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1-06 09:58:41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高校鋼琴教學范文3篇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進行鋼琴演奏時,表演者的呼吸節奏為演奏狀態提供了保證,同時還奠定了演奏效果的基礎,此外,表演者對作品內涵的了解情況也可以通過呼吸節奏體現出來。所以,高校鋼琴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學生們專業的鋼琴知識以及演奏技巧,還應當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演奏的呼吸規律,從而促進學生演奏成效的全方位增強。
一、情感變化下的呼吸形態
優秀的鋼琴作品都蘊含著充沛的感情,鋼琴表演者在進行演奏過程中,對音樂情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所以情感表達出現了較大的不同,進行鋼琴演奏時,自身的情緒狀態會隨著音樂內涵的轉換出現一定的變化,因此,演奏者要掌握好演奏的呼吸規律,確保自己的呼吸節奏符合作品內容,同時情感表達也要準確貼合音樂作品的真情實感,進而為觀眾呈現出一場視聽盛宴。進行高校鋼琴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們專業的鋼琴演奏技巧,同時還應當積極幫助學生調整演奏呼吸節奏。在開展鋼琴教學過程中,一旦學生在演奏中出現呼吸過快的問題,亦或發生心里緊張、情緒不在狀態等現象,都有可能會造成呼吸中斷的問題,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演奏的流暢感,大幅降低鋼琴演奏的成效。以演奏作品為例,演奏者應該深入理解作品中包含的豐富感情,除此之外,還應當深刻認識到對鋼琴作品來說演奏的呼吸節奏是非常重要的,要全面掌握好演奏速度,同時將演奏力度控制在最佳范圍,完美呈現出作品的真情實感。
二、生理心理下的調整呼吸
對音樂作品演奏中的節奏來說,其會受到演奏者的心理狀態以及生理變化的影響,以生理特征呼吸為例,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是要確保呼吸處于平穩的狀態,還要準確把握呼吸的規律。有些學生在身體乏累的狀態下,無法調整自己的呼吸規律,結果造成大腦缺氧的現象,思維出現中斷,在演奏過程中往往會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不僅呼吸速度較快,還很容易出現彈奏錯誤、手指發僵的狀況,上述情況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學生的自信。所以,高校鋼琴教師一定要積極正確引導學生,讓學生再次建立起強大的自信心,有效解決心理緊張的問題,在進行演奏時,合理協調演奏呼吸、動作之間的關系,使演奏時的呼吸以及情緒都保持住最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充分運用呼吸技巧,為鋼琴演奏的成功發揮重要的作用。
三、長短句劃分和呼吸調整
從本質上而言,音樂表達就是語言表達的一種形式,而語言表達又分為呼吸、長短句,在演奏鋼琴作品過程中,演奏者除了要深刻理解音樂的內涵之外,還應當正確劃分作品的樂句,使樂曲呈現出明晰的主次關系,促進長短句之間的協調與結合,從而共同構成完美的作品。準確劃分樂曲的長短句,演奏者保持呼吸的正常協調,促使樂句的銜接更加順暢,為演奏過程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注意要避免單純機械的演奏。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演奏樂曲短句時,要注意將呼吸的節奏調快,反之在演奏長句過程中,需要減緩呼吸的節奏,當進行長短句的銜接時,演奏者要注意正確調節自己的呼吸頻率。除此之外,進行演奏時,還要將作品內蘊含的豐富情感準確的呈現到觀眾面前,正確把握演奏的呼吸規律,表達音樂的真情實感。
四、演奏鋼琴作品中的呼吸
(一)演奏者的心理情緒要平穩
進行鋼琴演奏時,如果表演者的心理情況不穩定,亦或是情緒出現劇烈起伏,這些會使演奏者開始緊張,發生呼吸急促等不良問題,這些生理狀態會降低演奏效果。呼吸情況會對人們的情緒形成較大的影響,鋼琴演奏也不例外,所以,高校鋼琴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引導學生盡快掌握演奏的呼吸規律,這樣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時就可以將自己的心理情緒調節到最佳狀態,從而使鋼琴演奏更加自然流暢,順利的演奏也會促進演奏者情緒的穩定,二者相互影響,進而形成良性循環,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始終保持最佳的演奏狀態,為演奏效果的大幅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將作品內涵更好的呈現出來
將演奏技巧、音樂情感、演奏音色等諸多因素有機的結合起來,協調合作才能將鋼琴作品的內容完整的呈現出來,演奏者在進行演奏時,只有更好的把握演奏的呼吸規律,才可以把曲目中的豐富情感都表現在觀眾面前。目前,部分高校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時,十分偏重培養學生的演奏技巧,卻不重視呼吸規律對演奏效果的重要影響,導致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無法將音樂作品蘊含的真情實感完整的呈現出來,演奏效果大幅下降。為了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演奏的呼吸規律,高校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演奏風格的判斷能力,進而在進行演奏過程中,可以以演奏風格為依據對呼吸規律進行全面掌握,進而在實際演奏過程中將作品完美的表達出來。
