖溶改變與血液流變性改變的關系[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1997,7(2):43.

第5篇

關鍵詞:幼師生;后進生;非智力因素;解決策略

文章編號:1005-6629(2009)07-0027-03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研究證實:優等生和后進生的智力(智商IQ)及瑞文標準推理測試均無顯著差異(t=0.688,P>0.5), 在學習方面有相同潛能。因此學科后進生應指智力發展正常而學科學業不良。智力很大程度靠遺傳,后期智力培養是開發潛能,不能實質性突破,多數人是智力正常(超常

1化學成績和非智力因素的相關性調查研究

非智力因素由韋克勒斯提出,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性格、態度等心理品質。對此抽象概念,本調查采用問卷形式,以有關非智力因素理論為依據,從學生學習實際出發,參照心理、教育學及有關學習方法,編寫問卷包括:學習化學的興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因素,設計37個選擇題,每題4選項。應用模糊概念定量表示法量化評比,4個選項反映非智力因素水平高低定為6、4、2、0分。答卷15分鐘。將學生答卷得分與其化學成績相對應,據教育統計學求相關系數。從系數的正負、數值,判斷學生非智力因素與化學成績水平的關系。為保證成績反映真正學習水平,初三的成績采用中招成績,其它為期末成績。為了保證可信度,調查取樣涵蓋初三、高一、幼師一年級,并在安陽市5個學校展開,表1是調查統計結果:

表明:非智力因素與成績呈顯著正相關(r=0.5~0.7為顯著相關),注重非智力因素,必然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成績;初三生相關度大于高一,說明非智因對初中生影響較明顯,應該盡早開發。與幼師生相關性最高,說明非智力因素對幼師生成績影響最大,可能與幼師都是女生發育比男生早的心理特點有關。

表明:化學成績與數學、物理相關性極高,與語文相關較高,與外語相關低。說明數理化的學習有相似心理因素。這符合新課程改革思路:基礎教育將化學課程歸入科學。

2優等生和后進生非智力因素特征的調查比較

為確定影響后進生學習困難的非智力因素,我們進行了優等生與后進生基本非智力因素的調查。

2.1調查方法 小團體集體測試并輔助談話法。

2.2測量工具 國際通用、國內修訂有較高信度和效度的Cattell16種人格因素量表(16PF)。

2.3被試選取 2007年三所初中512名應屆畢業生,以中招化學成績標準分高于600分、百分率在85分以上和標準分低于200分、百分率在35分以下的作為標準, 選108名化學成績優等生為實驗組, 89名后進生為對照組(當年考入安陽幼師67人在此列)。

2.4結果分析

2.4.1化學后進生與優等生的人格比較

兩組被試16種基本人格特征比較分析:其中8種人格差異比較顯著,是樂群性、聰慧性、興奮性、懷疑性、實驗性、獨立性、緊張性、自律性(表3)。這表明后進生與優等生相比其內在動機和興趣有差異,主動性和自律性不足。這一結果與人們已有的共識:強烈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與學習成績呈正相關性表現一致。

次級人格特征和應用人格特征比較分析:次級人格中焦慮性、處事的懦弱與果斷和應用人格特征的創造能力、在新環境中成長能力差異顯著(表4)。

2.4.2影響化學學習人格特征的多元回歸分析

以中招化學成績為因變量,Cattell16種羈絆人格特征中兩組被試檢驗差異顯著,取P

3調查結果討論

3.1幼師化學后進生的學習成績與非智力因素呈正相關

非智力因素的確影響化學學習表明:相同學習環境和智力水平,成績存在巨大差異很大程度取決非智力因素,即學習心理因素差異。表現為如其它條件相同,幼師生學習化學的非智力因素與重點高中優等生一致,學習成績就好。這說明幼師化學后進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并不能只靠改變教學方法、增加學習時間,而應找出不利的非智力因素,即化學學習困難學生自身的客觀心理因素。

3.2影響后進生與優等生的非智力因素比較

造成后進生學習困難的心理因素可以從影響其與優等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比較中找到,即后進生與優等生的人格特征的差異概括以下:

動機障礙。表現為主動性差別。有明確學習目的和興趣,學習才有主動性。優等生的成就動機高、目的明確,學習有較強的興奮性、懷疑性,能主動尋求施展才華的環境和機會。后進生缺乏動機興趣和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責任感,對前途茫然,學習情緒冷漠、焦慮、厭學。

