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智慧園區研究

智慧園區研究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4-01-10 15:08:44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智慧園區研究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智慧園區研究

第1篇

關鍵詞: 昆明地區 園林花卉植物 應用研究

1. 城市園林花卉植物的涵義和分類

1.1城市園林花卉植物的涵義

花卉的定義包括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上講,花卉僅指觀賞其花或葉子的草本植物。從廣義上講,凡是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并按照一定的技藝進行栽培管理和養護的植物,都稱之為花卉。包括觀花的(如月季、牡丹等),觀葉的(如蕨類、吊蘭等),觀芽的(如銀芽柳的銀色絨芽),觀莖的(如紫竹、斑竹、紅瑞木)等,觀果的(如佛手、觀賞西葫蘆、碧冬茄等),觀根的(如水杉的氣生根、木棉的板根等)。其中,既有高等植物,也有低等植物;既有水生植物,也有陸生植物,氣生植物;既有匍匐矮小的,也有直立高大的;既有草本的,也有木本的,木本中有喬木,灌木和藤本等等,種類繁多。城市園林花卉是花卉中主要用于城市綠化,美化的種類,其范圍也在日夜擴大。

1.2城市園林花卉植物的分類

觀賞植物種類繁多,習性各異。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氣候分類法,形態分類法,實用分類法。

氣候分類法

即依據花卉原產地的氣候特征進行分類,因為原產地的氣候條件基本上決定了花卉的生態習性,從而也影響了花卉的栽培管理方法等,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分類方法,通常分為4類。

1、熱帶花卉

包括熱帶雨林和季雨林花卉、熱帶高原花卉和熱帶沙漠花卉。這類花卉因原產地的氣候條件是四季高溫無寒,因而其耐寒性較弱,耐熱性強。

2、副熱帶花卉

這類花卉包括4個亞類型:(1)地中海氣候花卉,如非洲菊、唐菖蒲、香豌豆等,都要求有溫和的冬天和涼爽的夏天,在暑熱地區入夏即出生長緩慢或停止。(2)副熱帶季風氣候花卉,如翠菊、山茶、杜鵑等較能適應暑熱,但不耐嚴寒。(3)副熱帶高山花卉,如報春花、龍膽、高山杜鵑等喜涼爽的夏季,忌夏季高溫高濕。(4)高原花卉和副熱帶沙漠花卉,如蘆薈、仙人掌等多漿植物,其突出特點是耐熱耐旱,但耐寒性較差。

3、暖溫帶花卉

這類花卉分2個亞類型:(1)歐洲氣候型花卉,如三色堇、雛菊、紫羅蘭等,喜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的氣候;(2)中國氣候型花卉,如牡丹、、一串紅等,比較適應冬寒夏熱,年溫差較大的氣候。

4、冷溫帶花卉

包括我國東北、西北高寒地區和北美氣候以及中歐、北歐、東歐等地原產的花卉,如百合、黃刺玫、丁香等,這類花卉耐寒性較強,但忌高溫高濕,尤其是百合等在高溫高濕的氣候條件下生長開花不良,極易染病。

形態分類法

草本花卉:即從外形上看沒有主莖或者雖有主莖但是主莖沒有木質化或僅有體基部木質化的花卉,這類花卉按其生命周期的長短又分為多年生草本花卉和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兩類。

木本花卉:指植株莖木質化程度相當高的一類花卉。根據其莖干形態及其生態習性分為:喬木、灌木、竹類。

實用分類法

依據用途和栽培管理方式進行分類:1、露地花卉;2、溫室花卉;3、切花及切葉栽培花卉;4、干花栽培花卉。

2昆明地區常見園林花卉植物

2.1一、二年生花卉

一年生花卉:這類花卉在一個生長季內完成整個生活史。如鳳仙花、雞冠花、波斯菊、萬壽菊、矮牽牛等。

二年生花卉:這類花卉需要在兩個生長季內完成整個生活史。如石竹、羽衣甘蘭、雛菊、三色堇等。

2.2宿根、球根花卉

宿根花卉:它們終年常綠或以地下須根越冬或過夏。如等。

球根花卉:地下部分為適應生存需要變成球形,其頂部有肥大頂芽。如仙客來、唐菖蒲。

2.3木本花卉

指植株枝莖木質化程度相當高的一類花卉,

喬木:植株有高大的主干。如香樟、桂花、云南山茶、海棠、梅花、紫薇等。

灌木:植株沒有明顯主干,分枝能力較強,而且株體生長較為低矮。如杜娟、含笑、山茶、梔子花等常綠灌木,和月季、牡丹、連翹等落葉灌木。

2.4水生花卉

指終年生長在水中或沼澤地中的多年生草本觀賞植物。按其生態習性及與水分的關系,可分為:

挺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莖出水面。如荷花、千屈菜等。

浮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葉片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如睡蓮、王蓮。

沉水植物:根生于泥水中,莖葉全部沉于水中,僅在水淺時偶有露出水面。如莼菜、里藻。

漂浮植物:根伸展于水中,葉浮于水面,隨水漂浮流動,在水淺處可生根于泥中。如浮萍、鳳眼蓮。

2.5野生花卉

所謂野生花卉,就是未經人工馴化和栽種的草本花卉。云南是野生花卉的王國,開發和利用野生花卉植物資源的前景非常大,野生花卉株高差異較大,既有匍匐低矮的,也有高達1.5米的。如報春、龍膽等。

3昆明地區園林花卉植物的應用及示例

3.1園林花卉植物的應用類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綠地景觀已逐漸成為評價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綜合素質、以及園林水平的重要標志。在城市建設中,在道路、建筑以及必須的構筑物之外的空曠地、林地、坡地等都需要用樹木花草等觀賞植物布置起來,創造出花團錦蔟、綠草如茵、荷香拂水、空氣清新的景觀與意境,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來達到人們對園林的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環境保護和美化風景藝術等多方面的需求。

3.1.1花卉在園林布置中應用

花卉在城市園林中最常見的應用方式即是利用其豐富的色彩變化的形態等,來布置出不同的景觀。主要形式有花壇、花境、花從、花群以及花臺等,而一些蔓生性的草本花卉又可用以裝飾柱、廊、籬以及棚架等。

(一)花壇一般多設于廣場及建筑物的出入口處和道路的中央,兩側及周圍等處。花壇要求經常保持鮮艷的色彩和整齊的輪廓,因此多選用植株低矮、生產整齊、花期相對集中、株從緊密而花色艷麗(或觀葉)的花卉種類來布置。一、二年生花卉是布置花壇的主要材料。花壇種類繁多,因季節的不同分為春花壇、夏花壇、秋花壇和冬花壇。因使用的花卉材料不同可分為:

灌木花壇:主要用開花或色葉灌木布置而成。

草花花壇:用一、二年生草本花卉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配置而成。

混合花壇:用開花灌木以及草本花卉混合配置而成。

專類花壇:應用品種、類別繁多的同一種花卉配置的花壇,如牡丹專類花壇,月季專類花壇,花壇等。詳見附表六。

(二)花境花境是借鑒自然風景中林緣野生花卉自然散布生長的景觀,并加以藝術提煉而應用于園林景觀布置的一種形式。即以樹叢、樹群、綠籬、矮墻或建筑物為背景的帶狀自然式花卉布置,不同種類的花卉以自然斑塊狀混交栽植,其邊緣可以是自然流暢的曲線,也可以是直線,因所處環境的不同而異。

布置花境應突出其自然和耐粗放管理的特性。因此最好的花材應是宿根和球根花卉。詳見附表七。

(三)花從及花群

花從及花群是將自然風景中野生花卉散生于草坪山坡的景觀借用于園林造景之中,通常布置于開闊的草坪周圍,使林緣、樹叢、樹群與草坪之間起聯系和過渡作用;也可用于布置自然曲線型道路的轉折點,使人產生步移景換的感覺;也可點綴于小型院落及鋪裝場地(包括小園路、臺階等)之中。較常用一、二年生花卉及球根、宿根花卉。詳見附表八。

花臺和花池

花臺是將花卉栽植于高出地面的臺座上,花池則一般平與地面或稍稍高出地面,但其周圍多用磚石等圍起,形成一種池型的封閉空間,類似花壇但面積較小。通常設置于庭院中央或兩側角隅、建筑物的墻基、窗下、門旁或入口處。

籬垣及棚架

在景觀配置中,對于籬垣、門楣、窗格、欄桿以小型棚架等也常用花卉材料加以點綴和掩蔽。

巖石園和墻園

巖石園和墻園主要是借鑒自然界中的山野崖壁、巖縫、石隙間散生的野生花卉所顯示的獨特風光而布設的一類園林景觀。

綴花草坪

在觀賞草坪以及游憩草坪中適量混種一些植株低矮、花葉細小而適應性強、有自播繁衍能力的草本花卉來裝飾點綴,形成綴花草坪。較常用野生花卉混合種植,且以宿根花卉為主,間以一、二年生草本花卉。

水體景觀

在園林中,除了水池、湖面等需要布景點綴外,還常專設一區,創造澗、噴泉、跌水、瀑布等水景,匯于池沼湖泊,栽種多樣水生花卉,布置成水景園或沼澤園。常用布景的水生花卉(包括水生植物)有荷花、睡蓮、浮萍、蘆葦、千屈菜等。

3.1.2花卉裝飾

花卉作為城市園林造景的主體,除用于露地景觀布置外,還常用于美化室內及建筑近旁,創造優美舒適的勞動、生活、休息環境;或應用花卉專為各種集會、展覽場所等進行美化布置,以突出主題,烘托或調和氣氛。

公共場所的花卉裝飾

像車站、碼頭、廣場、影劇院、體育館、博物館、醫院、療養院、商場等這些與人民廣泛接觸的公共場所,一般都有花卉(包括觀賞植物)的適量布置,或供人欣賞、評品,或為了適當遮掩而美化環境,或烘托氛圍,或起標志、分散視線和注意力的作用。

在廣場入口及建筑周圍,通常已有園林景觀布置而花卉裝飾只是在節日前后或迎送嘉賓時暫時性的應用。所以首先要保證交通、視線、采光等不受影響,布置時著重整體效果和遠觀效果。可用整齊高大的盆樹或盆花呈對稱擺設,也可用色彩艷麗的花草成排成列布置,或用花卉布置臨時花壇、花帶等。

門廳、過道等處一般都有標識說明,花卉布置應與之相協調,可用觀賞性較強的盆花或三五組團、或散散落落、或設立支架懸掛等來布置,既不影響交通,又不要占地太多,且觀賞效果良好。

休息室等要求布設精致的盆花、花籃、盆景等,最好具芳香,既可供人們欣賞,又可消除人們的疲勞、輕松人們的心情等。

節日街道廣場的花卉裝飾一般是用大型盆景配以高大的標語、標牌、畫像、花籃、花球等,以渲染節日喜慶氣氛,色彩上要多用紅、黃、紫等鮮艷亮麗色系。

居住環境的花卉

居住建筑中的花卉裝飾主要應用于起居室、餐廳、臥室以及陽臺、客廳等處。門窗及陽臺護欄最好用蔓性植物花卉加以裝飾,向陽的窗戶或陽臺可用金銀花、牽牛花、蔦蘿等組成花檐或綠棚。枝葉下垂的花卉最適合放在窗臺及陽臺外沿或懸掛于窗臺中央。有落地窗時可陳設小型花瓶、盆花或微型盆景等。一般窗臺上可放置盆花、插花或盆景來裝飾。室內幾角處最適合用盆花或花瓶加以屏蔽或裝飾,常用常綠觀葉或觀花葉俱美的材料,如鳳梨、綠巨人、發財樹等。桌柜臺面等適宜選用花色鮮艷或外形精美的盆花、盆景、插花及花籃、干花、花包等布置,以供近處觀賞,最好選用體量較小的。如新幾內亞鳳仙、仙客來、紅掌等。居室內自然光線較弱,最好選擇喜陰或耐陰性較強的花卉材料。干花觀賞持久、姿態活潑,也是居室美化的常用素材。

