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yōu)秀范文 高中語文教科研筆記

高中語文教科研筆記賞析八篇

發(fā)布時間:2024-01-30 15:29:5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yōu)槟x了8篇的高中語文教科研筆記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fā),請盡情閱讀。

高中語文教科研筆記

第1篇

——題記

1984年8月,我告別了母校南京師范大學,回到了家鄉(xiāng),開始了新的人生征程。轉眼30年過去了,我從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成長為一位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回顧自己的從教歷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從對教學懵懂無知到成熟駕馭,留下了我難忘的成長印記。“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育科研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句話說得真好。在近30年的教學教研生涯中,我歷任備課組長、教研組長、教科室主任,長期從事課題的研究和管理,是課題研究促進了我的發(fā)展,是課題研究讓我走了一條成長的捷徑。

一、課題研究為閱讀教學引航

師范畢業(yè)后,我被分到一所鄉(xiāng)鎮(zhèn)中學任教。那是一個青黃不接的年代。學校有的也只是學生、教材而已。缺乏教師,缺乏研究資料,缺乏教研活動。怎么教語文?手里捧著剛發(fā)下來的語文課本,一片茫然。上師范的時候,也學了語文教學法,但似乎根本派不上用場。我努力回想自己上中學時老師教語文的樣子,便無師自通地得到了“講”的方法,然后便邁上了講臺。想起我中學的那個語文老師,講古文,就是查字典做翻譯,講現代文,就是讀讀參考書。我想我是正規(guī)師范學院畢業(yè),應當比他強。為此,我熟讀深思課文,廣泛搜集材料,認真整理講稿,做到不看教案,流暢講授。追求的最佳境界就是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津津有味。就這樣開始了一年又一年的“講”課。幾年下來,教案積累了一大摞,自己的口齒利落多了。學生們說:“老師講課像說書。”聽到學生的評價,自己頗為得意。十年里,眼中從來沒有過學生,他們學得怎么樣,他們心里想什么,一團漆黑。這樣教語文行嗎?我感到茫然。“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我校在觀摩、調研、請教專家指導的基礎上,確立了“科研興校、科研興教、以教科研為先導”的辦學特色,校長室及時提出了開展“優(yōu)化教育策略,促進主體發(fā)展”課題實驗的構想,2001年正式成為“十五”省級立項課題。我有幸參加了參與該課題的申報、規(guī)劃、開題、研究、結題等工作,是“十五”課題組核心成員和子課題“語文教學策略研究”負責人。

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課堂:受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總習慣于課文內容的講讀,擠占了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磨滅了學生探究、發(fā)現、質疑、思辨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改變目前這種“教得辛苦,學得痛苦,結果還是不滿意”的教學現狀呢?于是我把關注點放在語文閱讀教學方法與有效策略的研究上。我決定用自己的熱情付諸行動,大膽進行改革實踐。

任何一項實驗的開展只憑參與的熱情是不夠的,要想使實驗開展得深入并取得顯著效果,關鍵是要努力地探索研究。我結合實際,設計了周密的課題實驗方案。然后與課題組的老師們一起分析,用教學案例、確定專題、重點突破、逐步驗證的研究方法,開展了一系列扎扎實實的實驗教學研討活動。我通過寫理論摘記、備課上課聽課、課后進行教學診斷、寫教學后記與反思等活動,逐步按實驗原則進行實驗,探索構建教學模式。

