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4 15:21:0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初中數學課堂中落實減負增效策略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在初中的教學活動中,數學一直都是極其關鍵的科目之一,并且隨著近年來教學觀念的革新,減負增效也成為了數學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沉重的學習負擔容易致使學生出現厭學心理,所以減負增效是非常有必要的改革。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優化教學結構、創新教學形式等諸多方法來減輕學生的壓力,幫助學生梳理學習思路,提升教學效率,這樣才可以保障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生活,實現健康成長。
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如想要更好地實現減負增效,那么還需要對當前教學期間的一些常見問題做出了解,就目前的數學課堂現狀而言,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首先是初中數學的難度較之小學是有所提升的,許多初一年級的新生會存在小學數學成績不錯,但初中數學成績不佳的情況,從而對數學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致和動力;其次是初中數學學習存在一定難度,學生在學習時面臨很多困難,可能會出現一道數學題想不出思路,很長時間都做不完的情況,但是部分教師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鞏固數學知識,卻又可能會布置較多作業,這在無形中給學生增加了負擔;最后是由于部分家長給孩子過高的壓力與期望,孩子可能在開始學習的時候有不錯的效果,但到后期學習時,就會感到疲憊,這對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也極其不利。因此,教師務必要革新自身教學觀念,積極落實減負增效理念,優化教學形式,從而將這些問題逐漸消除,如此一來,學生的數學素養才會變得愈來愈高。
針對初中數學教師而言,首先需要能夠對減負增效有切實的了解,這樣才能夠以此成為導向對教學形式進行優化。實際上減負增效是要求教師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整體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能動手、能操作、能應用的社會人才。但是數學學科是一門注重思考、基礎、計算的學科,部分教師在鞏固學習成效的同時,都會根據教學內容布置大量習題,通過刷題來實現學生的解題能力提升,但這也對學生造成了過大的學習壓力,初中階段每個學科的內容都比較繁重,導致學生的學習動力和積極性將大打折扣。因此,教師就必須要注重課堂的教學質量,提升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參與性,促進學生積極探討,同時把作業實踐改成具有針對性的作業訓練,鼓勵學生發散思維,感受數學的魅力和樂趣。
三、在初中數學課堂中落實減負增效的策略
(一)注重課堂互動,提升教學成效
在教學期間,教師務必要注重在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學成效,實現減負增效。實際上初中生正處在思維發展的階段,而數學科目中的有些內容又過于抽象,讓學生倍感乏味,他們的學習心態也極容易波動,感覺到壓力較大。因此,教師則應當強化與學生的課堂互動,不斷提高教學成效,降低學生學習負擔的同時提升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蘇科版《平方根》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應當秉承減負增效的基礎原則,在授課過程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經過學習大家知道了平方根是實數的一種,然而實數又是什么呢?”此時,其中一名學生回答道:“無理數和有理數的總稱叫做實數,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數軸上的數則為實數。”之后,教師可以用正面的詞語積極反饋學生:“的確如此,回答得非常棒!”這樣的互動會增加學生數學學科的喜愛;同時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提升教學成效,繼而實現減負增效,讓學生在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
(二)設置實踐活動,強化學生思維
在新時期的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教師在落實減負增效理念的過程中,還可以設置一些實踐活動,以此來強化學生的思維。雖然數學科目不像生物、化學、物理等有著較為固定的實驗器材,但并非不包含實踐內容,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或課下布置恰當實踐任務,由學生將其完成,并且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收集、錄入和分析數據,得到最終結果。例如在學習蘇科版《數據的集中趨勢和離散程度》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帶領班級中的學生開展一次跳遠活動,讓每個學生將自己的成績上傳到班群中,錄入系統,再由系統進行數據排序整合。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在這些數據中找出中位數、眾數、平均值、加權平均數等。針對本次實踐活動結果,可以探究男女生在跳遠等運動項目中的成績差異,還可以探究體重、身高等因素與運動項目成績的關系,亦可以探究不同發力姿勢對結果的影響等。當學生熟悉此類教學模式后,教師應當將權力下放,允許學生自己在實踐活動中展開討論,選定要研究的問題并自主創設活動步驟,組織班級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收集整合產生的數據,分析得出最終結果,形成完整報告。唯有在實踐中,學生才能切實有效地鍛煉操作能力,更好地實現減負增效的目的。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動力