認知障礙。表現為學習能力差別。學習方法差異是造成學習能力差別的主要原因。優等生和后進生智力水平相當,但前者抽象邏輯思維的思路明確、清晰,形成正確學習方法和較強學習能力,因此聰慧性較高。后者缺乏正確方法,形成認知障礙,學習能力弱,知識掌握不牢,難形成合理知識結構,這與長期養成教育有關。

意志差別。表現為自信心差別。優等生自信心強,不輕易放棄主見,能獨立完成任務。后進生有較強的依賴性,自控力差,受挫折的耐受力差。所以幼師女生入校后好哭鼻子,她們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由幼稚與成熟混合交替發展的過程,一方面離開家來到一個新的完全靠自己的住校制學校,學習內容的加重,加大了認知不適。另方面社會變革、家庭和傳媒帶來的心理問題以及自身青春期發育和周圍缺乏異性(幼師女生多)吸引、激勵等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因素,缺少關心幫助。

4綜合非智力等各種因素構建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4.1建立幼師生學習心理診斷、指導(心理調節)機制

診斷影響后進生學習的非智力因素和學習困難因素是轉化前提,包括學生集體學習心理診斷和個體診斷。集體診斷是教師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對班級集體或小組的學習心理診斷。個體診斷是教師、家長等對學生逐個的學習心理幫助。

學習心理指導(調節)是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心理氛圍,幫助其了解現有學習心理狀態,分析產生不良因素的原因,采取相應策略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心理訓練,消除不良因素?!睹嫦?1世紀上海市中學化學學科教育改革行動綱領》指出:構建“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化學教學目標,提高適應性、自學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梢娕囵B學生心理調節能力的重要性。心理調節機制建設應依托學校整體的心理教育專門機構,我省9所幼師院校都成立了學生心理咨詢(調節)機構,目的就是針對學生學習、人生中的心理問題緩解壓力進行積極健康的教育活動,一般有以下職能:

①在行政領導下,由科研室制定心理教育計劃,包括總體和學科目標、內容步驟。

②負責本校教師的培訓和學生心理輔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③開展集體輔導和個別咨詢。

依據心理教育任務,可依靠兩條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面向全體學科的心理教育;針對個體的矯正性教育。采用三種教育方式構成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立體運作模式:第一開設心理輔導課,面向全體促進心理發展的心理輔導。第二設立心理輔導室,對少部分心理障礙進行咨詢輔導。第三在學科教學和團隊、學生會、社團活動中滲透心理教育。

4.2啟動幼師生學習內在動力機制

調動后進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其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一旦目的明確,對學習產生興趣和需要,就會形成強大的動力而主動學習,提高效率。學習動機包括興趣和需要,可從以下培養。①給后進生創造成功機會,增強自信心。后進生在學習中多次失敗,自信心低,增強自信心,能從根本上啟動學習內在動力。操作上,一要善于捕捉其成功“亮點”,鼓勵、幫助遷移到困難學科的學習中。二可采用分層教學,把握教學速度難度,讓其能跟上教學節奏;提問控制好思維層次,讓其有話可答;作業和考試難度上,讓其能普遍考及格而感到自己正走向成功。②理論聯系實際,展示化學學科的應用價值。這屬于教材改革,它能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過程中掌握實在的學科知識,領悟學科價值,激發興趣和需要,從而轉化為學習內在動力。③提高學習能力,培養頑強意志。學習能力是造成認知障礙的主要原因,表現為無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學科基礎知識薄弱。為此可做三方面工作即補習基礎知識;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養成好學習方法。頑強意志是個人優良品質,決定了克服困難的毅力和持久程度。應結合動機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通過激勵、挫折教育培養自控力鼓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4.3探索化學研究性教學促進后進生的全面轉化提高

教育改革的實踐證明,研究性學習改禁錮、被動的學習為主動、自主,符合心理和現實需要,受到學生歡迎,它使學生由需要產生興趣,迎著困難上,自己要求去探索、分析、討論,化學概念、原理、過程經過其研究意義的構建和加工,理論來自自身實踐的探索,因此這種課堂上氣氛活躍,沒有壓力,民主、開放的學習方式既強調了小組合作意思,培養了競爭意識下的團結合作精神,促進了班風、學風建設,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轉化大量后進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好辦法。

參考文獻:

[1]黃瓊.幼師生群體人格特征的初步探討[J].學前教育研究,1996,2:45~46.