在實踐與探索中,我設計并實施了“四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法”,即“導—學—教—練”。“導”就是用最簡練的語言、最短的時間、最佳的方法使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情境;“學”就是讓學生在課堂上自讀課文,自己尋求解決的問題答案;“教”就是以學生的合作學習為主,以教師的點撥引導為輔,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決文本中較深層次的問題;“練”就是讓學生做圍繞所講內容精心設計的讀寫聽說訓練。當然,在組織教學時,上述四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法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因文而異,靈活運用。有的課文可以自學為主,有的課文可以講讀為主,有的課文可以練代教。實踐證明,運用四環(huán)節(jié)閱讀教學法,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態(tài)度變得積極、穩(wěn)定。在教學中學生朗讀、感悟,讀中質疑,讀中求“動”,讀中補“白”,讀中延伸,表現出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優(yōu)化教育策略,促進主體發(fā)展”課題研究引領我不斷地反思、實踐、積淀。我的課堂教學水平也隨之得到了提升。課堂不再跟著教案走,課堂時時有精彩的生成。課堂不再是“講堂”,真正成了“學堂”。學生對學習越來越感興趣,我也教得越來越自信,體驗到教科研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改變。我參加市青年教師公開課教學競賽,兩次獲得一等獎。2000年10月,在江蘇省中學語文新教材研究課觀摩活動中獲得一等獎,省教研室領導及與會老師都給予我充分的肯定。

二、課題研究為作文教學添彩

作文教學一直是老大難問題,學生怕寫,教師怕教。相對于閱讀教學,作文教學研究顯得薄弱。課程表上的作文課得不到落實,每個學期的教研安排,很少有教師愿意上作文公開課。我苦苦思索,路在何方?我與教研組同事選擇了“作文序列教學的實踐與研究”作為作文教改實驗課題。在實驗期間,我們邊摸索邊實踐,邊查資料邊想點子。通過研究,最大的收獲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生成了作文訓練系列

我們參考相關教材,結合考試要求以及本校教學實際,生成了“審題—立意—選材—結構—語言—修改”的作文訓練系列,如圖1所示。

課題組研討制定了“搜集—整合—研討—修改—整理”的操作程序。按照這個程序,作文教學有了操作性。我們先進行文獻的搜集,學習相關理論,繼而整合信息寫出文案分析,課前進行學情調查和分析,然后進行教學設計。每一個教案都須經過集體研討,反復打磨,還要先寫好下水文,再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學生作品要做到妥善保管,每節(jié)課認真詳實地做好課堂實錄,課后進行深入反思。科研之路是艱辛痛苦的,經過第一輪實驗,第二輪調整修改,我們終于有了一套完整、豐富、科學的作文訓練體系。按照這個體系,明明白白進行作文教學,克服了以前作文教學的盲目性、隨意性。

(二)形成了作文教學模式

我多次帶頭開設作文公開課,在一次次實驗中,逐漸形成了“問題診斷—習作欣賞—方法指導—升格訓練”的作文課堂教學模式,作文課開始“有例、有法、有效”了。如在“作文擬題”教學指導中,我先列舉不當擬題、胡亂擬題的具體實例,說明文章標題的重要性;接著展示一些成功的、令閱卷老師眼睛一亮的題目;在講清了道理、授之以方法以后,設計作文題,讓學生當堂訓練。我把我的課堂實踐,寫成了幾篇論文,發(fā)表在《中學語文教學》《修辭學習》等期刊上。

(三)改進了作文指導方法

以前,我的作文教學只注重學生寫,不太重視課后的閱讀、觀察、實踐、體驗,把作文教學指導當成例行公事。因為指導只是蜻蜓點水,不具體,不深入,所以學生只得閉門造車,苦不堪言。指導上不去,學生興趣上不來,怎能讓學生寫出滿意的文章?實際上教師的指導作用不可低估。通過這次教改,教學方法有了明顯的改進,教學路子寬廣多了。

為了豐富學生的閱讀,班級訂購語文報刊,每天摘抄課文中的精美句段,每周寫讀書筆記,每學期讀一部名著,定期舉辦讀書匯報活動,不定期開展“我喜愛的課外書”推薦活動……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我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指導學生做有心人。走訪、調查、郊游、考察……寫作的源頭之水滾滾而來。為了讓學生掌握作文的一些技巧,我循序漸進,教學擬題的方法、語言“出彩”技巧、開頭結尾的技巧、選材的方法……以優(yōu)秀文章為例,反復對照修改,直到揣摩清楚寫作方法。在這期間,我寫作了許多有關教學指導的文章,并被相關學術期刊發(fā)表。