展覽會場的花卉裝飾

花卉展覽因其性質的不同可分為慶賀展覽、紀念展覽、科普展覽、品種評比展覽等,或兼而有之。

游覽觀賞用溫室的花卉布置

游覽觀賞溫室是在冬季陳列熱帶、亞熱帶花卉供游人參觀游覽欣賞,使人能在寒冷季節里感到春的溫暖、夏的熱烈,仿佛到了異國他鄉。此外,在寒冷地帶還建造寬敞的溫室,分隔成各種氣候分區,布置組成不同氣候地帶的植物景觀或室內花園。

3.2園林花卉植物的配置

3.2.1花卉造景的概念及其基本原則

在花卉配置造景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地域相宜的原則

也就是說在花卉配置造景時要因地制宜。選擇花木種類、品種時應以當地鄉土種類為主,引種其他地域或氣候帶的花卉種類時,應按照“氣候、立地相似的原則”進行,并加強相關的科研、實驗,待完全適應后再大規模應用于景觀配置中。要做到科學、安全可靠、節約、有效。

位置相宜的原則

每一座園林、每一片綠地、每一個景點,都會有地勢高低、土壤高燥或低濕、地面空曠而陽光充足或陰蔽而光照不足、四周郁閉而通風不暢或周邊開闊而通風良好、肥沃或貧瘠等方面的差異,因而在花卉配置時,要注意因位而宜。高燥的陽坡地就應選擇耐旱性強的花卉,低濕處則應選耐水濕的花卉;耐陰的花卉必須栽種在蔭蔽的環境下,避免強光照射,喜光的陽性花卉則必須種植在光照充足的向陽處。

我國傳統的自然式山水園林中,花木配置是非常重視因位制宜的。一般山丘地的配置,以松、柏常綠針葉類花木為主體,以杏、楓香、黃連木、槭樹與竹類等色葉樹木類為襯托,并以杜娟、梔子花、繡線菊等花灌木相間其中,以豐富山林景觀的層次和色彩。而溪谷水邊,通常配置池杉、烏桕、楓楊、垂柳、水竹等植物,以豐富水岸景觀。池塘水體,一般適當栽種觀賞性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蓮、浮萍等以點綴水景。住宅區或庭院中可用梅花、海棠、玉蘭、紫薇、桂花、臘梅、紫竹、芭蕉等,配置牡丹、芍藥、等多年生矮生花卉,并結合栽植一些草坪、地被植物,形成喬、灌、花草及地被相結合的立體生態型景觀,保證四時有花、四時有景,花紅草綠,美景宜人。大片的草坪周圍,通常散植雪松、龍爪槐、楓香、叢竹等色形具美,又能遮陰的花木。墻面、廊、架、柱、橋等則常用紫藤、葡萄、西番蓮、葉子花、爬墻虎、常春藤、牽牛花、鳥蘿、金銀花、雞血藤等藤本或蔓性花木。山坡臺地,一般栽植野薔薇、迎春、木槿等加以裝飾點綴。

總之,要按照不同的方位、地勢和立地條件,順應花木的生物學特性,照顧游賞美景的需要,做到配置有方,各得其所。

色彩相宜的原則

也就是說花木配置時應做到色彩相宜,即花木的色彩(葉色、花色、莖桿和枝條顏色等)應與周圍環境、地理位置、當時當地的氣候條件、場景氛圍(喜慶、哀傷、熱鬧、幽靜)等相協調,要能通過花木的色彩、形態等來襯托氣氛、突出主題、創造意境。

在花木配置時,常常用到對比色彩搭配配植,若應用得當,能呈現跳躍新鮮的效果,可以起到突出主題、烘托氣氛的作用。

此外,在花木配置時還應同時考慮不同色彩給人的視覺感受。如黃色最為明亮,象征太陽的光源。比如,幽深濃密的片林或風景林往往使人產生神秘莫測的畏懼感,若在其中間植一株或一叢開花或秋色葉鮮艷的喬木或灌木,如銀杏、楓香、樺木、迎春、連翹、黃連木等,于林中空地或林緣,可以使整個片林或風景區活潑而明亮起來,同時還有擴大空間感的作用。紅色是火與血的顏色,給人感覺熱烈、喜慶和奔放,刺激性強,能很好地渲染喜氣洋溢和活潑熱情的氣氛。如街頭小游園中栽植一片石榴,花開時節似一片紅云;或在地勢高顯的坡地上栽植一叢或一片紅碧桃或榆葉梅,開花后如霞如云的尉為壯觀。藍色是天空和海洋的顏色,具有深遠、清涼、寧靜、舒緩的感覺,因此布置以夏季觀景為主的景觀時,多選用藍系的花木,如勿忘我、香雪球、桔梗等。紫色具有莊嚴、高貴和浪漫溫馨的感受。園林造景時常用紫藤、紫丁香、洋繡球、美女櫻等以及一些高山花卉,如勿忘我、大葉鐵線等,尤其在花壇布置時常用紫色系列的花木與鮮黃或亮黃色系的花木搭配,形成強烈的對比,給人以強烈的吸引和鮮明的印象。白色悠閑淡雅,是純潔樸素的象征,給人感覺柔和、淳樸、涼爽和潔凈,通常用來柔化鮮艷的色彩,也常用于夏季景觀的布置。此外,園林造景是通常以白墻為底色,配植枝干修條的竹類、垂柳或花色艷麗的喬木、灌木等,映襯出美麗如畫的景致。園林雕塑也常用白色,與周圍的色彩與景觀搭配,更能突出雕塑的主題與意義。

季相相宜的原則

也就是說花木配植時應考慮樹木花草的季相變化,使園林景觀因春、夏、秋、冬四季而變換,力爭月月有花,季季有景。在景觀創作中應將地形與植物這兩種與人類最具親和性的造景因子結合起來,在一年四季中表現出不同的景觀題材:春景突出春意盎然—注重植物葉色與春花植物合理搭配;夏景則以夏陰濃郁為主—注重植物自身的形態、郁閉后的遮蔭效果,并用夏花植物來點綴其中;秋景應側重秋果秋實秋色—注重植物的色彩和果實形態等的變化,并點綴葉樹,以強化景觀效果;冬景則宜突出清爽與風寒的冬意—以常綠的松柏等植物與落葉植物巧妙配置而形成豐富的天際線與疏密錯落的空間內容,同時考慮自然風雪冰霜等景觀的因素。這樣既能給人美的感受或美的聯想,又能使人從花木的生長變化中感受到四季的變換、時間的流逝以及生命的興盛衰亡,增加人對自然的感知和視覺感觀上的刺激。四季中最容易忽視的是冬季景觀的配置,當然也是園林景觀構造中最難的。其實,樹木花卉在冬季自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一般多采用枝條優美的落葉樹種,配植適量的常綠觀賞樹,如松、竹等以及耐寒性開花花木,如梅花、蠟梅等,充分注意雪景、冰雪的借用等,也可營造出幽靜迷人的冬之景致。轉貼于

因景制宜的原則

花木配植造景時除考慮氣候、地理、物候等自然條件外,還應兼顧景觀的人文需要以及造景的目的、功效等人為因子。無論是純樸還是混交,是孤植、叢植還是片植、對植、行植、籬植,都要因景觀主題的需要而選擇。一般,孤植應植于重要位置或視線的集中點,并注意與周圍景觀的強烈對比,以取得“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效果。而某一特色花木的集中片植,或由少到多的配植,能烘托出濃郁強烈的景觀氛圍。對植通常適宜于園門、廳堂、橋頭等的兩側,一般選擇冠型優美且規整對稱的花木,如海桐、球柏、黃楊等。行植一般用于園路兩側和建筑物的四周,可選用龍柏、銀杏、香樟、棕櫚、玉蘭等樹干高挺,冠型整齊、枝密陰濃的花木。園林境界、樹壇、花壇、草坪周圍、道路的邊緣等通常用黃楊、梔子花、木槿、杜鵑、女貞等密植成籬,以分割空間,并有防護功能。

因質相宜的原則

在花木配植造景時還需要考慮花卉植物的質地和質感差異,所選用的花卉材料質地與質感等都應與所處的環境、造景的目的與意圖相吻合。如垂柳依依,給人的感覺是溫柔與飄逸;櫟、槲等葉質粗糙寬大,給人的感覺是質樸與粗獷;水仙的冰清玉潔、牡丹的華麗富貴、松樹的蒼逸與遒勁、雪松的高貴與清麗,這些都因為其形、其質的不同,應用配置時要充分考慮花材的質感差異,做到“以人為本”,因需取材、因景取材。景物相宜,人物相宜。

珍惜古樹名木的原則

老態龍鐘的古樹名木,以其獨特的審美形態,能給人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因此,在城市景觀配置時,要珍惜并保護好古樹名木,可以因此、因形、因勢而配置獨特的花卉景觀,來襯托它和修飾它,使人觸景懷古,觀感歲月滄桑、造物的神奇和自然的偉大。

3.2.2花卉造景的意義及國內外動態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植物造景不僅走進了富裕、殷實的現代家庭,也逐漸成為賓館、商場、寫字樓等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耐陰的觀賞植物、無土栽培的應時花卉以及仿真的墻花、草坪等布置而成的室內景觀,使人們身居居室,卻仿佛置身于優美的大自然懷抱,能消除人們的疲勞、恢復旺盛的精力和體力。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十分崇尚自然,在園林布置中大多借鑒自然界景觀特色,使人們置身其中加入大自然的懷抱,他們十分重視造景植物的多樣性與群落的穩定性。很多國家在保護、培育繁殖、育種創新的同時,還不斷地從國外收集、引種大量的觀賞植物。

植物景觀既能創造優美的環境,又紅又專能改善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對于這一點,國內國外都已達成共識。但是,在國內有一種重園林建筑、假山、雕塑、噴泉、廣場等,而輕視植物的現象。更有偏激者認為中國古典園林是寫意自然山水園,山水便是園林的骨架,挖湖堆山是理所當然的,而植物只是毛發、是陪襯。而今人口稠密,經濟建設日新月異,城市環境惡劣,生活其中的人們所向往和追求的自然與古人相去甚遠。因此在構造城市景觀時還應以人為本,將城市與自然相融合,以植物材料為景觀主體,同時借鑒、吸收古典園林造園藝術的精華。應以自然為師,以提高率視率、改善生態環境為住,同時要滿足游人的觀賞需求,盡量減少使用殺蟲劑、除草劑等等化學藥劑所造成的污染。

3.2.3花卉植物色彩配置藝術探討

自然界通過色彩向人們展示出物質的生命、存在和運動狀態。著名色彩學家伊頓(Johannes ltten )認為:“色彩就是生命”,“因為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在我們看來就象死的一般”。花卉,以其絢麗多彩的色彩,給人以華麗、典雅、賞欣悅目的感覺,在園林綠地中創造出五彩繽紛、花團錦簇、綠草如茵、香氣宜人的景觀;使環境輕松,氣氛活躍,有益于人們的身心健康。在庭園種植中花卉色彩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設計時我們通常根據建筑或周圍環卉的風格和特點設計某一色彩為主調的花卉,以營建一種特殊的場景氛圍,給人們不同感覺。

(一)粉色

純粉色是由最基本的紅色和白色調合而成的。人們通常所指的粉色,其色調的范圍非常之大,有藍粉色、黃粉色、亮鮭肉色等冷暖兩極的多種粉色形式。在花卉中用冷暖兩端的粉色如用藍粉色和黃粉色相鄰搭配的效果通常不佳,而當它們各自處在冷色調-----白色、凈藍色和灰綠色的環卉之中,則有恰到好處之感,

通常認為粉色與黃色的組合有悖常規,但鮭肉色與黃色的搭配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淡粉色在人的眼里是柔和的,在庭園中能產生寧靜與和諧的氣氛。粉色花卉的設計相對比較容易,在整齊的常綠樹籬背景的烘托下,粉色顯得非常美麗。橙色和粉色搭配令人賞心悅目。

粉色與玲瓏剔透的白花和銀葉搭配極具浪漫色彩。藍粉色與淺紫色和藍色的完美組合表現出輕柔而優雅的組合。

粉色花卉較適合布置在淺色建筑墻面前的綠地上,營建一種淡雅寧靜的氣氛。

在粉色花系中適用于做花卉的材料有:杜鵑、粉色八仙花、毛地黃、秋水仙、月季、福祿考等。

(二)橙色

橙色包括淡色類如桃色、杏黃色和琥珀色以及純桔紅色和濃色類。有些橙色植物鮮艷奪目,萬壽菊為典型的橙色。在秋季柔和的光照下,各種深淺不同的橙色,無論是葉、漿果或花的色彩都顯得那么鮮艷,如果再搭配藍色花和紫色花,則色彩更加濃艷。夏季由于光照強烈而效果不佳。