第6篇

【摘要】 目的 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的方法測定PBC患者外周血中GNLY的基因表達水平,探討GNLY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的表達及意義。 方法 采用Taqman探針技術,以18sRNA為內對照,測定了60例PBC性心臟病患者外周血中GNLY mRNA的含量,以健康對照組為對照。結果 GNLY mRNA在60例PBC患者的表達范圍為5.35×107~4.61×109拷貝/μg RNA,均值為(2.7±2.5)×108拷貝/μg RNA;100例健康對照者均值為(3.0±1.9)×107拷貝/μg RNA。PBC組GNLY mRNA的含量顯著高于疾病對照乙型肝炎肝硬化組和健康對照組(P

【關鍵詞】 PBC; GNLY;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肝病,膽小管出現進行性破壞性炎癥反應,肝內出現慢性膽汁淤積,進一步發展成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最終患者只能依靠肝移植免于死亡[1]。PBC患者膽管破壞伴隨著門脈淋巴細胞浸潤,主要為活化的CD8+T和CD4+T細胞,CD8+T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參與PBC中膽管上皮細胞和肝細胞破壞的發病過程[2]。顆粒溶素(granulysin,GNLY)是NK(natural killer,NK)細胞和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表達的一種溶細胞分子,在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它先通過胞吐作用從胞漿顆粒中排出,然后在胞外發揮其細胞毒作用[3]。本研究主要是利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的技術,建立一種靈敏快速地檢測GNLY 基因表達的方法,并從分子水平探討GNLY mRNA 在PB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對象 60例經臨床確診的PBC患者均為醫院住院病人,其診斷均符合美國肝病學會(AASLD)2000年推薦的PBC診斷標準[4],其中男5例,女55例,男女比例為1:11,發病年齡(45.6±10.2)歲。正常對照組為100例健康體檢者。

1.1.2 主要儀器和試劑 RNeasy Mini Kit(QIAGEN),Taqman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gents (Applied Biosystem),淋巴細胞分離液(上海生化試劑公司), TaqMan 2×PCR Master Mix,Taqman Reverse Transcription Regents (Applied Biosystem),引物及TaqMan水解探針的合成(上海生工)、DNA測序分析(上海聯合基因生物技術公司)。GeneAmp 7900 Sequence Detection Systems(美國PE Biosystems公司)。

1.1.3 引物、探針的設計與合成 用Beacon Designer 2.1軟件設計GNLY和18s rRNA的基因專一性的引物和探針,GNLY上游引物:5’ACT GAA GAA GAT GGT GGA TAA GCC 3’;下游引物:5’GCC CTG GGT AAC TCT AGA CTG A3’;探針: FAM CGG AAC CTC CAG TCA GAA GAC CAG A TAMRA。內參18s rRNA上游引物:5’ ACA TCC AAG GAA GGC AGC AG 3’;下游引物:5’TTC GTC ACT ACC TCC CCG G 3’;探針:FAM CG CGC AAA TTA CCC ACT CCC GA TAMRA。正反向引物、Taqman探針(FAM TAMRA標記)均由上海生工生物技術公司合成。

1.2 實驗方法

1.2.1 抽提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和總RNA 取枸櫞酸鈉抗凝靜脈血5ml,用淋巴細胞分離液得到PBMC,QIAGEN試劑盒提取細胞總RNA,通過1%瓊脂糖凝膠電泳和紫外分光光度儀檢測所提取的總RNA的質量和濃度,并計算RNA的含量。

1.2.2 cDNA的合成 反轉錄按試劑說明書操作,反轉錄體系如下:RNA 2.85μl, 10×Taqman RT Buffer 1.0μl,40mM Magnesium Chloride 2.2μl,deoxyNTPS Mixture 2.0μl,Random Hexamers 0.5μl, RNAase Inhibitor 0.2μl, MultiScribe Reverse 0.25μl, Transcriptase RNase-free water 1.0μl ,共10μl的反轉錄體系,42℃45min 94℃3min終止反應。cDNA保存于-20℃備用。