(三)加強音樂形象的塑造
鋼琴演奏者要對作曲家創作音樂時的情感變化進行深層次分析并掌握,同時透徹探尋作曲家的內心情感,此外,演奏者還應當在自己演奏特點的基礎上將鋼琴曲目開展二次創作,促進鋼琴作品與演奏者的實際特點更加貼合協調,提升音樂形象塑造的效果,為觀眾呈現出完美的視覺體驗和聽覺享受。在塑造音樂形象的過程里,其中演奏呼吸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演奏者要把握好演奏的呼吸規律,同時深入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對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進行音樂表達,從而為演奏者全面把握音樂旋律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音樂形象的塑造效果。
五、提升演奏中的呼吸技巧
(一)生理方面的呼吸協調
在進行鋼琴演奏時,大部分學生會出現緊張的情況,例如呼吸過快以及肌肉僵直等,這些現象會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鋼琴演奏的完美完成。高校學生會出現這些情況,究其原因在于沒有辦法調節好自身演奏的呼吸節奏,此外還有一個原因是演奏缺乏自信心。為了更好的改善上述問題,高校鋼琴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教授呼吸規律,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呼吸訓練,提升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時對呼吸規律的掌握程度,與此同時,充分利用演奏的呼吸規律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調節,促進學生演奏成效的大幅增強。第二,高校鋼琴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樹立強大的自信,在課堂教學中給予學生足夠的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只有把握好演奏的呼吸規律,學生在實際演奏時就可以將自己的呼吸節奏調整到最佳狀態,同時平穩心理情緒,這樣可以提升鋼琴演奏的流暢性,使鋼琴演奏更加成功。第三,進行鋼琴演奏時,表演者的狀態會影響其演奏過程中的呼吸節奏,所以,大部分學生在實際鋼琴演奏中,往往發生缺氧和呼吸加快的問題,這些都會對學生在進行鋼琴演奏時的狀態帶來負面影響。因此,高校鋼琴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注意幫助學生掌握好協調演奏動作和呼吸節奏的方法,同時大力開展相應的訓練,使學生可以輕松面對演奏過程中的缺氧問題,有效改善實際演奏時遇到的缺氧以及呼吸加快的狀況。高校學生進行鋼琴演奏時,要合理調節自身的呼吸節奏,確保演奏過程中可以獲得充足的氧氣供應,大幅提升演奏的力量感,為演奏的完美效果提供保障。
(二)表現作品的呼吸協調
為了促進鋼琴演奏效果提升,演奏者應當深入理解音樂作品中含有的豐富情感,并在基礎上合理調整演奏過程中的呼吸節奏。鋼琴表演者在正式進行演奏之前,必須要深層次挖掘作品樂句和呼吸節奏之間的關聯之處。在鋼琴作品中,樂句是作為基礎單位存在的,大量的語句共同構成了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如果演奏者想要將鋼琴作品中的真情實感呈現出來,就一定要深入理解樂句,同時以這些樂句的差異為依據選取對應的方法進行呈現。鋼琴曲目中的部分樂句是連奏的,但還存在非通過連線進行標示的樂句,例如斷、連以及跳音等,所以,如果要想更好的表現這些樂句,演奏者要進一步深化對樂句的理解程度,結合自己的樂感準確劃分樂句的演奏形式。表達這些情感的過程同樣具有非常豐富的層次,音樂作品的不同造成作品之間的內涵出現了較大的差異,而鋼琴作品的內涵也是各不相同的,若是鋼琴表演者要想使演奏的效果進一步提高,就應當在樂句、樂段的基礎上深層次探析音樂作品中的諸多因素,具體包括樂句作品風格以及作品情感等,之后再以自己的演奏特點為依據開展二次創作,進而使自身的演奏呼吸節奏進一步貼近鋼琴作品的內涵,得以將作品中蘊含的情感以最完美的姿態呈現在聽眾面前,為觀眾奉獻一場聽覺盛宴。
(三)情感變化的呼吸協調
對鋼琴作品而言,其中含有的情感內涵是十分豐沛的,鋼琴表演者如果要完美表達出作品的真情實感,需要開展二次創作,結合自身的特點重新演繹鋼琴作品,在實際進行鋼琴演奏時,不僅僅是現場的聽眾,演奏者的心理情緒也會隨著自身的作品表現而發生變化。但對演奏者來說,其若是可以充分合理的運用這種心理情緒的變化,使其和演奏的呼吸規律之間實現有機融合,這樣會為演奏者的心理情感和作品情感內涵的統一提供有利條件,還促進了鋼琴演奏效果的快速提升,除此之外,還為作品情感的傳遞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使觀眾可以有到絕佳的視聽感受。所以,高校鋼琴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積極引導學生更好的掌握演奏的呼吸規律,幫助學生在進行演奏時能夠合理的調節呼吸節奏,盡一切努力將演奏者的內心情感和呼吸實現完美統一。
(四)樂句劃分的呼吸協調