橙色一般以綠色作陪襯。夏季如果要避免眼花繚亂,最好是大量配置闊葉植物。天藍色和灰綠色也有同樣的效果。青銅色和紫綠色葉是純橙色的很好互補色,紫黑色葉對比太強烈。藍灰色或藍綠色葉可與橙色很好地配置。

在以橙色為主調的色彩設計中,點綴鮮紅色和金色,會給人一種干旱與炎熱的感覺。在有裝飾物、雕塑的環卉中,赤褐色表現得很好,這時宜用磚紅色作背景。在富有現代氣息的設計中,用淺橙色和暗橙色與紫藍色和藍灰色葉搭配,突出深紫色和藍色花。

常用的橙色花卉材料有:金盞菊、萬壽菊、旱金蓮、百合、大麗花等。

(三)綠色

綠色是庭園中最普通的顏色,正因為如此,也最容易被忽視。植物的葉子變化多端,五彩繽紛。濃綠色是大多數花色,尤其是紅色調花色的完美陪襯色。綠葉可略帶橙色、粉色、紅色或紫色,也可能呈明顯的淡灰藍色或藍色。如果綠葉上開著白花,被有蠟質、微毛或絨毛時,顏色會生變化。葉片總體上所呈現的色調從灰色漸漸過渡到銀色,最后幾乎呈白色。在有些綠色葉片上有白斑或黃斑,這屬于葉色變異的另一大范圍。實際上將葉色、葉形和葉片的質地變化一并考慮時,無需用花就很容易地設計出一色彩鮮艷、極富情趣的花卉。

當鮮花盛開期已過,花兒不再嬌艷時,綠葉尤顯得重要。灰綠色、全黃色和具黃斑葉的草本植物和落葉灌木能產生光斑的效果。如增加一些白花植物,使景觀顯得淡雅而素樸。

用于花卉的綠色植物有:金邊虎尾蘭、金葉側柏、玉簪、馬蹄蓮等。

(四)紅色

在自然界,紅色是警告的信號,預示著危險。亮紅色花非常引人注目,尤其在綠色的陪下,更為醒目和熱烈。因而,在安閑恬靜的休息區,不宜全用紅色。亮凈紅色與濃綠色搭配仿佛使人置身于熱帶雨林之中。藍----紅色類與其它冷色調如深藍、紫色、銀色、白色或淡檸檬----黃色的搭配表現出十分傳統的色彩。相反,暖色調的橙紅色與純藍色、金黃色、凈橙色、白色和灰綠色搭配產生新鮮、充滿活力的現代設計效果。在深紫色葉和深紫色花的陪襯下,配置各種深淺不同的紅色效果都非常好。唯一可能有問題的是橙紅色與凈粉色或藍粉色的搭配。另一方面,鮮紅色與櫻桃粉色的組合令人精神振奮。

常用的紅色花卉材料有:石竹、萱草、一串紅、大麗花、郁金香等。

(五)白色

白色屬冷色調。在鮮花叢中點綴數朵白色,花卉顯得清新而富有生氣,平衡并不受影響。在設計寧靜的環卉時,要注意在完全光照下,白花由于自身的光亮而會令人迷離。在蔭蔽處白色有著無可比擬的魅力,它使陰暗的花卉變得明亮起來,其作用妙不可言。在庭園設計中,用白色布置晚間活動場所或作路邊引導配置以預告路界。在一又長又狹的庭園一端配置白色,會產生長度縮短的視覺效果,正如淡藍色、紫色和灰色有給人遠離、空間擴大的感覺一樣。因此,要想讓花園顯得更長些,只能在房屋附近栽植具白色花和葉的植物。白色寓意著純潔無瑕,但純白色卻很不見。白色常微泛蘋果綠、米黃或粉紅的光澤。如果僅有白色而別無它色,庭園則毫無生機,不免使人產生悲涼之感,可適量地搭配其它色調,以增加溫暖和深厚的感覺。在陽光充足的花卉,白色花在銀色、灰葉和藍色葉的陪襯下更為嬌妍奪目。在蔭蔽處以濃綠、奶黃色或灰色為背景。

在園林造景的植物中,開白花的大約占1/3左右。如雪花蓮、蜘蛛百合、瓜葉菊、臘菊等。

(六)黃色

黃色既有冷色調又有暖色調的黃色。黃色可以和白色調配出各種米色,而這些柔和的顏色能減輕紫色和深藍色的沉重感覺。黃色使人聯想到日光,因此在庭園的陰暗處配置黃色,可活躍氣氛,使人感到愉快。在黃色中點綴白色、灰綠色和鮮橙色,可謂是一組漂亮的組合。黃色和橙色的柑桔屬植物和地中海植物搭配種植,使花卉顯得熱烈而歡快。用藍色調的棚架作背景或在花叢中放置數盆濃亮藍色的花,可達到意想不到的觀賞效果。

全黃花卉的設比較容易,因為一年中開黃花的植物很多,加之還很多黃色葉的植物。但是與大多數的顏色一樣,黃色也有不足這處,在完全光照下,全黃花卉色彩太濃、給人以超重的感覺。可以用深藍紫色花和鮮紅色花及濃綠色葉和淡灰藍色葉作補色,使色彩協調,給人清晰自然的感覺,或用紅色、橙以和青銅色作補色,給人以熱情和溫暖。

可作花卉材料開黃花的植物有:小蒼蘭、毛蕊毛、春黃菊、連翹等。

(七)藍色

在世界庭園植物中,純藍色極為少見。而帶紫色的比純藍色或天藍色更為多見。藍色和紅色或白色一樣是極為醒目的顏色。種植柔和的紫藍色和煙灰色植物,使人想起那被蒙上薄霧的遠山。如果在遠離房屋處使用這些顏色,可以產生使空間增大、庭園擴展的視覺效果。作全藍色種植設計比較困難,因為開藍花的植物相對較少,花卉不能在一年中大部分時間保持藍色。此外全藍設計顯得平淡無味,如果拓寬選擇范圍,增加柴油色花,突出白色、粉色、深紅色、鮮紅色和紫色,這樣色彩更濃,又能讓人感到涼爽和清靜,效果更好。混植白斑、銀色、灰色和紫葉植物,可引起人們的觀葉情趣。純藍色與秋季的黃色、金色和紅色相配令人驚奇,而一年中正是秋季有很多合適的植物可供挑選。在夏季可用1年生植物作亮藍色和橙色或檸檬黃色的配置設計。

常用的藍色花卉植物有:藍花翠雀、藍雪花、風鈴草、蜜草等。

(八)紫色

紫色有暖色調的紫紅色和冷色調的藍紫色。這些不同的顏色容易調和,與綠紫色或青銅色葉搭配是恰到好處。深紫色花和深紫色葉與其它濃艷的顏色如鮮紅色、深紅色和深藍色組合產生郁悶和激昂的動感情緒,極富戲劇性,在光斑下效果尤為顯著。如果再增加銀色和少量米黃色或白色,可以讓色彩明亮起來,顯得輕松,浪漫。

用各種黑紫色花如郁金香、鳶尾、大麗花和堇菜與白色、銀色、亮灰綠色的花和葉配置,給觀賞者以驚奇感。深亮紫色與凈橙色花,檸檬黃和金黃色對比鮮明。

淡紫色與銀葉和灰葉植物配置產生安閑恬靜感,如再點綴些色更濃的紫紅色,則顯得生機勃勃。在以黃色為主調的花卉,淡紫色花和紫色花以及紫綠色或青銅色葉植物可起到很好的陪襯作用。

紫色的漿果、灌木和多年生草本在秋季進入旺盛生長期,而這時金色葉和橙色葉植物可以起奇跡般的背景作用。春季和夏季用金色葉或黃斑葉灌木及多年生草本配置可產生簡潔明了的效果。

常用的紫色葉和紫色花植物有:蔥、紫鼠尾草、古銅茴香和熏衣草等。

總之,花卉的色彩主要由植物花色來體現,植物的葉色,尤其是少量觀葉植物的葉色也是不可忽視的。

宿根花卉是色彩豐富的一類植物,加上適當選用些球根及一、二年生花卉,使得色彩更加豐富。在花卉的色彩設計中可以利用不同花色來創造空間或景觀效果。如果把冷色占優勢的植物群放在花卉后部,在視沉上有加大花卉深度,增加寬度之感。在狹小的環卉中用冷色調組成花卉,有空間擴大感。在平面花色設計上,如有冷暖兩色的兩叢花,具相同的株形、質地及花序時,由于冷色有收縮感,若使這兩叢的面積或體積相當,則應適當擴大冷色花的種植面積。

3.2.4花卉植物質地配置藝術探討

園林花卉的質地是花卉植物給人的視覺感和觸覺感,視覺感和觸覺感的不同會給人以不同的感受和聯想。淺色花、小花型和細葉型給人以親切和甜美,深色花、大花和大葉型的則給人以熱烈和粗獷。前者適宜居住區、醫院和學校等,后者則把公共綠地的繁榮景象盡情渲染。不同質感的花卉植物搭配時要盡量做到協調,花卉植物與花卉植物、花卉植物與其他植物、花卉植物與所處環卉都應有一個協調,因為造景就是目的與意圖的吻合。如金邊龍舌蘭、金邊虎皮蘭等的葉質粗糙寬大,給人感覺是質樸與粗曠;水仙的冰清玉潔;牡丹的華麗富貴;松、竹的高貴與清麗;葉子花、松葉菊的熱烈歡快;百日草的欣欣向榮;勿忘我的自然與小巧;八仙花的典雅和莊重等等。在種植位置上,根據質感要求的原則,我們在設計時一般把大花(如月季,牡丹,馬蹄蓮,繡球花等)、植株較高的花(飛燕草,羽扇豆,丁香等)、深色的花(紫露草,紫菀,藍花翠雀等)、大的灌木(如薔薇,連翹,雞爪楓等)放在花卉的后半部,這樣給人一種沉穩、協調之感。相反,把小花、淺色的花、矮小的灌木放在花卉的前半部,給人以擴大空間,放遠視線的感覺。另外,花卉的造景還要考慮花卉植物的質感還應與周圍的建筑物、周圍的面積、花卉的體量以及所表現的氣氛取得協調。比如:在墻的周圍布置花卉時,不妨在墻的基部種些藤本的、攀援植物,然后在前半部種矮小的草花。這樣,一方面可以對墻面進行修飾,消除呆板的感覺,同時,也給人一種自然、清晰的美感。在娛樂的地方,應種植低矮,花色艷麗,質地小巧的花,它可以使人心情愉悅之感。在公園安靜休息區里應種些花色相似,質地較輕的花,它可以使人感到放輕,輕盈的感覺。總之,在花卉的配置時要充分考慮花材質感差異,因需取材,因景取材,做到景物相適,人物相宜。轉貼于

3.2.5花卉植物.姿態和體型配置藝術探討

花卉的姿態是由花的姿態所決定的。花的姿態有數種。有的葉片是分裂的,花為球形,這種花給人一種團結、力量之感,(如)。有的花呈碗形,半重瓣、瓣緣齒裂,這種花給人以繁茂之感,(如牡丹)。有的花小、在枝頂排成大型圓椎花序,它給人以熱情,奔放之感,(如落新婦)。花的姿態五彩繽紛,我們只有根據設計的要求來選擇不同姿態的花,另外,我們在配置時,還要注意把最完美的部分充分展現給觀眾。