1.2.3 定量陽性模板和內參照模板的制備 PCR反應體系如下:蒸餾水 34.7μl,10×Ex buffer 5μl,ExTaq酶0.3μl,dNTP 4μl,上下游引物各2μl,cDNA 2 μl, GNLY和18s rRNA的PCR產物進行1.5%瓊脂糖凝膠電泳,切膠回收純化,將純化的PCR產物與pMD18-T載體進行連接構建重組質粒pMD18-T-GNLY和pMD18-T18s rRNA進行酶切及測序鑒定。

1.2.4 繪制標準曲線 將質粒pMD18-T-GNLY和pMD18-T-18s rRNA經紫外分光光度儀測定濃度換算出拷貝數,用TE緩沖液以1:10比例稀釋成各種不同拷貝數濃度。上述不同稀釋度的兩種標準模板1μl,2×buffer 5μl , GNLY或18s rRNA上、下游引物各0.2μl, Taqman探針0.2μl,無RNA酶水3.4μl,共10μl反應體系。擴增條件均為50℃ 2min;95℃ 10min;95℃ 15s,60℃ 1min 40個循環。反應結束后計算機自動繪制出GNLY和內參18s rRNA的標準曲線。

1.2.5 定量PCR檢測GNLY的表達 將陽性模板、患者和對照組的cDNA在GeneAmp 7900上進行擴增。反應結束后,PCR儀自動計算出各樣本GNLY基因的拷貝數。

1.2.6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用x±s表示,多組資料之間比較用方差分析,兩組之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標準曲線的繪制和內對照的設定 將不同稀釋度的陽性標準模板同時進行定量PCR檢測,將檢測的臨界點定在PCR產物進入指數增長期的起始點即CT( Cycle threshold,閾循環)值處。將CT值與其對應的不同定量模板的對數擬合作圖,其中橫坐標代表不同定量模板起始拷貝數的對數(log10),縱坐標代表Ct值,得出一條定量標準曲線。GNLY和18s rRNA標準曲線相關系數都達0.996。

2.2 GNLYmRNA在各組PBC患者和健康對照者中的表達量 所有標本均重復檢測兩次取均值,根據軟件所得基因拷貝數和各樣本RNA濃度,將結果換算為拷貝數/μgRNA。各組GNLY mRNA含量的定量檢測結果如表1所示,PBC組GNLY mRNA的表達量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P

3 討論

1991年Holland等首次建立了熒光定量PCR的方法,實現了PCR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熒光定量PCR TaqMan探針法是高度特異的定量PCR技術,其核心是利用Taq酶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切斷探針,產生熒光信號,信號的強弱代表了模版的數量。熒光定量PCR以其特異性強、重復性好、定量準確、操作簡便等優點成為研究基因表達的重要手段[5]。

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PBC)是)是一種以肝內中小膽管的非化膿性進行性炎性損傷為特征的慢性膽汁淤積性疾病,最終發展為肝硬化的自身免疫性肝病。90%以上的患者血清中出現抗線粒體抗體(AMA)。GNLY由NK,CTL釋放,在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與穿孔素、顆粒酶一起排出胞外,參與抗菌、抗病毒、殺傷腫瘤細胞等免疫過程。國外有學者研究在腎移植急性排斥患者的尿沉渣和外周血中GNLY表達增高[6],但是在自身免疫病中未見相關報道。本研究采用定量PCR技術檢測了60例PBC患者、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100例健康對照者PBMCs上GNLY mRNA的表達量。實驗結果表明PBC組外周血GNLY mRNA表達與正常健康組和疾病對照乙型肝炎肝硬化組比較有顯著性增高(P

本實驗利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的技術,首次證實了GNLY mRNA 在PBC患者中的表達上調,提示GNLY及其介導的細胞免疫應答與PBC的發生發展存在一定相關性。GNLY能否作為PBC早期診斷、病程監測及判斷預后的指標,仍需要進一步研究探索。

1 Talwalkar JA, Lindor KD.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Lancet, 2003,362:53-61.

2 Tinmouth J, Lee M, Wanless IR, et al. Apoptosis of biliary epithelial cells in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 and 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 Liver, 2002,22: 228-234.

3 Pena SV,Krensky AM.Granulysin, a new human cytolytic granule-associated protein with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cell-mediated cytotoxitity. Semin Immunol,1997,9(2):117-125.