作文課題研究提升了我的作文指導水平。學生作文有了興趣,學生期待作文課,每一節(jié)課都有收獲。學生不怕寫作文了,作文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每學年,我們都有很多學生在各級各類作文競賽中獲獎,我校也多次被授予作文教學先進單位。

三、課題研究為作業(yè)設計助力

布置學生作業(yè)是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鞏固知識、發(fā)展智力、提高語文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作業(yè)應當是一種有目的、有指導、有組織的學習活動。然而,認真審視當前高中語文作業(yè)設計時,發(fā)現種種弊端:一是作業(yè)內容陳舊,依然是以知識為主,以知識接受為中心,只注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忽略了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二是作業(yè)的形式過于單一,書面作業(yè)多,口頭作業(yè)少,動手作業(yè)更少;三是“題海戰(zhàn)術”依然受到推崇,大量單調的、盲目的、機械的、低效的作業(yè),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影響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更違反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怎樣做作業(yè)、做什么樣的作業(yè)、做多少作業(yè),才能使學生變“苦做”為“樂做”,變“厭學”為“樂學”,真正實現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一目標呢?這些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2008年,我確立和申報了市規(guī)劃課題《語文有效作業(yè)設計的研究》。

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對相關理論的學習,轉變了我的作業(yè)設計觀,使我充分認識到:在新課程理念下,語文作業(yè)的功能和形式都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語文教師應該以全新的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重新對作業(yè)設計進行定位;作業(yè)設計既要考慮到知識性、工具性,又要考慮到人文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yè)時,既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又能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學生智力、技能和情感三維目標的發(fā)展。

我在教學的《沁園春·長沙》和《采桑子·重陽》時,曾嘗試設計布置過這樣的選做題(任選其一):(1)到圖書館查閱并整理青年的主要生平事跡(可書面也可口述);(2)你看過或了解過哪些與有關的影視劇或歌曲,簡介一部(首);(3)收集祖輩、父輩及同學對的評價,并談談自己的看法(可口述也可書面);(4)你還見過哪些與有關的社會生活現象,并談談你的認識。做這個作業(yè)是知識與能力的融合,是過程與方法的展示,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體驗。此后,我的論文《語文作業(yè)要跟上新課改的節(jié)拍》發(fā)表在《教育實踐與研究》(2010年第9期)上。

這樣的例子很多。伴隨著對作業(yè)設計的研究,我在《語文教學與研究》《中學語文教學參考》《中學語文教學》等期刊上發(fā)表了一系列相關論文。

四、結語

一次課題申報就是我的一個新的起點,一次課題實驗就是我的一次新的跨越。工作30年,我做過若干課題。在從事課題的研究實踐中,我深切地感受到:真正的教育研究在于更好地服務教學,切實解決教學中的困惑,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為評職稱、為嘩眾取寵而搞課題,那不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思考,是探索,是求證,需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的態(tài)度。“把問題當課題!”——當我們帶著一顆思考的大腦從事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就會發(fā)現許多值得思考與研究的問題。除了這種“問題式研究”,“反思性研究”也特別重要。對于一線教師來說,不一定要創(chuàng)立什么理論(這實際上幾乎是不可能的),而理解運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或者根據科學的理論體驗、反思并總結自己的教育實踐,也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教育科研。當我們堅持記下思考中的點點滴滴時,“敘事”會為“論文”理清脈絡。

就這樣,我在學習中不斷提高,在思考中前進,在總結中升華。雖然在成長的道路上,有過迷惘,有過困惑,有過艱辛,但體會更多的是收獲的甜蜜和自身專業(yè)成長的快樂。最后,我用余秋雨散文《皋蘭山月》語句來結束我的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