由花的姿態組成了花卉的體型。花卉的體型有大的花卉和小的花卉之分,一般在花卉設計的大小包括植床的設計。花卉的種植床是帶狀的。單面觀賞花卉的后邊緣線多采用直線,前邊緣線可分為直線或自由曲線。兩面觀賞花卉的邊緣線基本平行,可以是直線,也可以是流暢的自由曲線。花卉大小的選擇取決于環卉空間的大小,通常花卉的長軸長度不限,但為管理方便及體現植物布置的節奏、韻律感,可以把過長的植床分為幾段,每段長度不超過20米為宜,段與段這間可留1~3米的間歇地段,設置座椅或其他園林小品。對于花卉的寬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過窄不易體現群落的景觀,過寬超過視覺鑒賞范圍造成浪費,也不便于管理。通常,混合花卉、雙面觀賞花卉較宿根花卉及單面觀賞花卉寬些。單面觀宿根花卉2~3米,雙面觀花卉4~6米,在家庭小花園中花卉可設置1~1.5米,一般不超過院寬的1/4。

3.3昆明市地區園林花卉植物的應用示例

3.3.1公共綠地的應用示例

公共綠地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中由政府投資建設的,具有一定設施內容,在美化城市、改善生態環境的同時供群眾游覽、休息、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的功能性園林綠地,主要包括綜合性公園、兒童公園、游樂園、街道廣場、街頭綠地、博覽園、專類園等。

一綜合性公園

一般綜合性公園都應有文化娛樂區、體育運動區、兒童游樂區、觀賞游游樂區、老年人活動區以及生活服務區等功能分區,因其功能性質的不同,景觀布置手法也應各異,所選用的造景材料也要有所區別。

(一)文化娛樂區

地形要求平坦開闊,綠化以花壇\花境\綴花草坪為主,以便于游人集散,可適當點綴一些高大喬木,同時能起到遮陰可分隔空間的作用;不宜多種灌木,以免妨礙游人視線,影響交通.鋪裝地面上應留出種植穴來栽種大喬木,還可用鑲嵌草坪磚來進行鋪裝,既可增加綠量,又能增添情趣。如黑龍潭公園大門左側的水體娛樂區、翠湖公園的中心景等。

(二)體育運動區

適宜選擇速生、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齊的落葉樹種為造景主體,這樣夏季可以遮陰,秋季有色葉美景;冬季又不影響光照。但切忌栽種容易落花、落果、落毛的樹種。再相間配置一些具香味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或低矮的花灌木、草坪、地被植物等,還應該在樹下或草地、花境邊沿布設美觀舒適的凳、椅,以供觀看或休息。一般球類場地四周的綠化要與場地有5—6米的間距。

通常體育運動區都用圍欄、花架、化廊等來進行空間隔離,可用藤本或攀延性景觀植物來布置,具香味更佳,如紫藤、牽牛、蔦蘿、山蕎麥、凌霄、金銀花草、三角花等,既可豐富景觀層次,又有更好的防護與隔離效果。如曇華寺公園后園瑞應塔、西華園中心大草坪景區等。

(三)兒童游樂區

除布置適宜的游樂設施外,應考慮兒童的耐久性差、好新鮮刺激、愛熱鬧、自我保護意識較差等特性,適宜選用無毒、無刺、無刺激性氣味和無刺激性反應的植物材料來構造景觀。一般在其周圍栽種濃密的喬木、花灌木或竹類來與其他區域相隔離,同時步設一些色彩鮮亮、造型新奇的凳、椅以供休息;活動場地中應適當疏植庭陰樹(香樟、桂花、櫻花、合歡、榕樹等),以供夏季遮蔭;出入口可設立雕塑、花壇、噴泉、假山石等,配以體形優美、色彩鮮艷的草本花卉、花灌木等,以刺激兒童的娛樂興致。如曇華寺公園和圓通山公園的兒童樂園等。

(四)觀賞游樂區

通常布設的有(1)花樹草坪景觀,即以鄉土開花喬灌木(廣玉蘭、玉蘭、白蘭、羊蹄甲、合歡、碧桃等)為造景主體,以綠色草坪為底襯,間植一些野生花卉以及蕨類、紫花地丁、匍匐美女櫻、等地被植物,配置成多層次的立體景觀。(2)竹林主體景觀,即成片栽植毛竹、紫竹等形成幽深竹林景觀,同時在竹林邊緣或外圍布置精巧的竹類園,種植不同種類、不同形態的竹子,如佛肚竹、金絲竹、黃金間碧玉竹、碧玉間黃金竹、斑竹等。還可在竹林中散間常綠闊葉灌木、常綠針葉灌木及開花灌木,起畫龍點睛的作用。竹林中常用卵石布設曲折蜿蜒的步行道,漫步其中,遠離塵囂,如入遠古蒼茫。(3)花溪水體景觀,即在溪流或人工建造的曲池邊用沙地柏等匍匐的針葉灌木以及開花地被、花灌木(山茶、三角梅、扶桑、美人蕉、石蒜等)組成花溪主體,同時在水中用荷花、睡蓮、千屈菜、浮萍等水生花卉加以點綴,溪岸邊植垂柳、水石榕、大花紫薇、碧桃等并配置石凳、座椅等,形成溫潤而清幽的水體景觀。(4)疏林草地景觀,主要是供游人游憩、遮蔭、閑談論理等,以草坪為主體,其上栽植冠大蔭濃的高大喬木(香樟、榕樹、槐樹、柳樹等)組成小樹林或散植雪松、白皮松、玉蘭、海棠等園景樹,再散間花木花壇或野生花卉組成的花境、花帶等,草坪布置應選擇葉色純凈、葉質柔美、耐踐踏的草坪草種。因為該草坪不是單純的觀賞草坪,應該考慮有一些游人進入,可在草坪上三五成群地點綴紫嶶、紅白碧桃、銀杏等觀賞樹木,同時用花灌木、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等組成梅花形、圓形、葫蘆形等花叢,或在樹叢周圍用花灌木、草本花卉等布置成波浪型;此外,還應該布置彎曲的小路,以保證其可通達性以及可駐留性。這樣既有立體層次感,又能隨季節變換而產生色彩變化,還可形成豐富的景觀。如民族村和翠湖公園的沿湖景觀綠地等。

(五)老年人活動區

一般,在綜合性公園中老年人活動區應與公園景觀主體相融為一體,同時還應與生活服務區相隔較近,以方便他們使用。在景觀空間布局上應區劃出動態活動區和靜態活動區。動態活動區以健身為主,可供進行球類、毽類、武術、跳舞、慢跑、氣功、吹拉彈唱、斗蟲、遛鳥等活動。這一區域除設置適宜的健身設備(單杠、壓腿杠、球網等)外,景觀布置上可以用高大的落葉喬木起空間分隔作用,樹下設置色彩淡雅、造型古樸的凳、椅,以供休息。活動區內可用低矮花灌木、匍匐的常綠灌木、多年生草本花卉以及一、二年生花卉等組布成小的花壇、花帶等,既可增加視覺刺激和觀賞享受,又能以此來分隔出不同的活動小區。這樣,他們在參加活動時就即可互相觀看、欣賞,又互不影響。靜態活動區主要供老年人曬太陽、下棋、聊天、觀望、學習、打牌或書畫等,一般布置在動態活動區的外圍。可以在樹蔭下設石凳、石桌;可以在道路曲折處建亭、臺;可以在幾角處設花架或曲折回廊;可以挖水池供垂釣;還可以設畫廊展覽欄。這樣好靜的老年人可以在欣賞周圍美景的同時交友談天,下棋對弈,精心垂釣,比評書畫,舞文弄墨等,既可排譴孤寂、愉悅身心,又可激發生活熱情,使他們的晚年時光充實而快樂。如翠湖公園臨水廊等。

(六)生活服務區

主要是為了滿足游人的生活需要而建設的公廁、小賣部、餐飲部、公園管理部門等。該區域硬質建筑較多,地面多進行硬質鋪裝,因此其植物景觀布置應做到因地制宜,同時與全園的景觀特色相一致。象公廁,最好掩映在高大喬木中,其周圍應配置一些香味花木,四周可用沙地柏、平枝荀子、地錦等匍匐性花卉或攀延植物布置,這樣既可柔和建筑的生硬、消除廁所的異味,又可使廁所這一不雅的處所變成一處優美的景點。當然,應有標牌、標識來引導游人。

第2篇

關鍵詞:草皮;草種;混配

中圖分類號:S283文獻標識碼: A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生態環境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這促進了草坪業的迅猛發展。但是,傳統的播種方式的草坪生產已滿足不了快速園林建設的需要,越來越多的業主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草坪建植的任務。草皮卷的誕生便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它能進行苗圃化的生成,快速地進行草坪建植,滿足綠化效果,高效而便捷。

1.草皮概念及特點

草皮與草坪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草坪是在園林中采用人工鋪植或草籽播種的方法,培養形成的整片綠色地面,是園林風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休憩、娛樂的活動場所。草皮是指草地上可以剝離,并可移植到它處,生長成草坪的前期產品。草皮最突出的特點是可移植性,它是一種專門用于快速建植的商品型草坪。因此,草皮作為建坪材料,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為用戶提供其所需要的草坪。

草皮分為單純草皮和混合草皮。混合草皮是由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混合播種,或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與其他草本植物混播而形成的草皮。混播草種生產草皮的主要優勢在于,混播草種的群體具有不同的遺傳特性,因而具有更好的綜合表現。混播可以取長補短,發揮各種草坪草種的優良特性,適應變化較大的環境,更快的形成草坪,并能保持草坪質量的穩定性,但缺點是不容易建植成顏色和質地均一的草坪。

2.混播草種分析

全球草坪草的栽培技術以高爾夫球場草坪草為代表。草坪草是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 株密植,并經修剪的人工草地。18世紀中,英國自然風景園中出現大面積草坪。中國近代園林中也出現草坪。它一般設置在屋前、廣場、空地和建筑物周圍,供觀賞、游憩或作運動場地之用。草坪草按用途分為:游憩草坪草、觀賞草坪草、運動場草坪草、交通安全草坪草和保土護坡草坪草。當選擇草中的哪種類型最合適于你時,應該首先考慮你要栽植地的氣候。你需要也考慮你的草坪一天能得到多少太陽和蔭涼。草坪品種根據其地理分布和對溫度條件的適應性,可分為冷季型和暖季型兩大類。

高寒市位于秦嶺以北,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土壤肥沃,自然條件較好,空氣略干燥,應選擇冷季型草坪草,其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西北、華北以及華東、華中等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及長江以南的部分高海拔冷涼地區。它的主要特點是綠色期長,色澤濃綠,管理需要精細等。可供選擇的種類較多,包括早熟禾屬、羊茅屬、黑麥草屬、翦股穎屬、雀麥屬和堿茅屬等十幾個屬40多個種的數百個品種。目前主要的草皮草種有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紫羊茅(Festuca rubra)、匍匐剪股穎(Agrostis stolonifera)、多年生黑麥草(Lolium perenne)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的一些品種。

選擇合適的草皮草種是草皮生產成敗的關鍵所在,這要求全方位的考慮,草種既要滿足市場需求,還應該符合當地氣候條件,從業者也應充分了解所需草種的基本性質和特征。調查發現,高寒地區較多的草皮卷草種混配組合是: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麥草+高羊茅,或者是用不同品種的高羊茅或者不同品種的草地早熟禾進行混播,這也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草種混播建坪可利用不同品種或種的優良特性互相彌補不足,做到優勢互補。

高羊茅在抗旱、抗寒抗病蟲方面的能力是其它草種難以比擬的,是最耐踐踏的冷季型草坪草之一。它的建坪速度較黑麥草慢,但較草地早熟禾快,被廣泛應用機場、公路護坡和賽馬場等草坪建植中。

多年生黑麥草生長迅速,越冬能力稍差,耐部分遮陰,較耐踐踏。

草地早熟禾的抗寒性、秋季保綠性和春季返青性能較好,在全日照或微遮陰的條件下能正常生長,但當遮陰程度較強時生長不良。它的建坪速度比黑麥草和高羊茅慢,但再生能力強。

3.草種配比分析

根據不同的建坪需要,將高羊茅、草地早熟禾、黑麥草進行合理搭配,并調整它們各自所占的比例,能達到良好的建坪效果。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1)黑麥草生長旺盛,在混播中最好不超過50%的比例。

(2)在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的混播中,由于高羊茅的叢生生長特性,必須是混播的主要成分比例在70%以上,以形成致密的草坪。

