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5-30 14:58:29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初中男生青春期教育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關鍵詞]大通縣青林鄉;少年兒童;身體自尊
[DOI]10.13939/ki.zgsc.2015.41.169
1 引 言
身體自尊是“個體對自我身體的不同方面的評價”,它是整體自尊的一個具體領域,身體自尊對研究人們參與體育鍛煉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1]。當考察有關個人的許多問題,如參與體育活動、競技表現、肥胖以及傷病和老齡問題時,身體自尊被給予了極大的重視。身體自尊不僅對健康的發展至關重要,而且這種身體確認與我們的身體活動的選擇以及同參與或回避參加競技運動、休閑活動、體育鍛煉或減體重的策略訓練等與健康相關的行為有關[2]。由于它的變化能引起整體自尊水平的同方向變化,因此它在西方鍛煉心理學領域已成為研究的一個熱點。少年兒童時期是個體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個體所面臨的各種心理矛盾和心理危機的解決與其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發展水平有直接關系。因此,對少年兒童身體自尊現狀的調查和影響因素的研究對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青海省大通縣青林鄉9~15歲青少年兒童,其中小學生(9~12歲)73名,中學生(13~15歲)127名。漢族學生83名,土族學生117名。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國內外心理健康學、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行為心理學以及相關身體自尊的有關文章。
2.2.2 問卷調查法
選用由武漢體育學院段艷平編制和檢驗的《少年兒童身體自尊量表》[3],在青林中心學校隨機抽取250名學生對其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250份,當場回收214份,剔除無效問卷14份,有效率為80%。
2.2.3 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回收所有數據均運用SPSS18.0軟件對問卷所得數據運用數理統計知識進行數據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男女生身體自尊的性別差異分析
通過統計分析,從整體來看,土族和漢族中小學生在身體自尊方面沒有表現出明顯的民族差異。而男女生則在身體活動、速度、耐力三個方面表現出了差異(見表1)。這提示傳統文化和性別的社會角色定位中小學生有影響,人們傾向于接受[4]“活潑好動的男孩,安靜聽話的女孩”,因此在身體活動方面,男生較女生更好一些,而進入青春期后,男生由于生理特點表現出了速度和耐力方面明顯優于女生。
3.2 中小學生生身體自尊的差異分析
從表2、表3、表4分析來看,小學生和中學生主要在身體吸引力、身體柔韌程度和外貌自尊方面存在明顯差異??赡苡幸韵聨c原因:①初中生處在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自尊新比較強,虛榮心也比較強,但過于虛榮和過強的自尊心就導致了缺乏自信,特別是女生。而小學生的自尊心和虛榮心沒有中學生那么強,因此在身體吸引和外貌自尊方面自我認高于初中生。②兒童的骨質有較好的韌性,而隨著年齡增長,原始結締組織逐漸被板層結構所代替。彈性也會隨之減少,所以小學生的身體柔韌比初中生的身體柔韌性好。
3.3 小學生生身體自尊的差異分析
漢族小學生在運動技能、力量、耐力、整體自尊和外貌自尊方面均比土族小學生要高(見表5)。特別是力量和耐力方面有差異極為顯著,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漢族和土族的家庭教育觀念不同,漢族更重視小孩子的身體活動、社會交往、外表行為等因素,造成了漢族小學生身體自尊更好一些,特別是對自己力量和耐力的認識上傾向好評。
通過表6分析來看,小學男生和女生在速度認識上存在差異。男生的速度比女生要高。這和男女性別生理方面的特點有關。同時由于男生比女生更愛運動,所以小學男生比女生對自身速度的認識方面要好于女生。
3.4 初中學生生身體自尊的差異分析
初中生從民族角度來看,土族和漢族學生在身體自尊方面,并沒有表現出差異,而從性別方面看(見表7),初中男生在身體活動、速度、耐力方面都明顯高于女生。初中生都處于青春期,進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別不同,男性的雄激素明顯的促進肌肉組織發育的功能,而雌激素促進脂肪沉積,所以,男生的肌肉增長比女生多。而男生喜歡活動導致心肺功能也強于女生。身體活動、速度、耐力是青春期男女最具差異的特征。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1)整體來看青海省大通縣青林鄉的學生,男生在身體自尊上要略好于女生,主要表現在身體活動、速度和耐力方面。這跟男女的發育特點和社會角色認知對學生的影響有關。