4 Heathcote FJ. Management of 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iver Disease practice guidelines.Hepatology,2000,31:1005-1013.

第7篇

中學階段,化學可分為有機與無機兩大塊,結束無機化學的學習,同學剛接觸到有機化學,興趣很濃。這時候,是再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佳時期。也是進行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培養的最佳時期。在教完甲烷、乙烯、乙炔之后,我就總結出有機化學學習的一般規律與方法:結構性質(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制法(工業制法、實驗室制法)一類物質。

比如“乙烯”這一節的教學,我就打破書本上的順序,先講乙烯的分子結構。介紹乙烯分子的結構時,先由分子組成講到化學鍵類型、分子的極性、空間構型;據碳原子結合的氫原子數少于烷烴分子中碳所結合的氫原子數引出不飽和烴的概念,得出乙烯是分子中含有碳碳雙鍵的不飽和烴。再由其結構看其物理、化學性質,展示一瓶事先收集好的乙烯氣體,讓學生從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密度、毒性等幾個方面來思考;根據乙烯結構中化學鍵的特征——雙鍵容易斷裂講乙烯的特征化學反應——加成反應、加聚反應,根據絕大部分有機物易燃燒的性質講乙烯的氧化反應(補充講乙烯能跟強氧化劑發生氧化反應)。再由乙烯的物理、化學性質來講其用途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如作有機溶劑(物理性質)、制造塑料和纖維(化學性質)等。最后對這一類含有碳碳雙鍵的烴。介紹其物理、化學性質的相似性和遞變性。

以后幾節的教學,我都反復強調這樣的學習方法: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到了講烴的衍生物,我請同學自己站起來闡述這樣的研究方法,我順著這樣的思路一點一點地講下去,很清晰。學生自己掌握,復習時也就感覺到有規律可循、有方法可用。有機化學其實很好學,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習方法,時時提醒學生。以后就是進入高一級學校,有機化學的學習與研究也采用的是同樣的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發了他們學習與探索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與能力培養

1自學能力的培養

適應于有機化學的特點,在教學學習方法和知識的同時,我還加強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有機化學的一般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總結。比如“乙醛”這一節,通過約20min的閱讀,我就請同學自己列提綱,然后復述,重點圍繞“乙醛的組成和結構是什么?有哪些物理性質(展示樣品)、化學性質?由這樣的物理、化學性質決定了它有哪些重要用途?工業上如何制取?這類物質(如甲醛)有哪些物理、化學性質?”進行教學,通過這樣的訓練,我覺得學生不但強化了方法,更培養了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

2觀察能力的培養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有機實驗的過程中,我時時提醒同學要細致、全面,而且要有思維。比如實驗室制取乙烯時,加藥品的過程,溫度計的擺放,實驗中燒瓶、集氣瓶內的變化,為什么要加石棉網、碎瓷片等等都應特別重視,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3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強調觀察、思維能力培養的同時,我還特別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比如演示完乙醛的銀鏡反應和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反應后。我就請兩個同學來演示用甲醛代替乙醛的同樣反應,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并指出其錯誤。在演示完乙醇與鈉的反應實驗后,要求同學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有的同學竟用大塊的鈉并用手去撥。通過這些課堂實驗,課堂上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感受頗深,他們自己做實驗時就很動腦筋,也很規范。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4記憶能力的培養

人類沒有記憶就沒有智力活動可言,“不記則思不起”,沒有記憶,思維、想象、創造就失去了基礎化學是半記憶性學科,同樣的教,同樣的學,有的同學就是學得好,究其原因,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記得牢。因此在有機化學教學與復習中。我就重視記憶方法、記憶能力的培養。如:銀鏡反應生成物的配平。我就教學生“一二三”記憶法,即一水二銀三氨;醇、醛、酸、酯的教學與記憶,我就提醒同學根據分子中官能團的異同對比記憶其化學性質:我還提醒同學根據實驗現象進行記憶,如乙醛與氫氧化銅的實驗有紅色沉淀物(Cu2O)生成以幫助記憶這個反應。

總之,在有機化學教學中反復強調“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一類物質”的學習方法,并對自學能力的培養、觀察能力的培養、動手能力的培養、記憶能力的培養來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第8篇

關鍵詞:高職學生;課余生活;文化內涵;網絡文化;提升;引導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10-0006-04