(3)高羊茅作伴生種時比例應控制在30%以上,比例太小的高羊茅植株常形成直立狀斑塊,形成雜草。

4.各指標適宜混配方案分析

4.1質地

草坪的質地決定于草坪草種的質地。草地早熟禾和黑麥草的草質細軟,高羊茅有較寬的葉子,質地堅硬。因此以高羊茅為建群種的混播草坪質地較差。其中,用不同種的早熟禾或者黑麥草混播能得到質感較軟的草坪。

4.2耐踐踏性

耐踐踏性是草坪忍受外來沖力、拉力、踐踏等能力的指標。當以高羊茅為建群種時,可得到耐踐踏性強的草坪。以早熟禾和黑麥草為建群種時,耐踐踏性一般,但是由于草質比較軟,適合公園里供人們休憩娛樂的草坪建植。

4.3色澤

以高羊茅為建群種的草坪為亮綠色,以黑麥草為建群種的草坪為墨綠色,以草地早熟禾為建群種的草坪為鮮綠色。由于高羊茅有較明顯的葉脈和更深的顏色,因此在混播中,高羊茅所占比例對色澤有一定影響。

4.4均一性

早熟禾、高羊茅各品種間混播均一性較好,早熟禾、高羊茅、黑麥草3種不同比例草坪草種混播均一性較差。當混播中的高羊茅比例比較小時,會形成直立狀斑塊,影響均一度。

5 養護

5.1 澆水 鋪種草坪中澆水養護是關鍵,是獲得良好鋪植效果的保證,必須在鋪植第1次滾壓后馬上澆水。尤其是第1遍水,以漫灌為宜,最好能小水灌透,以充分濕潤土層,太大的水流不僅會把剛鋪好的草皮沖起,而且不利于土壤對水分的吸收,造成浪費。其后要根據情況再進行適當澆水,掌握一次澆透、干透再澆的原則,這樣有利于草根向下延伸。直到新根生成,開始生長,則可進入正常的草坪管理階段。

5.2 修剪 修剪是草坪最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修剪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重要的是通過修剪可以促進禾草分蘗,增加草坪的密集度、平整度和彈性,還可增強草坪的耐磨性,延長草坪的使用壽命。新建草坪,第1次修剪應在植株高度達到15cm時進行,留茬高度12cm。以后剪草遵從1/3原則,留茬高度5~7cm。如果草坪草生長很高時,不能通過一次修剪就將草坪草剪至要求的高度,應增加修剪頻率,逐漸修剪至所需的高度,否則會使草坪草根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停止生長,對其生長極為不利。為避免剪草機在地表留下車轍,最好在土壤不潮濕又較松軟時進行修剪。修剪最理想的時間為葉片干燥時,可減少對草坪草的人為傷害。剪掉的草應及時用鐵耙耬出,增加草坪透氣性,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剪草時一定要保持剪草機刀片鋒利且油門要開到最大,可減少葉面創傷。修剪的草坪,高度可控制,景觀優美,而且促進基部萌發新枝。

結論

草坪是人類棲身的生態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人們對草坪的要求越來越高,混播草坪的發展也越來越快,因此混播草坪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在高寒地區做草種混配篩選研究時,被選作混播的草種或品種要在葉片質地、生長習性、色澤、枝葉密度、垂直向上生長的速度等方面有較一致的特點。而不同草種之間的搭配,產生的草皮效果仍值得探尋。幾種搭配方案的最佳配比以及混播草坪的養護與病蟲害防治也仍需進一步調查研究。這樣,才能在各個參數之間取得平衡,得出最適宜的一種或幾種草種配比方案。

參考文獻:

[1]孫吉雄.草坪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沈少君,林文雄,陳芳育,等.草坪混播技術研究現狀與展望[J].中國草地,2002(4):47―52.

第3篇

關鍵詞:冬奧會 高校志愿者 組織模式 現狀與機遇

所謂志愿者,就是指在大型活又型ü不求回報的參與和對活動全面的支持,為了幫助活動圓滿完成而無償貢獻自己的力量的一類人。在奧運會賽事活動中,志愿者的存在,不僅幫助賽事可以圓滿完成,還可以為奧運會提供重要的人力資源,幫助中國與國際接軌,給外國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時還為社會的整體發展提供積極地推動作用,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接下來就京張2022年冬奧會以及高校志愿者的服務機制做一個系統的說明和闡述。

一、冬奧會為北京和張家口發展帶來了機遇

第一,冬奧會可以幫助北京和張家口在很大程度上拉動經濟的增長,在冬奧會期間吸引一些外資企業的投資,這樣張家口作為奧運會的主辦地之一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第二,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由于這次冬奧會的聯合舉辦,受到北京城市的影響和帶動也讓更多的國內國外人士接觸到了張家口這個城市,拉動了張家口城市的整體發展。

第三,推動了兩地精神風貌和文化交流的碰撞與融合,調動當地人民積極響應奧運會活動舉辦的積極性,帶動了城市整體的運動氛圍,同時也提升了居民的身體素質水平。

二、奧運會志愿者的工作研究

1.志愿者的工作定位

一直以來奧林匹克精神都深深地烙印在志愿者這一行業上,奧運志愿的無償力量的貢獻,幫助奧運事業的建設節省了經費開支,同時也促進奧運事業的建設可以一次又一次的圓滿完成。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快速發展,對志愿者需要的人群和要求也在不斷變化,如今北京作為與國際接軌的大型都市,需要的志愿者不僅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還有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水平,針對不同的場合需要制定不同的任務分配方案,也就需要不同能力水平的志愿者。面對這一情況,一些青年志愿者擁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后天學習能力,志愿者團隊需要的也正是這方面的志愿者人才,

2.志愿者服務下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培養的現狀

如今的志愿者團隊越來越需要一些具有專業素質的大學生的加入。培養一些大學生樹立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意識對大學生來說是步人社會之前很有意義的一次綜合素質的鍛煉,同時還幫助大學生提高綜合學習的意識和素質,開闊眼界,與外國友人廣交朋友。但是與此同時,現階段的高校大學生志愿者活動還存在著一些不能忽視的問題。首先,一些大學生對于類似于志愿者活動的社會實踐并不是很清晰的了解,在解決事情上缺乏責任心。其次,現階段的大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時缺乏一定的正規性,大多數的大學生參加一些志愿者活動只是單純地因為新鮮感,容易流于形式。第三,大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和綜合應對能力還比較薄弱,在一些突況的應對上還是缺乏一些主觀的思辨能力。最后就是針對大學生志愿者的綜合評價機制做的不夠完善。針對以上問題還需要對高校志愿者人員的選擇提出更加具體和詳細的要求,以此來保證冬奧會能夠順利進行。

3.高校志愿者實踐能力的構成要素

(1)體育的解讀能力。這項能力綜合的反映和要求高校志愿者一旦加入了這一行業,就需要能夠充分地解讀奧運會運動理念的精髓之處,幫助大學生在進行志愿者活時能夠完全融入到體育賽事的運行過程中,培養大學生熱愛體育賽事的熱情,推動整體奧運會發展的進程。

(2)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志愿者來說,在為從世界各地來參觀奧運會的人提供服務的同時,擁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在任何情況下及時快速的解決問題,將自己觀點清晰表明,同時也可以鍛煉高校大學生一個整體的思辨能力。

第4篇

關鍵詞:中原地區農村居民;社會支持;應對方式;風險認知;生活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C915;B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242(2014)02―0068―06

收稿日期:2013-05-11

基金項目:河南省軟科學項目“社會風險評估機制研究:風險認知視角"(122400450005)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劉金平(1962--),男,河南長葛人,河南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所教授,心理學博士。

1 問題的提出

目前,學術界對城市居民的風險認知已進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例如,劉金平等人探討了城市居民風險認知的水平和結構;①崔瀾騫、姚本先研究了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支持和生活滿意度的關系。②但是,對農村居民風險認知等問題的相關研究還相當薄弱。因此,研究農村居民的風險認知及其與相關因素的關系,對于我們了解農村居民的幸福感,提高他們的精神生活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風險認知是指個體在社會、文化、個人心理等因素的影響下,通過對客觀存在的風險的感受和認知,在主觀上對風險產生的認識、做出的判斷和評價,是個體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心理感受和認識,它是衡量公眾心理恐慌的一個重要指標。③社會支持是指個體能夠從其所處的社會網絡中獲得的物質上的和精神上的幫助。社會支持反映了個體與他人之間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既包括環境因素,又包括個體的認知和情感因素。社會支持是個體社會關系的量化表征,它給個體提供了物質幫助和精神支持,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方面的支持。應對方式是指個體針對外在的環境要求,以及在其受到相關的情緒困擾時所產生的認知反應,進而所采取的具有特異性、穩定性特點的行為模式。應對方式與個體的人格特征有關,也就是說,不同的個體所采取的應對方式也不同。同時,應對方式還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一般來說,應對方式是伴隨著個體的成長而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對壓力的應對模式。生活滿意度是指個體對自己個人生活的綜合認知和判斷,是個體對自己生活的一個總體的概括性認識和評判,是個體各方面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一種主觀合意程度,它是衡量人們生活質量的一個主觀指標。

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是心理學領域的研究熱點,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呈顯著正相關。①關于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Rui Zheng等認為,公眾的社會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呈顯著的負相關。②因為,風險認知水平過高會引發個體產業焦慮、恐慌等情緒和不安全感,久而久之則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而影響個體的生活滿意度和主觀幸福感。關于社會支持與風險認知的關系,Rui Zheng等的研究指出,政府支持與社會風險認知也呈顯著的負相關。因為,影響風險認知的因素有個體期望水平、風險溝通、知識結構、個體差異等,得到社會支持多的個體在遇到風險事件時,能夠得到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幫助而不會感到孤獨無助,不會過度擔憂;相反,社會支持不足的個體在面對風險事件時會有過度擔憂,會產生較強的恐懼感,總覺得風險不可控制。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假設1:風險認知在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間起中介作用。

從風險認知和應對方式的概念來看,風險事件是個體面對的應激源之一。在面對風險事件時,個體會產生風險認知而采取各種行為方式去應對風險,個體采取不同的應對方式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進而對個體的生活滿意度也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基于以上分析,筆者提出假設2:應對方式能夠調節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為了方便取樣,同時,又因為中原地區的農村居民在風險認知等方面的表現具有普遍性,故筆者選取中原地區的河南省鄢陵縣、光山縣和汝州市三地的農村居民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800份,獲得有效問卷603份,有效率為75.38%。在回收的有效問卷中,男性314人,女性289人;已婚者564人,未婚者39人;有工作者230,無工作者373人。

2.2研究工具

農村居民風險認知問卷,是對劉金平等編制的城市居民風險認知調查問卷進行修訂而成的。⑧該問卷由風險的可能性、風險的可控性和風險的憂慮性3個因素構成,共15個項目。經驗證,該問卷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較好,其信度和效度都達到了心理測量學的標準,其內容結構良好,可以在農村居民中使用。

領悟社會支持量表,是對Zimet制作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進行修訂而成的,可用來測量個體領悟到的來自社會的各種支持,包括來自家庭、朋友和其他方面的社會支持。該量表由12個項目組成,包括3個因子。其中,第1、4、7、10項是家庭支持;第2、5、8、11項是朋友支持;第3、6、9、12項是其他方面的支持。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較高。

特質應對方式問卷,是由姜乾金根據中國人的特點在借鑒國外應對方式量表的基礎上編制而成的。該問卷由20個項目組成,包括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該問卷采用利克特5點計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被試越傾向于采用此類方式應對壓力事件。消極應對得分越高,說明被試越傾向于采用被動、消極的方式應對問題;積極應對得分越高,表明被試越傾向于采用主動、積極的方式應對問題。⑤

生活滿意度量表,是采用Diener&Emmons編制的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該量表由5個項目組成,要求被試對自己的一般生活滿意度作出主觀評價。SWLS是一個應用較為廣泛的多項一般生活滿意度量表,其信度系數為0.86,在國內的應用情況良好。該量表各項目采用7點計分方法,將“完全不符合”記作1分,然后按順序逐步發展到“完全符合”并將其記作7分。得到的分數越高,個體的生活滿意度越高。

2.3研究程序和統計方法

本文所有調查數據都是通過個別施測的方式獲得的。本研究采用SPSSl9.O對有效樣本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和分層回歸分析,以探討風險認知在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中介作用,以及探討應對方式在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調節作用。