眾所周知,好的音樂作品中既應含有多層次的情感內涵,同時也有具有豐富的內容形式。演奏者如果要提升鋼琴演奏的表現效果,在正式開始演奏之前,就應當做好必備的準備工作,進一步分析音樂曲目的創作背景和作曲者的內心理念,同時還要深入研究音樂作品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之后要嚴格以樂譜為依據,對樂句、樂段進行合理劃分。鋼琴演奏者一定要緊密結合鋼琴作品的獨有特征,并以樂句為基礎對自身演奏過程中的呼吸節奏進行調整,由演奏者自身的呼吸節奏來帶動起情緒變化,從而將作品內涵完美的表達出來,發揮積極的作用。現階段,在實際進行高校鋼琴教學時,很多學生往往會出現以自然樂句為氣口的現象,或者存在隨意呼吸的問題,上述現象不可避免的會導致鋼琴演奏的表現效果大幅下降。因此,鋼琴教師必須要培養高校學生完美融合樂句與呼吸節奏的能力,同時有針對性的加強培訓鍛煉,讓學生在進行演奏過程中可以根據樂句的轉換對演奏的呼吸節奏進行更好的調節,進而以更加完美的演繹將作品的具體內容和真情實感展示出來,最終為觀眾打造最佳的視聽享受。
六、結語
綜上所述,鋼琴演奏是音樂活動之一,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要求演奏者要具備超強的演奏技巧、穩定的演奏呼吸,同時還要有足夠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然而,現如今高校鋼琴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約無法大力培養和訓練學生的演奏呼吸,這些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演奏能力的有效提高。所以,高校教師在鋼琴教學中應重視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演奏的呼吸規律,促進高校學生演奏水平的快速提升,從而更好的表現鋼琴作品的情感內涵,使聽眾有一個完美的聽覺體驗。
作者:呂爍 單位:浙江音樂學院
高校鋼琴教學篇2
音樂能夠跨越種族與國界,并在跨越時空的過程中實現永恒,因為音樂是一種通過聲音巧妙組合的方法抒發情感,觸動人的精神以及靈魂的藝術。優秀的音樂作品既有對生活的展現,又有對高于生活的內在情感的表達,能夠給聽者以愉悅的感受,促進其思想與精神升華[1]。在鋼琴教學當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表現力,實際上就是要鼓勵學生在熟練運用演奏技巧的同時深入品味作品的情感,并把自己的感受與理解融入其中,深化對音樂的認知,促進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培養。鋼琴教師應該對鋼琴教學進行拓展,明確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的價值與目標,并在此基礎之上設計教學活動,保證培養效果。
一、音樂表現力的內涵
鋼琴藝術是擁有獨特魅力,同時又具備深層內涵的藝術,兼具技術性以及情感性。在鋼琴音樂的發展過程中,演奏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不過鋼琴音樂的魅力并不只是體現在通過演奏技巧所帶來的聽覺享受層面,還體現在借助音樂作品包含的思想情感內涵,讓人在心靈、精神、思想等層面受到感染和啟發,這就涉及到了音樂表現力的內容。音樂表現力也是音樂美學當中的一個關鍵概念,指的是利用樂器的音質音色控制樂曲節奏的起伏變化,來展現作品的風格類型與抒發特定的思想情感。彈奏鋼琴音樂不能夠只是單純地強調音樂旋律,而是要把創作者在作品當中融入的思想與情感轉化成音符表達出來。富有音樂表現力的鋼琴音樂才能夠真正給人以觸動,并帶給人美的享受。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音樂理解與素養,對音樂的認知也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常常會在體會相同作品的過程當中收獲不同的感悟,而激起聽眾內心情感與感悟,便是音樂表現力的體現。
二、音樂表現力的基本要素
培養音樂表現力是當前高校在鋼琴教學改革過程中高度關注的內容,為了確保實際的培養效果,應該從內在規律的角度進行分析,了解音樂表現力的基本要素,以便在實際培養當中對癥下藥。首先,音樂特性是音樂表現力的關鍵。音樂特性包含音樂內容、形象、情緒等,體現出作品局部或是整體的風格。在音樂表現力的提高方面,把握音樂特性是關鍵,因為特性決定了要使用的演奏技巧以及表演情緒。比方說在演奏抒情類的鋼琴作品時,就應該用優美如歌的旋律來傳遞情感,并在演奏過程中呈現出動人安寧的風格,體現出作品的美感。其次,音樂欣賞與分析是音樂表現力的核心。良好的音樂表現力能夠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但是想要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水平,必須先從增強學生的欣賞以及分析能力著手,讓學生在面對鋼琴演奏時不會盲目練習,而是基于作品意境與風格進行充分領悟,學會靈活處理鋼琴演奏當中的各個難點,最終實現演奏技巧和音樂表現內容的統一[2]。
三、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的意義