一、高職院校學生課余生活現狀

(一)問卷調查

2011年以來,我們針對高職院校學生課余生活向常州高職教育園區5所高職院校分別發放400份(共計2000份)問卷進行了調查,收回1876份,有效問卷1802份,有效回收率為93.8%;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高職園區輔導員合作平臺對各高職院校學生進行了訪談,得到了一些第一手研究資料,保證了調研的有效性。本次課題研究也是課題組第一次全方位開展學生課題研究的嘗試。課題研究過程中5所高職院校的輔導員一起精心設計問卷,并分步實施調研。問卷內容涉及課余生活的時間保障、校園課余生活對學生的影響、對學校開展課余生活的建議等。問卷在課余生活選擇項里詳細調研了學生社團活動的質量、課外閱讀情況、體育鍛煉參與情況、課外上網情況等。每個調研問題均設置3個以上選項,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自由作答,有單選題、多選題和文字表述題三種形式。訪談內容與問卷調查基本相同。

(二)調查結果分析

由常州高職教育園區5所學校學生有效問卷的詳細統計分析與訪談第一手資料可知,目前高職院校學生課余生活實際情況如下。

1.學生課余生活單一,社團活動和實踐活動形式大于內容,學生參與社團和課外實踐活動積極性不高。在問卷調查“你眼中的課外生活”選擇項“單一、豐富、無、不好說”里,選擇“單一”項的占46%,選擇“豐富”項的僅有24%,有30%的同學選擇“無、不好說”。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課余生活不滿意,更說明各高校在學生課余生活引導方面做出的努力不夠或者工作成效不顯著。在“你是否經常參加社團活動”選擇項“經常參加、很少參加、從未參加、不好說”里,選擇“經常參加”的僅占27%。在“你是否經常參加課外實踐活動”選擇項“經常參加、很少參加、從未參加、不好說”中,選擇“經常參加”的僅占22%。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高職院校雖然大都組織了各種各樣社團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但比較注重形式或為了完成任務,在內容選擇和活動質量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調動學生興趣和參與的熱情;學生參與打工或其他社會實踐的機會也不多,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對社會、對市場缺乏足夠的認識和了解。

2.學生參與課外閱讀和自主學習的人數不多,且閱讀的書籍也以休閑娛樂類為主,不能創造機會利用學校圖書館和其他學習資源開展自主學習和拓寬視野。在“你是否經常參加課外閱讀和自主學習”選擇項“經常、很少、不、不好說”里,選擇“經常”的僅占17%,選擇“很少”的占47%,甚至有27%的同學選擇了“不”,可見,高職學生對課外閱讀和自主學習不感興趣。在“你平時課外閱讀的書籍類別”選擇項“課本、專業圖書和期刊、文學作品、中外名著、武俠或言情小說、歷史故事或名人傳記、消遣類雜志、其他”里進行選擇時,選“武俠或言情小說、消遣類雜志”的學生占60%,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和自主學習成為高職學生的一個硬傷,這是最有別于本科院校學生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個大學生,放著學校設施齊全、藏書豐富的圖書館于不顧,不能涉獵更多的專業以外的其他知識和文化,不能樹立正確的閱讀觀,對未來個人的發展將會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3.高職學生課余生活大都選擇上網或睡懶覺,在無聊和空虛中打發時間,平時與老師、同學以及社會人士交往甚少,嚴重影響了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你的課余生活”選擇項“參與社團活動、課外閱讀和自主學習、上網、進行體育鍛煉、睡懶覺、打牌、打工和其他社會實踐、其他”里,選擇“上網”的占60%,選擇“上網、睡懶覺、打牌”三個選項的居然達到82%。在“你上網的主要目的”選擇項“收發電子郵件、聊天、玩游戲、搜索下載學習資料、看電影聽音樂、了解相關資訊、瀏覽黃色網站、其他”中,選擇“聊天、玩游戲、看電影聽音樂、瀏覽黃色網站”四個選項的總共達到72%,選擇“搜索下載學習資料、了解相關資訊”兩個選項的不到20%。在“你的課外人際交往情況怎么樣”選擇項里選擇“交往圈子很廣很有人緣”的僅有11%,而選擇“沒有朋友孤單寂寞”的多達47%。試想一下,一個大學生整天沉湎于網絡世界,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與外部世界交往,怎么能了解真實的世界,怎么能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形成有主流價值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這樣的學生即使畢業了,要么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要么是知識面狹窄,要么有或多或少的心理問題,這將對學生的就業和未來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三)問題的提出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學生課余生活不恰當已經成為制約學生成才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盡管所反映的問題不一定完全客觀,但它確實對我們職教工作者提出了一個警示。學生的課余生活也是影響高職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環節。如果我們的學生除了上點專業課以外整天無所事事,課余時間都用在網絡上,甚至有的學生深受網絡負面影響,高職院校將很難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如果“疾在腠理”時不能及時得到治療,那么到了“病在骨髓”時恐怕就難以補救了。