(2)由于受到青春期發育的特征的影響,初中生的身體自尊不如小學生。這可能是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展、個人活動范圍、人際關系發展以及社會評價等環境的影響,都會被學生納入到身體自尊概念中,以各種不同的角度對自己身體的各個方面加以評價,因而對自己身體的要求更高,導致其對自己身體不滿意的程度加大。
(3)土族小學學生的身體自尊要比漢族的低,但初中生土、漢兩族學生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其原因可能在生活習慣上,教育理念上土族和漢族還是有不同之處。小學階段,孩子對自身的認知更多受家庭教育影響,因而表現出了差異,而初中階段,孩子對自身的認識更多依賴與學校和同伴,所以這一學段土、漢兩族學生身體自尊沒有表現出民族之間的差異。
4.2 建議
(1)應在家庭和學校教育中,重視對女生身體自尊方面的教育,鼓勵女生正視和接納自己的身體,特別是在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方面,明確男女生理性的正常差異,樹立對自身身體素質的信心。要提高青林鄉青少年兒童的身體組尊,改變家長的觀念是重要前提。
【關鍵詞】 飲食習慣;身體鍛煉;橫斷面研究;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155.1 G 80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1-0044-02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體格發育和智力發育的重要時期,學習負擔較重。不良飲食行為與日常鍛煉的缺乏會影響中學生的生長發育和學習,導致肥胖或營養不良。為了解張家港市中學生健康相關行為現狀,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筆者于2006年9-10月對該市部分中學生的飲食行為、對肥胖的態度和日常鍛煉現狀進行了調查。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法,選取張家港市4所普通初中(普初)、3所重點初中(重初)、3所普通高中(普高)、3所重點高中(重高)、3所職業高中(職高)共16所學校的初一~高三年級學生5 012名進行調查,當場收回有效問卷4 897份,有效率為97.7%。其中男生2 535名,女生2 362名;初中生2 191名,高中生2 706名。初中生年齡11~18歲,平均14歲;高中生年齡12~20歲,平均16歲。
1.2 方法 調查前由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教育部門共同組織,對有經驗且負責任的學校衛生人員進行集中培訓,統一調查方法和指導語。調查人員利用課間時間,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回避,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無記名自填式問卷調查,并強調填寫資料保密,教師不參與閱卷。調查工具采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青少年健康相關行為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飲食與日常運動、故意和非故意傷害行為、物質成癮行為、網絡成癮行為等健康相關行為。
1.3 統計分析 將回收的有效問卷用Epi Data 3.1軟件錄入調查數據,采用雙錄入方式核對數據。用SPSS 10.0進行統計分析,計算各項相關危險行為發生的頻數和百分數,各組頻率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飲食行為 由表1可見,過去30 d中有22.3%的學生喝飲料超過1次/d,其中職高生比例最高(29.1%);過去7 d中26.7%的學生吃甜點超過1次/d;30.0%的學生過去7 d曾吃過西式快餐,其中重初報告率最高(41.0%)。僅有42.7%的學生做到每天至少喝1杯牛奶/酸奶或豆奶(豆漿),其中重初、重高和普高明顯高于普初和職高。過去7 d中吃早餐少于1次/d的占11.8%~31.4%,有20.4%的學生不吃早餐;存在偏食現象的中學生達68.1%,男、女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對肥胖的態度 由表2可見,認為自己體重偏重的學生占28.3%,女生的比例明顯高于男生;過去1個月里,15.3%的學生為減肥或控制體重而鍛煉,12.5%的學生為控制體重而控制某類食物攝入量,上述行為女生報告率均高于男生;3.5%的學生存在不合理減肥行為(如故意吐出食物、節食24 h及以上、擅吃減肥藥等)。