音樂表現力是在呈現音樂的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感染力,對于樂器演奏來說,演奏者只有不斷發散思維,深化對作品的理解,巧妙融入演奏技巧,才能夠讓演奏情感更具張力,并讓聽者在音樂演奏當中收獲情感與心靈的共鳴。所以在如今的高校鋼琴教學中,教師為了提高學生的鋼琴學習效果,促進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培養,應該把培養學生的表現力作為重中之重。一方面,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可以促進學生對鋼琴音樂的深度理解。音樂作品之所以富有獨特魅力,能夠獲得人們的喜愛,是因為其能夠觸動人們的心靈。對高校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進行培養,可以督促學生從深層次出發,進行音樂作品的研究,激勵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作品本身融合起來,從而大大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促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與演奏方式,促進音樂表現力和音樂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可以建立學生自身的演奏風格,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不同的學生在鋼琴學習當中會有不同的表現,在理解相同的作品時,也常常會因為個人領悟不同而出現差別,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音樂表現的多元化,也為學生建立個人獨特的演奏風格打下了基礎。教師應該積極增強學生的音樂表現力,鼓勵學生融入自己的思考與理解,在形成個人風格的同時找到個性化發展方向。
四、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的方法
(一)夯實學習基礎
扎實的基本功是高校學生順利投入鋼琴演奏,提高音樂表現效果的基礎與前提條件。但是目前不少高校學生因為忽視基礎技巧和知識的學習,導致基本功不扎實,因此影響到音樂表現。為了切實解決這樣的問題,高校應該提高對學生基本功訓練的重視程度,并為夯實學生的音樂表現力基礎而開設有關于演奏技巧的基礎課程。這樣學生就能夠在投入鋼琴演奏實踐的過程中,把不同的基本知識點和技巧連接起來,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以及技巧體系,有效培育學生的音樂素養。節奏是維持音樂形態的核心元素,增強學生的節奏掌控力是關鍵。假如學生在演奏過程中欠缺基本的節奏,會使得曲調不和諧,從而影響音樂表現力的提升。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抓好基礎的節奏訓練,積極開設雙鋼琴、四手聯彈等合奏訓練類課程,提高學生對節奏組合的掌握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節奏感。到了能力進階階段,教師可以著重關注演奏訓練的細膩性,幫助學生恰當調整演奏活動當中影響音樂表現力的音樂要素[3]。
(二)培養音樂感知
音樂感知,簡單來說就是音樂敏感度,這是學生音樂表現力得以建立的基礎所在。一些學生在音樂感知方面比較敏感,也有不少學生的音樂感知力不足,需要通過有效的訓練提升持久性以及穩定性。學生只有深入感知音樂作品之后,才能夠在情感融入以及演奏呈現過程中顯現出應有的表現力。對此,高校鋼琴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音樂感知力的培養,并重點把握以下內容:一是增強聆聽能力。學生在聆聽鋼琴音樂的過程中,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狀態,真正做到用心感受,在認真聆聽當中學會辨別和對比,分析鋼琴音色和彈奏輕重的關系,以便在之后的彈奏手法運用當中進行恰當把控。二是培養立體聽覺。鋼琴演奏的表現力很強,能夠同時彈奏不同聲部,因此學生也應該擁有識別多聲部的立體聽覺素養。對此,教師可以精心選擇復調作品,對學生開展橫向聽覺訓練,培養學生的立體聽覺,使學生學會在演奏當中提高聲音的層次感,促進情感的多層次表達。三是增強感受能力。鋼琴演奏的流派有很多,在風格與演奏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教師應該增強學生對不同流派鋼琴演奏的辨別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在這樣的活動當中深度感知鋼琴音樂的魅力與靈魂,為自主表現優秀的音樂作品打下基礎。
(三)增進音樂理解
正確理解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在投入鋼琴演奏的過程中事半功倍,尤其是能夠促使學生恰當表現音樂作品的風格以及情感內涵。教師應該在鋼琴教學當中加強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訓練,提高訓練的綜合性與全面性,強化學生對音樂作品速度、結構、旋律、調性等多個要素的理解,從而讓學生在演奏過程中拓展廣度與深度。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當中讓學生明確鋼琴作品的各個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礎之上設計自主理解的任務,鼓勵學生在全面理解分析的基礎之上高水平演奏作品[4]。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秋日的私語》進行充分理解和分析,在給學生講述作曲者的生活經歷及其所處的社會環境等內容的同時,還要鼓勵學生自主理解多個音樂基礎要素,然后把作品的內在情感融入其中,實現對作品的立體掌握,為之后的音樂演奏和音樂表現打好基礎。
(四)提高應變能力