三、提升高職學生課余生活文化內涵

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

(一)一般做法和措施

面對問題,不同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回答。王建在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認為,大學生癡迷網絡是課余生活缺失所引起的,我們既要重視網絡的重要作用,又要認識到網絡引發的大學生行為問題,高職院校要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就必須樹立正確的課程觀,鼓勵大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多學一點其他非專業的知識,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本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1]蓋小麗等調查分析后,揭示了學生課余時間分配存在的問題,提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價值觀,建立有效的學習激勵機制;引導學生珍惜時間,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提高學生實踐技能水平;積極開展體育鍛煉,提高學生身體素質。[2]劉寶等指出,高職院校學生課余生活狀況堪憂,并指出為規范和豐富高職院校學生課余生活,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在思想政治、心理健康以及生活等方面的教育與引導,并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加強校園軟硬件環境建設。[3]上述觀點都從不同側面指出了學生沉湎于網絡是一個值得憂慮的行為問題,其根源在于高職院校學生課余生活的缺失,也提出了一些可資借鑒的做法和措施。但是,這些想法和措施在目前的高職院校都在實踐,關鍵是實踐的質量問題。高職院校轟轟烈烈進行課程改革,社團等學生活動形式也層出不窮,學生管理更是煞費苦心,學校文化建設也在不斷實踐,但問題是怎樣將其落到實處,怎樣提升各種活動的文化內涵,使其符合高職學生特點,切實滿足學生實際需要,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樂于參與,敢于實踐,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二)解決問題時需要考慮的兩個關鍵點

要切實解決問題,我們必須從大眾化高等教育的特點和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分析,這是兩個關鍵點,不容忽視。大眾化高等教育已經有別于精英教育,尤其是現在的高職,承擔了極其繁重的大眾化高等教育任務,而其又缺少本科院校多年的文化積淀,這是一個實際存在的問題。課程改革可以自上而下,教學模式也可以不斷變化,但文化的影響力不是一下子能達到的,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文化還要與行業企業文化進一步融合,這是一個漫長的積淀過程,不能一蹴而就?,F階段的高職學生也是因為在高中階段學習習慣不好或學科瘸腿而進入高職院校的,他們很難做到本科精英學校大學生的那種自律和進取,盡管他們也有本科院校學生缺少的某些氣質和特點,但就大學學習生活來說,尤其因為課程特點不一樣,還有無形中對自己的要求不一樣,他們難以與本科院校學生齊頭并進,我們應該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入手,加強設計和引導。這兩個方面都是我們解決問題時需要特別考慮的,不能一概論之,人云亦云。

(三)提升高職學生課余生活文化內涵的具體措施

1.加強頂層設計,打造“專業訓練和職業核心能力訓練”雙軌并行的高職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在進入21世紀后,深受德國設計導向職業教育思想影響,開發學習領域課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進行課程設計,以行動導向開展課程教學,職業教育倡導“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盡管各院校實施的效果不盡相同,但這一設計導向職業教育思想對我國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前文述說,高職教育沒有本科教育的文化積淀,但高職教育有其本身的特點,也因為其年輕而變得朝氣蓬勃。設計導向職業教育思想不僅能指導具體的課程改革,對整個高職院校的育人體系也有其獨到的指導作用。高職院校應從職業教育優質人才培養的高度,在改革具體課程體系,強化工作過程,培養學生實際動手完成項目的同時,應構建“兩輪一軸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模式”,全方位、立體化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核心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就業和可持續發展服務。理實一體化和項目化的專業能力訓練在此不再贅述,“兩輪一軸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模式”是對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提高的有力嘗試。在專業課和公共基礎課上滲透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此為一輪;通過團學活動、社會實踐以及創業實踐提升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組織策劃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此為第二輪;在此基礎上獨立設置職業核心能力培訓課程,以此為軸,引領學生提高職業核心能力,為學生的生命發展服務。有了這樣的頂層設計,還需要教務部門、學工部門的通力合作,嚴格貫徹,加強督導。有了頂層設計和制度保障,更有了廣大教師的積極引導,課內和課外全然一體,職業教育將會面貌一新,學生的每一步成長都置于大的人才培養體系之中,人才培養質量也將會大幅度提高。