2.3 運動鍛煉情況 由表3可見,過去7 d中平均每天運動時間少于1 h的中學生達86.9%,其中女生高于男生,高中生明顯高于初中生;31.6%的學生通常每天看電視或錄像超過1 h,其中重點高中學生報告率最低(16.3%),職業高中學生最高(57.1%);53.9%的學生平均每天花在課外功課的時間在2 h及以上,其中重點高中學生報告率最高(60.3%),職業高中學生最低(37.9%);每天參加課外補習時間在3 h及以上的學生達14.4%,初中生報告率明顯高于高中生。
3 討論
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經歷著身心各方面的急劇變化,青春期身心健康是成年和老年健康的基礎,在人的一生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張家港市中學生一些危險行為的發生普遍存在,且部分危險行為報告率在國內類似報道中處于較高水平。為此,筆者認為,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開展營養教育 中學生“喝飲料”、“吃甜點”、“吃西式快餐”、“不喝牛奶/酸奶或豆奶(豆漿)”、“偏食”、“不吃早餐”等健康危害行為報告率均較高,其中不喝牛奶/酸奶或豆奶(豆漿)、偏食在所有飲食相關問題中的報告率最高,高于上海市中學生平均水平[1];過去7 d內吃早餐少于1次/d的報告率也高于江蘇省青少年平均水平[2]。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偏食會直接影響營養素攝取,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如不喝或很少喝牛奶、挑食、偏食是肥胖的相關影響因素[3]。忽視早餐在中學生中的報告率也較高。有研究表明,早餐吃得好的學生明顯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質量不好的學生精力充沛[4]。應引起學校、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采取有效措施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營養知識,使他們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飲食與營養,達到平衡膳食、均衡營養的目的。
3.2 正確認識肥胖 對肥胖的態度中,“認為自己偏重”、“為減肥或控制體重而鍛煉”、“控制食物攝入”和“故意吐出食物”的女生報告率較高,顯示女生比男生更關注自己的體重和身材,這與現今社會媒體的宣傳、社會主流審美觀的導向有很大關系,很大一部分中學生以瘦為美,甚至出現以非正常手段控制體重的現象。針對這一現狀,學校應通過對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或通過其他方式幫助學生調整心態,明白盲目的減肥不僅影響身體的生長發育,還會危害身體健康,應當通過正確的方法加以判斷,同時采用正確的方法,如不吃能量過高的西式快餐、不偏食挑食、適量的體育鍛煉等手段加以控制或遵從醫囑。
3.3 加強體育鍛煉 本次調查學生的“平均每天運動時間<1 h”、“平均每天用于做課外功課的時間≥2 h”報告率均高于上海市中學生平均水平[1],高中生尤為明顯。這與中學生自我鍛煉意識薄弱,應試教育下學生的學習負擔普遍較重、課余時間少、學習上相互競爭激烈等有直接關系。學校應從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考慮,進一步加強中學生素質教育,要保證給予學生必要的體育鍛煉時間和鍛煉機會,逐步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
針對中學生存在的不良飲食行為、不合理減肥、運動鍛煉不足等健康危害行為,提示學校開展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的重要性,應對全體學生開展普遍的教育與干預,以建立有效干預機制和社會支持系統,培養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完美人格,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4 參考文獻
[1] 彭寧寧,羅春燕,朱蔚,等.上海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現狀淺析.上海預防醫學雜志,2003,15(4):163-167.
[2] 沈蕙,塍臣剛,李海,等.江蘇省青少年飲食行為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6,27(7):602-603.
[3] 趙勇,趙梅,羅建,等.重慶市某中學初中生營養不良及肥胖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5,26(12):990-991.