3研究結果

3.1 社會支持、風險認知和生活滿意度的相關分析

筆者采用Pearson積差分析法對社會支持、風險認知、生活滿意度間的相關情況進行研究,具體研究結果如表1所示。

筆者采用Pearson積差分析法對生活滿意度與風險認知、積極應對方式、消極應對方式之間的相關情況進行研究,具體研究結果如表2所示。

3.2風險認知的中介作用檢驗

Baron&Kenny認為,對變量中介作用的檢驗需要滿足三個條件:(1)自變量對因變量影響顯著;(2)自變量對中介變量影響顯著;(3)當自變量和中介變量同時進入因變量回歸方程時,中介變量的效應顯著,而自變量的效應消失(完全中介作用)或者減弱(部分中介作用)。

筆者采用Baron&Kenny對中介作用的檢驗方法,在控制了人口統計學變量(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水平、工作狀況、收入水平)之后,分別做生活滿意度對社會支持的回歸分析、風險認知對社會支持的回歸分析,以及生活滿意度對社會支持、風險認知的回歸分析,具體結果見表3。

第一步,檢驗了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由表3可知,在控制了人口統計學變量之后,社會支持對生活滿意度的影響顯著,其標準化回歸系數為0.358(p

3.3應對方式調節作用檢驗

對應對方式在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關系中的調節作用的檢驗,筆者采用溫忠麟、侯杰泰和張雷檢驗調節作用的方法,即當自變量和調節變量都是連續變量時,用帶乘積項的回歸模型作分層回歸分析:(1)做因變量對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的回歸分析,得到測定系數Ri;(2)做因變量對自變量、調節變量,以及自變量和調節變量乘積項的回歸分析,得到測定系數R;。若瞞顯著高于R;,則應對方式的調節作用顯著;若乘積項的回歸系數顯著,則應對方式的調節作用顯著。

3.3.1對積極應對方式調節作用的檢驗。筆者采用溫忠麟等檢驗調節作用的方法。首先,本研究構建風險認知和積極應對方式的乘積項,然后,以生活滿意度為因變量,以人口統計學變量為控制變量,以風險認知、積極應對方式,以及風險認知和積極應對方式的乘積項為自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具體結果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風險認知和應對方式的乘積項的回歸系數為1.134(p

為了進一步檢驗積極應對方式對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關系的調節作用,筆者以高于平均值一個標準差和低于平均值一個標準差為標準,將調節變量的積極應對方式進行分組,并分別作生活滿意度對風險認知的回歸分析。在高積極應對方式水平上作生活滿意度對風險認知的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風險認知對生活滿意度的預測顯著(B=0.339,p

3.3.2對消極應對方式調節作用的檢驗。筆者采用溫忠麟等檢驗調節作用的方法。首先,構建風險認知和消極應對方式的乘積項,然后,以生活滿意度為因變量,以人口統計學變量為控制變量,以風險認知、消極應對方式,以及風險認知和消極應對方式的乘積項為自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分析,具體結果見表5。

從表5可以看出,風險認知和消極應對方式的乘積項的回歸系數為0.510(p

為了進一步檢驗消極應對方式對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關系的調節作用,筆者在高消極應對方式水平上作生活滿意度對風險認知的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風險認知對生活滿意度的預測顯著(B=-0.458,p

4分析與討論

筆者對中原地區農村居民風險認知在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之間所起的中介作用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社會支持既可以直接影響生活滿意度,也可以通過風險認知對生活滿意度產生影響。以往的研究認為,影響生活滿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客觀因素,如生活事件、家庭環境、工作環境、社會化關系等;另一類是主觀因素,如個體的認知能力、價值觀、自尊等。本研究的數據顯示,中原地區農村居民的社會支持能夠正向預測個體的生活滿意度,這與以往的研究結論較為一致。筆者認為,社會支持度高的個體能夠獲得較多的物質幫助,從而使他們更容易克服困難,渡過難關;同時,社會支持度高的個體也能夠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持,他們在遇到坎坷或面對不幸時可以得到各方面的精神援助,從而減輕他們的精神痛苦。因此,社會支持水平較高的個體能夠獲得較高的生活滿意度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本研究的結果表明,中原地區農村居民的社會支持可以通過風險認知影響生活滿意度。由于社會支持度高的個體能夠得到來自家庭、朋友和其他社會網絡的較多的幫助與支持,他們在面對風險時所產生的憂慮會比社會支持度低的個體少,因此,社會支持與風險認知呈負相關。同時,必須指出的是,中原地區農村居民的風險認知在社會支持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中只是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在風險認知之外,社會支持有可能通過影響其他變量來影響生活滿意度,這是值得今后進行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為了檢驗應對方式在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關系中的調節作用,筆者采用溫忠麟等檢驗調節作用的方法,①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了分層回歸分析,結果顯示,中原地區農村居民的風險認知和應對方式的乘積項在回歸方程中達到了顯著水平,這證明應對方式在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中起了調節作用。再作進一步的數據分析其結果顯示,積極應對方式減弱了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消極應對方式增強了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從生活滿意度的適應理論和應對理論的角度來看,人們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們并不是被動地適應環境,而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主動調節應對方式以應對良性或惡性事件,因此,應對方式與生活滿意度之間存在著相關關系。在面對客觀風險事件時,人們會通過對客觀風險事件的感受和認知,在主觀上對風險產生認識并做出判斷和評價,這種對風險的認知從而會引起個體的情緒體驗,進而會影響個體的生活滿意度。Rui Zheng等的研究為此觀點提供了實證支持,他們發現人們的社會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之問呈顯著的負相關。②應對方式是個體面對應激源時的認知行為模式,這種模式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個體的內部自我結構緊密相連,同時,它也與個體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如個體的社會經濟地位和社會支持網絡等。在中原地區的農村居民面對風險事件而產生風險認知之后,如果他們采用積極的應對方式就會減弱由風險事件帶來的不良后果;如果他們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則會增強由風險事件帶來的不良后果,進而就會影響他們的生活滿意度。由此可知,積極應對方式緩沖了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消極應對方式增強了風險認知與生活滿意度的關系。

第5篇

在杭州眾多產業園區里,杭州東部軟件園早已聲名在外。不僅因為園區內有舒適的創業環境,還因為它是一個智慧化園區。

在東部軟件園上班,企業員工不用擔心呼吸不到新鮮空氣的問題。在這里,每個房間的空調上都通過二氧化碳傳感器,測算房間里的含氧量。如果房間內人數多,含氧量下降,就會自動開啟新風系統,將新鮮空氣送到室內。

此外,通過無線傳感技術,利用遍布在園區各個角落的上千個采集器,東部軟件園的工作人員能夠實時地監測各入駐企業的用電量,并進行數據分析,從而給企業提出優化用電的報告。

東部軟件園對智慧園區的認識是一個逐漸加深的過程。在此之前,東部軟件園還進行了樓宇智能化和智能園區的建設。智能園區階段主要是發展物聯網應用。在這一階段,東部軟件園意識到,傳統的智能園區建設存在三個問題:首先,重物業管理、輕客戶服務;其次,重商業開發、輕產業培育;第三,硬件投入較多、軟件投入相對較少。因此,東部軟件園主動轉變發展理念,打造智慧園區。

東部軟件園董事長宋小春說:“智慧園區建設首先要明確其作用和目的。”在他看來,智慧園區已經從技術層面上升到了理念層面,代表的是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

宋小春認為,打造智慧園區的過程,實際上是優化管理流程的過程,流程梳理是關鍵環節。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觀念更新、自主設計、思想發動、領導帶頭。信息化既可以為企業的主營業務服務,也可以為政府的投資管理服務。而東部軟件園通過信息化建設,提高園區的服務質量、科技創新氛圍和客戶管理水平。同時也明確了園區內工作人員的責任、優化了工作職能。“信息化能夠使我們的服務質量變得更好,把管理思想變成管理行動。人的管理能力、管理范圍都擴大了,這樣企業才能給客戶帶來效益。”宋小春說。

東部軟件園在智慧園區建設過程中更加注重智慧產業的應用。東部軟件園成立了網絡科技公司專門負責科技產業的發展,結合園區積累的經營發展理念,承擔了智慧園區各信息化系統的集成開發。這不僅解決了園區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也推動了園區內科技產業鏈的培育,為企業提供了新技術和新產品示范應用的平臺。

宋小春認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發展理念問題。要發展智慧城市和智慧園區,首先要理解智慧這個概念。所謂智慧,是全面的信息化。中國作為新興市場國家,要在新型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把實體經濟、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的產業層次發展結合起來,智慧城市的建設不僅是研究如何進行城市管理,更要與當地的產業發展結合起來。

第6篇

廣東華南智慧城是根據珠江三角洲總體發展規劃綱要進行布局建設,集科技研發、軟件和服務外包、物聯網技術開發與應用、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產業為一體的智力密集型產業園區。

廣東華南智慧城坐落于廣東省肇慶市中心城區——端州區。端州區地理位置優勢突出,東接廣佛經濟圈,西連“大西南”,距廣州不足100公里,位于廣州一小時經濟生活圈內;距深圳、香港、澳門約兩至三個小時車程,是沿海發達地區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園區總占地面積1萬余畝,先導區占地面積380畝(總建筑面積66萬平方米),前期投資30億元,總投資230億元。

廣東華南智慧城通過智慧城市和文化創意產業“雙輪”驅動,形成了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發展集聚化、產業競爭力高端化的現代產業體系。園區分為科技信息辦公區、國際產業區、體驗中心、CPU研發核心區、產業CBD區、創意辦公區、E動空間七大功能區域,并在發展核心產業的基礎上具備會議中心、會展中心、產權交易和保護服務中心、公共信息和技術平臺、公共數據存儲處理中心、云計算中心、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產業促進中心、人才輸出中心、數字科技體驗博覽中心、數字科技體驗廣場、五星級酒店、商務酒店等配套公共服務功能。

廣東華南智慧城通過搭建“三大公共服務平臺” 打通智慧產業鏈,營造舒適、便捷的高科技新生活。

1. 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整合了國內外的物聯網資源,促進粵西地區物聯網應用的高速發展。

2. 軟件與服務外包公共服務平臺通過對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的支撐和服務,推動粵西地區的軟件與服務外包行業的發展。

3.科技創新公共服務中心作為園區為科技產業服務的重要載體,通過現代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進一步推進科技產業的發展。三大服務平臺相互協作貫通,為園區及肇慶市乃至整個粵西地區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智能配套服務,推動現代服務業產業的發展壯大。

第7篇

關鍵詞:智慧園區;酒店;商住;架構;子系統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31-7083-04

科技正在快速地影響著世界,智慧在自然地融入生活,當前人們更深刻體會到世界的扁平互通。而建筑的智能化無疑是智慧世界中一顆璀璨的星辰。

目前智能化普遍水平并不高,智能化在很多工程上的表現只是雷聲大雨點小,建成的效果并不理想;對于智能化的概念以及建成之后的模型很多人不甚了解,所以在建設初期的溝通上就已經存在隔閡,難免建成的效果不如業主預期的優秀。

介于現狀,該文以一個涵蓋酒店和小區的園區為例,介紹智慧園區的建設要點同時簡單介紹建成后的模型,給讀者直觀的印象和認識。本智慧園區的設計思路為充分借助物聯網、傳感網,涉及到智能樓宇、智能家居、監控等諸多領域,把握新一輪科技創新革命和信息產業浪潮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信息通信產業發達、RFID 相關技術領先、電信業務及信息化基礎設施優良等優勢,構建城區 (社區)發展的智慧環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的新的生活、酒店管理等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智慧園區。

1 智慧園區的建設目標

本文的介紹旨在于智慧園區的建設區別于以往的智能化建設,提高園區的服務水準,提高客人的滿意度,提高酒店部分的營業收入,提高業主的生活質量;提高園區的管理效率,降低能源成本,降低人力成本。