2.豐富學校文化內涵,進一步融合企業文化和行業文化,從職業人的角度塑造高職學生。學者劉獻君指出,文化育人是指在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過程中,引導人們進行正確的文化選擇,使社會文化轉化為個體文化,從而實現人的自我完善與自我超越的過程。[4]高職院校學校文化的積淀不能與本科院校相比,但高職院校有其本身的特色,在職業教育工作者不斷的探索和向國外先進職教理念的學習過程中,高職院校學校文化進一步與行業企業文化相結合,在制度建設、校企合作、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方面獨具特色。高職院校應該及時捕捉這一文化特點,夯實自己的學校文化內涵。尤其是在專業教學、團學活動、思想教育等方面,積極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高職學生在接受專業訓練的同時,沐浴校企融合的學校文化熏陶,提高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了正確的思想引導和良好的職業氛圍,高職學生就有了歸屬感和使命感,就不會迷失和墮落,也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

3.加強學生課余生活設計和引導,提升活動層次,做到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高職院校課余生活要在學校整體人才培養體系設計的基礎之上,在校企合作的學校文化和職業人培養的良好育人氛圍之中進行設計和引導。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健康向上的思想情操、處事不驚和隨機應變的職業核心能力,整天無所事事,沉湎于網絡世界不能培養人,只會使人墮落或產生心理疾病,健康的職業人才務必在健康科學的育人環境里成長。高職院校的決策管理層、教務部門、學工部門要開動腦筋,職業院校教師更要緊密配合,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課余生活環境,改善活動場地,完備體育設施,積極鼓勵學生加強體格鍛煉,針對學生特點引進不同的運動項目,在運動中歷練身心和積極向上的斗志;團委和學工部門應該與教務部門積極配合,打造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的專業社團,建立自主發展的學習中心,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業自主選擇,發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參與熱情。在社團活動過程中,專業教師要加強指導,以專業工作室名義或引進企業真實項目來積極引導社團發展,通過社團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拓寬社團發展路徑,加強社團運作與企業鍛煉的融合,讓學生不斷進入社會,有條件的社團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創業,培育創業和創新精神。對于不同特點的學生,學工部門要因人而異,因勢利導,鼓勵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培育活動熱情,拓寬學生視野,將學生從網絡世界里擺脫出來,投身讀書競賽活動,投身文體娛樂活動和創業實踐活動。只有學校各部門齊抓共管,學工部門和教務部門加強設計,專業教師盡情投入,課余活動的質量才能提高,活動的文化內涵和影響力才能提升,學生才會從無聊的網絡世界里真正擺脫出來。

四、結語

高職院校學生癡迷于網絡只是一個存在的現象,不是學生追求的發展目標。加強頂層設計,改善學校課余生活環境,提升活動質量和文化內涵,培育良好的學校文化氛圍,對不同特點的學生因勢利導,耐心教育,這是學生擺脫網絡世界和虛無生活的有效策略。高職院校在加強專業課程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同時,不能忽視人才培養的另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大家齊抓共管,獻計獻策,人才培養的軟環境才能得到改善,高職人才培養才能真正走到正確的軌道上來,高素質高技能型應用性人才才能真正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參考文獻:

[1]王建.不容忽視的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馬鞍山高等師范??茖W校學生課余生活調查問卷有感[J].當代教育論壇,2008(7).

[2]蓋小麗,李靜,韓勝難.高職學生課余時間分配現狀及改進措施[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10).

[3]劉寶,吳曉燕.高職院校學生課余生活狀況的調查與研究[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

[4]劉獻君.論文化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2013(2).

On Benign Guidance to Network Culture by Promot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Life

TAN Zhu-pi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164, Jiangsu Province)

優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