培養高校學生鋼琴音樂表現力是鋼琴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該目標的達成影響著鋼琴教學質量,也關系到學生實踐素質與音樂素養的發展。鋼琴教學具備鮮明的實踐性需求,把鋼琴演奏作為重中之重,這就給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在演奏過程當中要避免舞臺失誤,以免影響到作品表現力。但是如今高校學生在音樂演奏過程中,因為缺少良好的應變能力,常常會出現演奏失誤的情況。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教師需要重點加強學生應變能力方面的培養,針對演奏中經常出現的失誤和問題,做好針對性訓練,同時鼓勵學生調整好心理狀態,使其在臨場發揮中有更為理想的表現。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模擬真實的舞臺演奏環境,或者是通過模擬演奏比賽的方法訓練學生的應變能力,使得學生能夠有效應對失誤。另外,教師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同類別的鋼琴演奏比賽,在更多的鍛煉中,訓練良好的演奏素質以及心理素質,并憑借隨機應變的能力提升音樂表現力[5]。鋼琴演奏具備較強的技術性,對演奏者提出了綜合要求。高校學生在鋼琴藝術學習當中,不僅要關注演奏技能的發展,還需要提高心理素質,融入深刻的思考與精神感悟,這樣才能夠在展現作品原有魅力的同時增強音樂表現力,讓聽眾收獲共鳴。高校鋼琴教師應該綜合分析影響學生音樂表現力培養的各個要素,同時根據學生的個體特征確定相應的培養方法,提升學生對鋼琴音樂的把握能力。
作者:呂洋 單位:山西藝術職業學院
高校鋼琴教學篇3
1.引言
鋼琴音樂不僅可以陶冶情操與身心,還可以緩解精神壓力、調節心態、豐富素養,因此高校在鋼琴教學中應積極引導學生,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并培養良好的實踐能力。此外,鋼琴文化內涵與鋼琴音樂發展是影響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要素。高等教育主張促進人才全面發展,講究學生德、智、體、美、勞均衡提升,學生既需要具備豐富成熟的專業知識體系,又要積極發展自身的興趣愛好,培養良好綜合素養。音樂不僅有利于培養人的思維與能力,還有助于塑造人的個性特征,所以鋼琴教學作為音樂教育的重要模式,在培養學生素養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特別是音樂素養。
2.高校鋼琴教學現狀分析
2.1缺乏對鋼琴教學的重視
基礎知識掌握得足夠牢固,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琴教育也需要得到相應的重視。然而一些高校依舊認為學習專業課程是學生的主要任務,缺乏對于鋼琴教學的重視,甚至許多高校鋼琴教學依舊保持在初始教學狀態,并未構建明確的教學理念從而指導鋼琴教學,使得學生的大部分精力傾向于專業課程學習,而忽視了鋼琴學習的重要性。
2.2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高校鋼琴教學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演奏能力,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只詳細闡述鋼琴理論知識,并未融合實踐操作進行練習,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盡管教師講解時會強調樂理知識及重難點,還會闡釋相關彈奏方式,卻依舊無法很好地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如何進行實踐練習。
2.3即興演奏能力有待提升
鋼琴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程要求的鋼琴曲目,并在此基礎上熟練掌握音樂演奏能力,培養良好的音樂素養。但是傳統的鋼琴教學內容與方式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效率較低,創新和創造思維受到約束,根本無法提高鋼琴演奏能力與音樂素養。
3學生音樂素養提升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3.1必要性分析
在高校音樂教學中,鋼琴教學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學習難度也相對較大,這就對學生提出了要求。目前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熟練掌握相關指法,還要充分了解鋼琴演奏技巧,基于理論知識體系的指導,深入理解樂譜,詳細分析樂譜相關知識。如此一來,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樂譜理解能力才會得到顯著提高。音樂素養與音樂鑒賞能力、樂譜分析能力息息相關,其可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音樂素養的形成,促使學生在鋼琴演奏時充分發揮卓越的潛能,淋漓盡致地呈現技巧,同時還會流露出豐富的情感。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具有明顯的必要性,并且也是新形勢下音樂教育創新改革的必然需求。