教師為了更好地打造減負增效的課堂,還應該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提高其學習動力。對于初中數學學習而言,教師的教育是來自外界的動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與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的和積累,但如果教育形式不當,也容易使得學生內心壓力變大,并且容易對數學產生抵觸和厭惡心理。所以教師需要改善教學方法,注重優化教學模式,從而激發學生的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最終達到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教學目標。因此,為了順應減負增效的理念,教師首先要將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學生自身對數學的學習熱情與高效地教學質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充足的興趣和愛好才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其主觀能動性,自主培養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蘇科版《認識概率》這部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啟發:“大家有沒有玩過商場上的轉盤或是抽獎活動呢?這樣的游戲都是有一定概率的哦。”通過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吸引學生學習知識,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并且學生在聽到可以通過數學方法進行概率計算來提升贏得比賽的幾率并獲得獎品時,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會更加高漲,在這樣熱烈的學習氛圍下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有助于減負增效策略的實施。
(四)創設問題情境,優化課堂效果
教師還可以適時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以此來提升課堂效果,實現減負增效,并且還能夠當堂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詳細來說,即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作答,學生做題的正確率與速度會為教師提供有效反饋,幫助教師掌握每一名學生的學習動態。對于學生而言,在問題情境中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鍛煉運用知識的技巧,提升學習質量。但是,如果教師單一地使用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計算題目,會使學生產生疲憊感,因此要創設對應的問題情境,這樣才可以實現減負增效。例如,在開展蘇科版幾何相關知識的教學時,在課堂授課完成后,教師就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假設班級中的某名學生是園林設計師,然后接到了一項工作內容,是在某個固定面積的土地上設置花圃等裝飾物,之后,讓學生分別研究教師提供的幾種不同方案,并計算哪種方案的觀賞路徑最長并且最節省材料。如此一來,就會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其充分考慮題干中所給的情境,并加以研究和解決,最終鍛煉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創設問題情境是實現課堂減負增效的有效手段。
(五)布置分層作業,緩解課后負擔
基于經驗來看,如想要更好地實現減負增效,教師還需要布置一些分層作業,以此來緩解學生在課后的負擔,因此教師需要積極做出研究,然后對作業實行恰到好處地分層設計,以此來提高學生作業完成效率的同時,確保其質量。例如,教師在圍繞蘇科版《相交線和平行線》相關內容進行教學之后,就可以分層為學生布置本節課相關的作業。具體而言,教師在布置作業過程中,不應當盲目地為學生布置大量的練習題目,而是應當遵循減負增效的教育原則,對班級中的學生分層布置作業。例如,可以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布置一些難度較大且需要反復鉆研的作業,并讓其在自我探究中了解相交與平行之間的關聯,減少簡單作業的數量,對數學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選擇中等題目或基礎性題目,而對于數學學習比較吃力的學生,教師則只需讓他們練習相關的基礎題目,通過借助分層布置作業實現減負增效,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有所提升。
(六)開展因材施教,改善教學手段
在目前的教育觀念指導下,因材施教已經成為在當前授課活動中重要的教學手段之一,通過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合理采取因材施教的手段,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同時還會把學生的綜合力量調動起來,使之獲得了全方位的蓬勃發展,最重要地是可以實現減負增效。而在過去的教過程學中,個別教師由于對因材施教的認識不清,而一味地主張利用試卷將每個學生篩選出優、中、差等幾個層次,從而實施分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成績優異的學生之間通過互相競爭、互相幫助進而提升其綜合能力水平,但對于其他成績稍差的學生來說,卻沒有達到同樣的效果,有些學生甚至覺得自己學習能力被老師忽視,因此缺乏學習信心與積極性,甚至產生厭學等心理問題。而因材施教的真正目的,是使每一位學生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得到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實現減負增效已經成為教師最為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可以說這一政策的提出和應用淋漓盡致地彰顯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作為一種科學的教育意識,減負增效理念在教育界有著非常光明的應用前景和巨大的應用潛力。因此,在現如今的教學中,教師仍然要加強對這一理念的深入解讀和研究,努力實現學生數學課程學習的減負增效,為每一名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服務。
參考文獻:
[1]馬洪福.淺談“互聯網+”思維模式下初中數學智慧教學的“減負增效”[J].中國新通信,2021(4):232—233.
[2]許凡.精思巧練減負增效——談中學數學校本作業有效性[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8):29—31.
[3]張櫻懷.“減負增效”下初中數學智慧課堂的實踐研究[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0(9):21.
[4]楊秀生.利用分層課堂作業促進初中數學教學減負增效的實踐探究[J].新課程研究,2020(2):13—14.
[5]王育恒.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走班制教學管理模式研究[J].學苑教育,2021(9):11—12.
[6]楊琳淋.走班制分層教學教師評價方法研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7):157—158.
[7]李仙花.利用大數據平臺優化“走班制”班級管理[J].新教育,2021(2):93—94.
[8]牟童瑤.淺析分層走班制教學的現實意義及實施困境[J].現代交際,2020(12):23
[9]楊舟波.初中數學AB分層走班制研究[D].浙江:寧波大學,2017.
[10]朱江博.走班制教學,讓數學課堂流動起來[J].課堂內外(高中版),2021(8):78—79.
作者:劉彤 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西苑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