2 智慧園區設計方案

本文以一個涵蓋酒店和商住的園區為例,介紹智慧園區的建設方案要點。

2.1 智慧酒店部分設計方案

智能酒店的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2.2 智慧酒店的分系統介紹

2.2.1 面向住店客人

1) 酒店門禁系統

1)一人一卡,僅憑一張特殊的智能卡,系統可以細分客流,縮短的登記的時間。系統可區分VIP客戶、普通客戶和首次光臨的客戶,VIP顧客一進入酒店即可被系統自動識別,無需辦理任何手續即可完成入住過程;系統會保留所有原入住酒店的客戶信息,客戶再次入住時,系統可通過身份證號就可以調出普通客戶原來的入住信息,無需再一項項進行詢問登記;另外,針對熟悉電腦,不愿在前臺排隊等候的客人可以在自助CHECK IN/CHECK OUT機器上自助辦理入住登記和退房手續。

2)VIP客人的識別和服務:VIP客人到店,酒店的迎賓人員自動收到提示短信。首先引領VIP顧客在VIP 休息室入座,由服務人員拿著Tablet到客人面前提供入住登記服務。另外客房會自動按照客人的習慣進行設置。

2) 客房控制管理系統

通過本系統,既可配合客房內的智能控制模塊和終端電器設備使用,又可以對客房內全部強電系統、空調系統、廣播系統、服務系統進行編程控制,并經過通訊接口與網絡擴展器進行聯網通訊,將客房內相關信息傳至系統服務器,以實現功能遠程控制及客房狀態信息的集中管理。

另外增加了電子貓的功能,當有人在門外按門鈴,在門后的顯示屏上顯示門外的人同時電視機屏幕上會自動跳出門外的圖像。

3) 查詢與公告顯示系統、IPTV系統

置于大堂、樓層或者電梯前廳、電梯內部分別設置LED顯示大屏、LCD大屏、信息系統,可提供廣告服務,當地旅游景點實況。

在酒店的大堂和商務中心設置觸摸屏可三維立體介紹酒店內的布置,方便客人互動查詢酒店內的各種服務設施,也可以了解各種房型及房間的布置。

2.2.2 面向會議客戶

1)擴聲系統、投影顯示、同聲傳譯、投票表決系統、視頻會議系統

會議內容可分為網絡電視會議、學術交流、技術培訓、產品推介、新聞、國際交流等等,在各個會議室設置投影顯示系統和擴聲系統,來滿足各會議室的基本音視頻會議硬件需求。通過同聲傳譯系統,可為多語言國際會議提供翻譯。用于高規格學術或者國際交流。通過數字發言表決系統,設置主席機和代表機,可進行行政和董事會議、選舉及投票會議的投票表決功能。視頻會議通過通信網絡把兩個或多個地點的多媒體會議終端連接起來,在其間傳送各種圖像、話音和數據信號,使出席會議者有親臨現場的感覺。

2)宴會多功能廳聲光系統

(1)場景管理與控制:預設8個基本場景,如投影場景、會議準備場景,會議討論與發言場景、中間休閑場景、清掃場景等;

(2)調光功能:每個回路均設置了調光滑塊,可根據需要自行調光。

(3)可視化圖形操作:每個場景或回路都使用了文字或圖形來標識,操作方便;

(4)場景修改功能:根據不同的會議需要,管理者可方便的調整控制模式,以適應會議的需要。

3) RFID會務管理系統

依托物聯網技術,以會議主題為核心,建立統一的數據管理平臺。主要可實現如下功能:

1)會議客人自動簽到。

2)如果是展會,可以統計客人在不同的展區停留的時間。為會議主辦方提供有用的信息。

3)宴會客人在大宴會廳門口自動顯示平面圖,客人的桌子高亮閃爍。

通過RFID卡進行會議組織、安排、協調及服務以及幫助與會者簡單而精確的了解會議安排,享受完美會議。

2.2.3 面向酒店營運

1)綜合保安系統(防盜報警、數字監控、電子巡更)

防盜報警:所有的報警信號通過總線制方式傳送到智能監控中心,報警控制主機可對所有探頭進行設防、撤防或旁路。設防時當系統發生報警,控制主機將會發出聲光報警信號,提醒安保人員,同時發出信號控制閉路電視監控系統的圖像連動。該系統可以通過防盜報警主機110報警模塊報至公安局110報警中心。

數字監控:采用網絡化的數字監控模式,可通過弱電專用網絡,采集各個前端攝像頭的錄像實時畫面,在監控中心網絡平臺上進行統一管理和控制,并可通過網絡磁盤陣列進行錄像存儲。

電子巡更:采用離線式電子巡更系統,可實現對保安人員的工作管理,巡更點鈕可埋入隱蔽性較高的物體從根本上解決信息鈕被破壞的問題。

2)樓宇自控系統

對配電、給排水、電梯、照明、空調等系統進行管理和控制;

運用現代化的智能化技術,在能源管理上統籌安排,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3)酒店管理系統

酒店管理:系統基本功能模塊包含預定、接待、收銀、客房、客史檔案、夜審、前臺查詢、報警管理、前臺應收、公關銷售、系統管理、VIP會員管理等功能,還可擴展庫存、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點餐、廚房傳菜、POS收銀、工程管理、全局預定、電子早餐、桑拿管理、觸摸屏管理等功能。可連接電子門鎖、二代身份證掃描系統、公安傳輸系統、信息卡系統、會員卡系統、網絡計費系統、智能房控系統、暢聯系統、VOD(Video On Demand)視頻點播等接口。功能強大。

餐飲消費:通過無線PDA終端,提供觸摸點菜、無線點菜、倉庫管理、會員管理、收銀管理、連鎖管理等強大的功能。

行李分揀:系統 按照行李服務流程和要求,為抵離客人提供行李搬運及分揀服務,并將每次運送情況做好記錄。

設備管理:設備如果被移動,會自動報警;

酒店員工及服裝管理:在員工的制服內有專業標簽,在洗衣房安裝讀寫器,酒店可以對員工服裝進行管理。

PC瘦身,提高效率:將傳統的PC改成,無盤終端。節省PC的能耗、減少IT的維護工作量、減少病毒感染的可能性、便于管理、降低的總體擁有成本、便于實現數據保護與保密、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3.4 基礎設施

酒店部分的基礎設施有橋架管路、綜合布線、UP、防雷接地、背景音樂、電話、網絡以及無線對講系統。

2.3智慧酒店建設面臨的挑戰

技術方面:酒店的智能化建設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從眾多的酒店技術方案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并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其次就是需要一個綜合的項目管理計劃,需要確信所選技術方案是符合酒店需求的, 能夠無縫連接,滿足現在和將來的擴展。

管理方面:酒店管理方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提升酒店的效率和生產率并減少運行成本,其次是使用新技術給客戶以全新的體驗,給客人以最大的舒適度和滿意度。系統建成以后亦要求管理者自身具備一定的智能化方面的知識。

3 智慧小區部分設計方案

3.1 智慧小區的系統架構

3.2 智慧小區的分系統介紹

3.2.1 面向業主

1)對講門禁及室內安防系統

對講門禁及室內安防系統對于確保區域和室內安全、實現智能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種簡便易行、無人值守、易于普及的控制系統。對講門禁系統是采用現代電子技術和通信技術在園區、單元或住戶的出入口對人員的進出實施放行、拒絕、記錄等操作的整套電子自動化系統,訪客、住戶和管理員可以通過對講系統方便地對話,住戶和管理員可以方便地控制單元門的開啟。室內安防系統是指為了保證住戶在住宅內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應用各種傳感器在室內使之發揮強大的功能,例如:紅外幕簾探測器、燃氣探測器、煙感探測器以達到防盜報警,燃氣泄露報警、火災報警等目的。這些探測器均掛接在室內分機上,通過分機傳輸至小區管理中心,提示保安人員迅速確認警情,及時趕赴現場,于此同時,住戶也可通過室內緊急求助系統向小區管理中心發出求救信號。對講門禁系統和室內安防系統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是智能樓宇自動化必不可少的配套設施,也是實現智能樓宇管理自動化的重要設施。

2)智能家居系統

智能家居在住宅的基礎上,綜合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物聯網技術、自控技術以及各種音頻和視頻技術,使家居環境更加的便捷、舒適、藝術、節能;

通過智能家居系統,可以將家中的各種設備互聯在統一平臺下,實現家電控制、照明控制、窗簾控制、電話遠程控制、室內外遙控、防盜報警、環境監測、暖通控制等。

在客廳,可以在一塊液晶觸摸屏上控制空調窗簾以及燈光;液晶屏上可以顯示家里的溫濕度并且能夠在一定的范圍內調節溫濕度;燈光亮度可以根據光照度傳感器采集的數據反饋信息進行調整,實現有效節能。

在臥室,臨睡前,想知道孩子、老人在各自的房間是否睡覺了,通過臥室的電視,可以輕松看到他們房間的燈光是否還亮著,輕按遙控器,即可關閉燈光,督促睡覺。主人想在臨睡前想看會兒書,輕輕按下床邊的閱讀按鍵,讀書燈自動打開,床頭燈自動關閉,落地燈以及房間其他燈光自動關閉,營造出一個完美的睡前讀書氛圍。

3)一卡通消費系統

園區一卡通系統由出入口門禁和停車場管理系統構成。其中停車場管理系統建設車位引導系統和反向查車系統。車位引導系統是能夠引導車輛順利進入目的車位的指示系統,停車場內,每一個車位布置一個超聲波探測器,每個探測器上連接一個指示燈。探測器探測該車位是否被車輛占領,當有車輛在該停車位上時,指示燈顯示紅色,否則,顯示綠色。每個區域的探測器通過總線連接到一個數據采集器上,數據采集器通過交換機將底層的數據送至車位引導管理電腦。場內每個轉角處設置有方向指示以及剩余車位指示,實時更改。場外出入口管理機所連接的大屏顯示場內的剩余停車位數量以及到最佳停車位的路線圖。

反向查車系統,在場內每兩根柱子之間布置一臺定位刷卡機,大約每六到十輛車共用一個定位終端,車主在停車結束后可以在定位終端上刷卡,也可以將自己的車牌號碼輸進定位終端。在每一個電梯廳、樓梯口以及停車場內區域的入口布置信息屏,車主刷卡或者輸入自己的車牌號碼以后,信息查詢機上顯示整個停車場地圖以及指明車所在位置并給出一條路徑顯示在地圖上,信息屏在平時還能夠當做商業宣傳欄來兼用。

3.2.2 面向物業

1)綜合保安系統(數字監控、周界防范、電子巡更)

數字監控:采用網絡化的數字監控模式,可通過弱電專用網絡,采集各個前端攝像頭的錄像實時畫面,在監控中心網絡平臺上進行統一管理和控制,并可通過網絡磁盤陣列進行錄像存儲。

周界:周界防范的方式方法很多,比如電子圍欄,紅外對射、震動光纜、微波等等,一般會采用技術防范加上一種物理防范的方式,更加有效地防止入侵。當探測器探測到報警信號時,會立即發出報警信號,同時聯動相應區域圍墻上的攝像機進行錄像,此時監控中心屏幕上彈出報警區域實時畫面;如果有需求的話,還可以直接向110報警中心發出報警信號。所有的報警設備都需要具備防拆和防破壞功能。

電子巡更:采用離線式電子巡更系統,可實現對保安人員的工作管理,巡更點鈕可埋入隱蔽性較高的物體從根本上解決信息鈕被破壞的問題。

2)基礎設施

智慧小區部分的基礎設施有,橋架管路,綜合布線、UP、防雷接地、背景音樂、電話、網絡以及無線對講系統。這些都是非常成熟并且常用的系統,不再贅述。

3.3 智慧小區建設面臨的挑戰

建設合理性方面:不同的智能化小區必定對應不同的入住人群,在構建智慧小區之前,充分考慮目標消費人群的實際需求以及其心理感受,體會不同人群對居住條件和配套設施的需求,對不同的目標人群針對化設計,充分挖掘了各個智能化系統的潛力。

物業管理方面:物業管理方面的技術挑戰分為三個方面,分別為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住戶的滿意度。本方案需針對以上三個方面來對智慧小區進行設計。物業管理者需要對智能化的基本常識有所理解。

4 結束語

本文以一個涵蓋酒店和小區的園區為例,給出園區一個可互通互聯的總體架構,并分別介紹了酒店部分以及小區部分各項智能化子系統的組成以及可實現的功能,描繪出一個智慧園區的藍圖,給讀者以直觀清晰的感知認識;

目前,由于部分子系統技術不穩定,整體造價也較高,此類智慧園區充分建設的阻力還較大。未來,隨著智能化各項子系統應用技術的逐步成熟,產品價位逐漸下調,上述的園區模型將會越來越被大眾所接收,被應用到工程中。

參考文獻:

[1] 秦兆海,周鑫華.智能樓宇安全防范系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2] 劉守義.智能卡技術[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4

[3] 鞏玉發,蘆偉.談小區的智能化[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06.