3.2重要性分析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推動下,各行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技能單一的人才早已無法適應目前的發展需求,社會更需要復合型人才,即同時具備專項技能與良好綜合素養的全面人才。而在鋼琴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氣質與審美能力,對于學生全面綜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鋼琴演奏具備性能優越、音域寬廣等特性,所以在音樂教育中備受青睞。其一,鋼琴教學不僅可以推動審美素質教育的長遠發展,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與鑒賞能力。鋼琴演奏學習的過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鍛煉學生的視、聽覺能力。此外,在學生彈奏鋼琴時,會通過音符的跳動深層感受領悟到音樂作品及其情感的美妙,欣賞水平也會得到顯著提升。在此基礎上,學生對于美的理解與表達將會更加深入。其二,在鋼琴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會得到明顯強化。學生可以從中發現生活的美好,個人修養與素質都會明顯提高。此外,鋼琴學習還能為學生緩解學習壓力,保持良好心態,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4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策略
4.1陶冶情操
作為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鋼琴與語言相同,異曲同工,都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良好的教學環境可以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鋼琴教學也不例外。學生身處濃郁豐富的音樂氛圍時,勢必會受到感染與熏陶,身心也會得到放松,從而全身心地與音樂相融合,音樂素養也會隨之顯著提升。高校鋼琴教師應注重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為學生全身心投入鋼琴學習提供強有力的基礎。而且,在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中,教師在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時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可以得到充分調動。由此可知,良好、穩定的環境氛圍對于鋼琴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十分關鍵。同時,教師還可以引進著名音樂家的作品,指導學生鑒賞,讓學生沉浸音樂世界,真正進入鋼琴學習的氛圍中,為后續鋼琴教學工作的開展以及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前,可以為學生播放《命運交響曲》,讓學生跟著音樂節奏感受其中蘊藏的飽滿情緒,引導學生深層體會音樂家的情感,產生共鳴,在潛移默化下促使學生掌握鋼琴作品演奏技巧。
4.2培養樂感
良好的鋼琴訓練行為習慣,可有效提升鋼琴彈奏水平。這就需要教師以科學合理、嚴謹的訓練,督促學生,幫助學生正確瀏覽和理解樂譜。此外,教師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樂感,在學生掌握相關技能后,掌握自主提升樂感的能力。教師需不斷強化鋼琴技能訓練難度,在學生熟練掌握高難度彈奏技巧的同時,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感與流暢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根據鋼琴曲目的特性適當引導學生演奏,幫助學生深刻體會音樂的真正魅力。
4.3提高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是鋼琴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教師需加強重視。音樂素養涉及范圍廣泛,感悟能力、掌握能力、鑒賞能力等都屬于此范疇。鋼琴教學應針對性強化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重視提高學生對美的鑒賞辨別能力,培養學生的音樂敏感性,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與能力。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還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引入生活情境,促使學生深刻感悟作品的情緒和情感,指導學生在音符與旋律的基礎上領悟作品蘊含的意境美。另外,教師在指導學生鑒賞各種風格的鋼琴作品時,應做到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全面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為學生詳細闡述音樂家的創作風格、個人背景、創作背景等,引導學生深切體會作品含義,從而為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奠定基礎。比如在開展《藍色多瑙河》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先欣賞曲子,再介紹創作背景,以幫助學生全方位深刻理解作品。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回憶生活和影視作品中河水的樣子,特別是陽光下波光粼粼、廣袤無垠的畫面,幫助學生深層體會作品的意境美,以及蘊藏的充沛情感,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4.4提升即興演奏能力
