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公文范文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發布時間:2023-03-06 09:31:47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為主動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發布了《關于開展新工科研究與實踐的通知》《關于推薦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通知》,全力探索領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國模式、中國經驗,助力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新工科是一種區別于傳統工科專業建設和工程人才培養的新體系,以升級和改造傳統工科專業為建設重點,是對傳統工科內涵的深度補充和延伸。新工科建設是基于國際競爭新形勢、國家戰略發展新格局、立德樹人新任務而提出的我國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新工科人才則是能夠適應并滿足未來新興產業和新經濟需要的,具有更強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1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向“海洋強國”逐步邁進,船舶智能制造、輪機自動化、工業機器人領域均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飛速發展。當前,在新工科建設的大背景下,船舶類企業急需大批能夠勝任船舶動力裝置設計、制造、安裝、調試與維修工作的新工科人才。近些年,對于傳統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主要集中在本科院校,而對于占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教育,尤其是船舶類高職院校,受教學條件、實訓環境等因素的限制,技能培養環節中使用的技術手段已經遠遠落后于產業發展的實際,專業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都較為老套,與現代船企的先進技術手段相脫節,不改變教學內容將使學生掌握的技能永遠落后于企業需求。尤其是一些實訓類課程,由于大型船機設備無法入校,實訓環節僅限于對實訓室現有的結構簡單的船舶動力設備進行實操,對于大型船用柴油機的整機裝配、結構復雜的設備的故障檢測與維修等工作無法實現,因此,要合理選擇產教融合中的教學資源作為教學內容,以實現產品生產全周期的能力培養為主導改革教學內容[1]。對于結構復雜的設備或系統,引入虛擬仿真實訓軟件、VR/AR技術,通過實體設備操作和虛擬現實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建立理實一體、虛實結合的實踐情境尤為重要。但如果單純為了應用新技術而去系統性地添加知識點,則會使得專業定位產生偏離,大大增加學生的學業負擔。

2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1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新工科背景下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既要符合高職創新人才培養規律,又要突出學科技術前沿和引領行業未來的特色[2]。結合新工科的創新理念與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的特點,以崗位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與自我認知規律搭建育人平臺,構建基于新工科模式下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體系,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3]。第一,知識領域與技術手段協同發展。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知識領域要緊密結合船舶類行業發展趨勢,開設能夠反映專業發展規律的相關課程。全面構建基于船舶柴油機裝配與調試、船舶動力裝置安裝調試、船舶動力設備維修、生產管理、質量檢驗的知識模塊體系。第二,融入船舶智能制造、數字化造船、綠色航運等理念,構建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引入VR/AR技術,對于操作難度大、危險系數高等因時間、空間、教學資源限制實際操作的實踐環節,搭建虛擬仿真實訓平臺,積極引入教育教學新手段。第三,創建多方協同機制。全面構建校企合作平臺,培養一批具備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2構建課程體系

圍繞學?!半p高計劃”建設,針對專業人才崗位的需求變化,積極推進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改革。改變傳統的以知識銜接、能力逐漸提升為主導的教學內容,結合船舶行業知識技術更新快、學科交叉復合緊密、需要高度多方協同等特點,融入智能制造、學科交叉、新型材料、綠色航運理念,構建以完成產業典型產品生產全周期的技能培養為主導的課程體系。首先,以學生全面發展和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根本,堅持德育為先、堅持能力為重、堅持全面發展。其次,明確專業的辦學定位,充分體現新工科教育教學理念,遵循人才培養規律,根據船舶類行業企業對畢業生的能力、素質要求重構人才培養方案,注重人才培養的規范化、模塊化、個性化和多元化。最后,在明確技能培養目標和職業素養養成的基礎上,全面梳理本專業對應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重構課程體系,著重體現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特點[4]。

2.3打造虛實結合實踐情境

實踐教學體系作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養成的核心內容,是高職院校辦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也是國家“雙高計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在專業理論知識講授的同時,結合虛擬仿真資源進行實踐內容改革,構建科學、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尤為重要[5]。仿真實訓與實操訓練相輔相成,實踐教學離不開理論支撐。在打造虛實結合的實踐情境時,應遵循新工科、行業發展趨勢及高職教育發展新理念,按照“科學搭建實訓平臺,強化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培養,專注操作技能提升”的總體思路,科學論證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在遵循人才培養規律的基礎上,依據專業課程本身知識邏輯,構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相融通的教學模式。按照學生能力、素質培養內在規律,創新課程設置結構思路,全面重構課程體系,多角度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助力區域制造業轉型升級,為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傳統高職工科專業的升級改造提供實踐經驗。

2.4構建新“雙師型”教學團隊

要深化校企合作、學研結合,聘請企業專家來校指導實踐,構建新“雙師型”教學團隊。同時,專業教師可定期去企業掛職培訓,學習企業先進的生產理念與操作技能,鼓勵教師“崗位練兵”,促進專業教師自身實踐水平的提升,使之盡快達到新“雙師型”標準,由傳統的“雙證書型”向“雙能力型”過渡。

2.5轉變教學方式

課程教學內容源于企業生產實際,通過引入船舶企業生產案例,針對船舶動力相關崗位的職業標準,以就業為導向,對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首先,根據課程教學內容需求,引入虛擬仿真實訓交互軟件,使學生切實體驗船舶類企業的實際生產過程,完成由傳統的“教促學”向新型學習方式過渡。學生可通過自身與信息環境的交互作用來獲得知識與技能,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增強教與學的效果。其次,在平時的授課當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圍繞“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目標,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同時,加大企業工作站的投入,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通過企業先進生產理念的傳輸,與企業專家的手把手指導,使學生明確自己當前存在的不足和以后奮斗的方向,消除學生的迷茫情緒,增強職業敬畏感。再次,合理有效的考核評價方式對于實踐教學質量的考量至關重要。應改善傳統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進行綜合性評價。尤其注重學生“互聯網+”技術、虛擬仿真軟件操作能力的培養。此外,還可通過競賽的形式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對有創新精神的學生給予加分鼓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6“1+X”證書培育

“1”是基礎,“X”是補充、強化和拓展。在推行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1+X”證書制度的過程中,應結合本專業學生就業面向的崗位集群,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教學標準、培訓內容融入課程體系,根據企業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水平。同時,對專業課程沒有包含的內容進行重點強化,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組成。

3結論

新工科建設不但是傳統工科與現代技術的有機結合,更是傳統理念與現代理念的融合與交流。新工科背景下的智能化造船必須依靠科技創新才能實現。文章基于船舶動力工程技術專業的教學現狀,結合“新工科”教育理念,圍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課程體系重置、虛實結合的實訓平臺搭建、教學方法改進、“1+X”證書培育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教學改革嘗試和探究,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縮小專業與企業的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盛永華,佘少玲,鄺衛華.新工科背景下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3(4):20-23.

[2]于金程,姜敏鳳,陳玉平,等.“新工科”背景下高職院校材料成型與控制技術專業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1,7(26):169-172+176.

[3]趙仕宇,林峰.新工科背景下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體系重構與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探究[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9,18(11):47-49.

[4]尹群,朱亞洲,王岳,等.基于新工科理念的應用型高校船舶與海洋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86):8-10.

作者:蔡尚峰 單位:渤海船舶職業學院

優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