[4] 劉甜.基于智慧小區的智能家居的設計與實現[D].華中科技大學,2011.

[5] 周洪,胡文山,張立明,等.智能家居控制系統[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第8篇

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是指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在發展規劃、基礎設施、空間布局、體制機制、推進工作等領域統籌謀劃、整體推進,破除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智慧城市建設相互脫節的“兩張皮”現象,達到城市格局與智慧產業布局有效對接,城鎮服務體系與智慧應用體系優化匹配,城市基礎設施與智慧設施網絡有機結合,使新型城鎮化建設與智慧城建設緊密融合,城市化與信息化互為動力,促進兩者互動協調發展。具體而言,其內涵要求包括四個層面:其一是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國土規劃等要與智慧城市建設規劃相匹配、相對接;其二是智慧產業發展與城市產業的規劃、布局、特色等相互協調;其三是智慧城市建設基礎設施與城市空間、功能、發展結構等相融合,兩者相互支撐;其四是智慧城市應用系統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統籌謀劃與推進。

二、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

寧波深化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必須從完善功能體系、優化空間格局、暢通交通網絡、提升品質特色、創新體制機制、推進城鄉一體等方面全面統籌整體推進。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就是要在城市建設中融入智慧產業、管理、應用、文化等因子,從而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一方面,依托主城區邊緣設立智慧產業園區或在遠郊打造獨立智慧新城,是拉開城市框架的有效路徑;另一方面,強化在城市建設、管理中智慧基礎設施、智慧應用系統的融合,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質的重要路徑。

(二)有利于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無論是構建智慧產業園區,還是在城市建設和管理中著力提升智慧元素,對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都具有重要意義。智慧產業園區作為智慧產業的集聚區,為智慧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平臺,為園區內中小企業、創新企業提供場地、技術、資金、孵化等專業支持和服務,從而有利于智慧產業快速發展及相關企業做大做強。在城市建設和管理過程中提升智慧化水平,為智慧產品、服務、應用系統等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和商機,對于加快智慧產業發展、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也十分重要。

(三)有利于提升居民生活品質

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是改善民生、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客觀需要。在城鎮化建設中,著力加強智慧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資源的整合共享,可以讓居民更方便地使用信息網絡及相關資源;強化交通、醫療、教育、文化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智慧應用體系建設,可以讓居民享受到更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務;在城市管理中推進社會治安監控體系、災難預警體系、應急體系等系統建設,可以大大提升城市建設和管理的規范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

三、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模式借鑒

(一)智慧新城建設型

案例:廣東省惠州市是科技部和標準委批準的首批20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近年來著力打造的潼湖新城是一個典型的智慧新城。新城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規劃了留學人員創業園、高校創新園、國際科技合作園、工業設計園、大企業研發中心和科技與金融服務中心,以及相配套的商務區、智慧生活示范區、三網融合智能化小區,突出強化“產、城、人”的深度融合,目標是打造成為智慧產城融合、智慧技術集成、智慧產業發展、智慧服務惠民的美麗城市。

(二)舊城智慧改造型

案例:近年來,四川省南充市投入巨資啟動了規模最大的舊城改造,在此過程中把智慧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融合放在突出位置。從無線網的覆蓋面來看,經過改造后的南充老城智慧基礎設施在全省名列前茅,同時大力推進智慧政務、智慧產業、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建設,加快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物流等一批成熟的智慧應用項目,城區面貌煥然一新,城市功能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更加智能。

(三)智慧城鎮建設型

案例:上海浦東新區周浦鎮是中國智慧城鎮創新示范單位,將“智慧城市、智慧產業、智慧科學”的概念引入城鎮建設管理,目前已實現百兆家庭寬帶接入和無線網絡全覆蓋,大力推進物聯網、云計算、智能電網等高新技術在節能降耗、清潔能源、城市安防、智能交通、醫療服務和智慧社區等方面的示范應用,基本建成了百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的智慧商務區和智慧產業區,以“數字惠民”大大提升了周浦居民智能生活環境的水平。

(四)智慧社區創建型

案例: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社區的智慧社區建設始于2012年,組建了智慧社區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專項規劃,建立了“智慧社區信息發展中心”和“智慧社區市民體驗館”,被上海市、浦東新區列為市、區兩級智慧社區首批試點單位。建設重點包括社區管理、公共服務、智慧商圈、人文精神等四大板塊,具體可以概括為“一庫(民情檔案綜合信息庫)、一卡(智能炫卡)、兩平臺(社區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和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多系統(以平臺為基礎開發的各類具體的應用系統)”。

(五)智慧產業園區拓展型

案例:目前我國有30多個國家級高新區正在有序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其中江蘇省無錫市的T-Park是智慧產業發展與園區城市建設共同發展的典范。與傳統工業園、開發區不同,T-Park是一個智慧產業和生活融合區域,園區規劃時就不僅包括了智慧產業發展內容,還包括了園區開發建設和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內容,不僅有發達、完善的智慧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更有便捷、優化的創業服務鏈,是一個不僅宜業而且宜居的大“社區”。

(六)重點開發區智慧提升型

案例:2012年,武漢開發區啟動智慧產城一體化戰略,委托北京泛華集團對“智慧城”、“生態城”進行總體規劃并對重點核心區進行城市設計,規劃面積84.7平方公里,重點打造11大功能片區,其中最核心的是“智慧城公共服務片區”,重點建設企業服務中心、智慧展示中心、綜合數據中心、特色商區、川江池智慧公園、專家公寓和智慧社區等項目,著力創建國際化智慧城示范區和慢生活休閑體驗區,打造智慧產業與公共服務完美融合的城市名片。

(七)都市功能區整體智慧化開發型

案例:南京將建鄴區江心洲整體智慧化開發,成為智慧功能區建設的經典案例。江心洲是長江沿線各大城市中唯一位于主城范圍、區位優越、環境優美的江中洲島,面積15平方公里。南京市政府與戰略合作者對該島進行整體開發,突出以生態、低碳、智慧產業為主導,著力建設科技研發、創意智慧和高端總部高度聚集的國際化智慧產業園區,以及生態旅游、文化創意、商務休閑、生態居住等功能相互交融的國際化低碳智慧島。

(八)智慧城市綜合體帶動型

案例:綠地集團以紐約曼哈頓的全智能建筑為模板,在合肥全力建設一個智慧城市綜合體示范點。該綜合體將立足城市建設的最前沿,把最先進的規劃理念、智能技術運用到項目中,打造面向未來的科技智能建筑,搭建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增值平臺。在這個智慧綜合體中,每一個建筑及信息、設施、設備都是有機融合相互促進的生態鏈條,建成之后,智慧辦公、智慧商貿、智慧物業管理等都將成為現實。

四、寧波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一)主要成效

近年來,寧波按照國家和浙江省的總體戰略部署,大力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及智慧城市建設綜合試點,并在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方面作了積極探索,取得一定的成效。一是城市建設中智慧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大力實施“光網城市”和“無線城市”等工程,加強基礎資源數據庫和政務云計算中心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中的“智慧因子”不斷增強。二是城市管理運營中智慧應用系統效用發揮更加明顯。智慧城管、智慧物流、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試點項目進展順利,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三是智慧產業園區的城市功能不斷拓展。著力發展軟件、信息、智慧制造等智慧產業,重點推進寧波杭州灣新區的智慧裝備和產品研發與制造基地、寧波國家高新區的軟件研發推廣產業基地兩大試點區域建設。四是智慧功能區塊開發積極探索。比如鄞州下應區塊“智慧城”完成規劃設計,海曙、江北等地“智慧社區”建設成效明顯。

(二)存在問題

總體來看寧波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尚處于自發性的初級發展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一是在思想理念上認識不夠。比如新近出臺的《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市化提升城鄉治理水平的決定》中盡管提到了要“堅持智慧管理”、“加快智慧基礎設施建設”等,但是沒有明確提出深化兩者融合問題。二是在規劃制定上缺乏溝通銜接。城市產業規劃、國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與智慧城市建設規劃銜接程度不夠高,規劃制定過程中缺乏溝通對接,規劃之間“兩張皮”現象突出。三是在工作推進上缺少協調融合。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分別由不同的部門主管,分管市領導也不同,這也導致在工作中難以做到深度融合、互動協調。

五、推進寧波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發展的對策思路

(一)加強對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推進工作融合

一是要深化認識。通過理論宣傳、政策引導,進一步加深全市上下對提升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水平必要性、重要性的認識,把融合理念貫穿到各地各部門推進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實際工作中。二是要加強組織領導體系的對接。目前寧波新型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的主要領導機構分別是市城鎮化建設領導小組和市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要強化這兩個領導機構尤其是牽頭單位的對接,建立協商協調機制,統籌協調兩者融合的重大事項和重點問題。三是要加強工作推進對接。比如在推動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中,要與智慧城市建設試點相一致;在推動衛星城、中心鎮建設時,要與智慧城鎮建設相融合;在推動老城改造、新城建設過程中,要與智慧社區、智慧綜合體建設等相匹配,等等。

(二)加強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融合

一是要促進規劃對接。積極探索“多規合一”,建立開放式的規劃編制程序,由規劃部門召集發改、經信、建設、國土等部門共同修訂和完善相關規劃,促進城鎮化規劃、智慧城市建設規劃與國土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有機對接。二是要適時制定出臺專項規劃。制定出臺提升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水平的專項規劃,建立規劃評估和動態調整機制、規劃監管和協調機制。三是要制定出臺行動綱要。研究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行動綱要,明確階段性實施目標、重點任務、重點項目、實施主體和各項保障措施。

(三)強化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產業融合

一是要加快發展智慧制造業。結合寧波實際,著重發展智能家電、智能電表、數控設備、智能交通、智能環保等智慧裝備產業,以及移動通信數據中心、金融數據處理中心、國際物流數據處理中心、重點產品和資源數據中心等網絡數據產業。二是要加快發展智慧服務業。重點發展軟件研發、智慧物流、智慧貿易、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文化創業、工業設計、科技服務等高端智慧服務業,大力引進和發展智慧總部經濟。三是要加快發展智慧農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農業,依托各類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區、特色農業產業基地,加快建設“精準農業”信息系統,著力打造智慧農業示范推廣基地。

(四)強化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融合

一是要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大力推進光纖到戶、下一代互聯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和第三代、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的建設,加快推進“三網融合”,全面推進無線城市建設。二是要加快建設智慧市政基礎設施體系。近期要重點加快推進城市智慧交通體系、水務管理、污染治理、能源管理、園林旅游等市政基礎設施的信息化、感知化建設。三是要加快建設智慧公共服務設施。推進智慧技術在教育、醫療、文化、行政審批、公共資源交易、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方面的應用,加快開展智慧學校、智慧醫院、智慧圖書館、智慧政務等試點。

(五)強化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體制融合

一是要強化管理融合。進一步推進智慧城管建設,加快建設社會治安監控、災難預警、應急處置、安全生產監管、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環境監測、口岸疫情預警等信息系統,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水平。二是要強化體制機制統籌。在開發建設方面,理順新型城鎮化和智慧城市建設體制,統籌確定開發時序、重點,強化重點項目、重點區塊建設的統籌協調力度。在投融資方面,著力于建立完善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資金綜合平衡機制、資源資產盤活機制、投入產出與回報機制、重大項目共建共享機制等。在督查考核機制方面,統籌構建兩項工作的評價指標體系和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協同開展目標進度監測評估等。三是要強化政策法規統籌。加強智慧城市建設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相關技術標準、制度規則、實施細則等方面的銜接,強化財政投入政策、土地保障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統籌協調。

(六)加快新型城鎮化與智慧城市建設融合的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