手指能力即鋼琴演奏時手指的獨立活動能力,與音符彈奏的流暢性、均勻性、清透性息息相關。教師在鋼琴教學中應重視訓練學生的手指能力,可以通過練習滾硬幣,強化手指的靈活性。還可以集中力量在指尖上,按壓桌面或墻壁,以強化手指力量。可利用皮筋捆綁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在鋼琴訓練時解開,強化手指的獨立性。同時,教師還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學生的即興演奏能力,讓學生充分認識情緒、速度、效果有機結合的重要性。情緒,即學生即興演奏時的情感需始終貫穿整個鋼琴曲目,以實現個人情緒與作品情感的高度融合。速度,即學生反應需要快速精準,適度掌握練習時間,掌控好即興演奏的節奏。效果,即即興演奏所期望呈現的水平,不僅明確指出學生在演奏時要情感豐富、情緒飽滿,還要求學生呈現出自身的獨特風格與演奏水平。只有具備扎實熟練的和聲與樂理基礎,才能實現三者的充分結合,從而成為優秀的演奏者
4.5培養創造性思維
鋼琴教學具有顯著的實踐性,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切實結合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為學生提供更多自我展示與鍛煉的平臺,基于實踐演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講授理論知識之后進行示范性演奏,以此可促使學生熟練掌握演奏的盲點與誤區,還可幫助學生糾正演奏時的缺陷與不足,使學生的獨立演奏水平有效提升。在鋼琴教學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積極配合演奏,不僅可以豐富學生演奏過程中的心理感悟與體驗,還可以強化學生的心理素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指導學生演奏時,不但要讓學生熟悉演奏曲目及其結構,而且要讓學生精準掌控曲目蘊含的豐富情感,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與創造力,實現個人情感與演奏的深層融合,并與曲目產生情感共鳴,走進觀眾內心,打動觀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發散思維,既能幫助學生脫離對于音樂曲目的單純復制性彈奏,形成特立獨行的彈奏風格,又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4.6培養良好的人文素養
在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向學生傳授演奏技巧、提升演奏能力。很多教師都會忽略音樂素養的重要性,但實際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關鍵在于鋼琴教師。因此高校在選聘鋼琴教師時應高度嚴格,同時關注教師的彈奏技巧技能與道德品行、人文素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做到以學生為本,根據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向學生傳授鋼琴彈奏技巧技能,此外,還應在授課時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價值觀與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提升學生演奏技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素養。
5結語
目前,高校鋼琴教學的現狀并不樂觀,仍舊存在問題與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與提升。為了有效彌補這些不足,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各大高校積極采取了多元化可行性策略。為了提高鋼琴演奏教學的整體水平與效率,需要營造良好的音樂環境氛圍,陶冶學生情操。改變注重理論化的教學方式,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與演奏技能同時得以提升。同時,還需要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即興演奏能力,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喆.高校鋼琴演奏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音樂表現力[J].戲劇之家,2019(24):188.
[2]胡瑩.高校鋼琴教育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J].求知導刊,2017(6):103-104.
[3]李春曉.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有效途徑分析[J].藝術評鑒,2016(15):151-153.
[4]武麗娟.高校鋼琴音樂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探討[J].北方音樂,2020(7):178-179.
[5]朱晶婧.高校鋼琴教育中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策略[J].北方音樂,2020(6):103-104.
作者:任瑞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