關鍵詞:早戀;預防;引導
2007年,我在所教的年級學生中發現有個別學生對異性的愛慕之心蠢蠢欲動,出現上課發呆、課下寫信、結伴同游的現象。怎么辦?找家長?未必奏效;直接找學生談話,學生未必懂得你的良苦用心。經過反復思考,我決定開一次班會,讓全班學生初步了解有關感情的一些問題。
班會課上,我首先在黑板上寫出“親情”兩個字,問學生:“什么是親情?”學生紛紛作答,然后讓學生用贊美的語氣讀出“親情”兩個字。接著我又寫出“友情”兩個字,用同樣的方式讓學生說出“友情”指什么,并讀出“友情”這個詞。而后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出“愛情”兩個字,讓學生說說“什么是愛情”。學生害羞地在下面偷笑不答。我解釋說:“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向往的一種情感。戀人間的愛情是純真、純正的,至善至美的,體現為雙方在各自內心形成的對對方最真摯的仰慕,并有著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身伴侶的強烈愿望。每一個具有正常情感的人,從青春期開始就會對某個異性產生這種情感,這種青春萌動是美好的??墒悄銈冋幱谇啻喊l育階段,生理、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情感、人生觀、價值觀等都沒有真正形成,所以該如何對待這個時期對異性產生的這種‘愛’的感情呢?請同學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這時暢所欲言,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經過梳理,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產生的感情屬于正?,F象,只是應該把它深深地埋在心底,讓它在心底慢慢發育,等到進入成年以后,心理、生理都已經成熟了,那個時候再正確地處理有關感情的問題,讓愛情之花在人生的旅途中綻放。
保持冷靜,理解感受
發現孩子萌生青春期戀情后,很多父母擔心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又擔心孩子出現性方面的錯誤行為給身體造成傷害,所以,常會在極端焦慮中采取不理智的做法,比如盯梢,偷看孩子的日記、手機信息等,這往往會造成孩子嚴重的逆反心理,極大影響親子間的進一步溝通。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先別慌,讓自己靜下心來,然后再尋找合適的對策。
其實,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快速發育,這給她們的心靈帶來的震蕩是巨大的。她們既有不知如何面對劇變而陷入孤獨的一面,又有渴望得到別人諒解、關懷和指導的一面。父母需要正視孩子這一精神需要,認識到青春期戀情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并主動承擔起舒緩孩子情緒壓力的責任。
在理解孩子感受的基礎上,父母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做些工作:第一,對孩子重新定位。過去的孩子在愛情方面像白紙一樣,現在開始有這方面的意識了,這標志著她在成長;第二,考慮給予情感指導。尋找機會與孩子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孩子出現了青春期戀情,但她沒有經驗,很盲目,要考慮怎么使她愿意和自己談這件事情,需要怎樣的指導,如何把自己的擔憂和經驗告訴她。家長的指導方式可以是朋友式的或是旁觀者建議式的,引導孩子把戀愛看成生命中人人都會有的一段美好的經歷,使她們慢慢學會把自己投入的感情與在學習、生活上投入的精力做出合理安排。
關注需求,廣泛交往
性,與生俱來。進入青春期,青少年對這個問題的好奇心越來越強烈,關于性的困惑和煩惱也越來越多。孩子性生理的提前發育帶動了她們性心理的發育,這是無法改變的現實。家長要敢于并善于和自己的孩子談性和愛情。父母可以幫助她們從正常的途徑獲取兩性方面的信息,幫助她們認識愛情的真正涵義。當孩子認識了愛情的真正涵義,意識到愛情中性的神圣和責任時,她們就會以審慎的態度去對待自己的欲望,用理性去護衛心中的那份美好。
青春期正是青少年情感發展的黃金時期,豐富的情感體驗,健全的情感發展,有助于她們情感世界的多元整合,有助于避免由某一情感的缺失或過度發展所導致的情感畸形。對于處于青春期戀情的孩子,父母需要不斷鼓勵孩子廣泛交往,擴大交際圈,體驗多方面的情感,如親情、友情、師生情等等。相對于老師和家長,同學、朋友間交往的感受是不同的。父母有責任幫助孩子與更多的同學和朋友正常地交往,多接觸性格不同的朋友,讓她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從而使孩子體驗多層次、多角度的友誼。在引導孩子與異性的交往方面,家長可以讓孩子明確異往的原則和禁忌,指導她們在與異往的過程中有禮貌、大方、遵從社會習俗,不過分拘謹,不過于親昵或粗暴, 盡量避免單獨活動等等。
另外,好的興趣愛好能讓孩子受益終生。父母應盡量幫助孩子學會休閑,通過多種有益的休閑活動,培養她們廣泛的興趣愛好以及高雅的情趣,可以讓她們體會到生活的豐富多彩,讓她們意識到快樂的源泉不僅僅來自某個人。
愛因斯坦說,人的差異在于閑暇時間。沒有豐富多彩的休閑生活,孩子旺盛的精力難以發泄,無聊之余,難免讓各種低級庸俗的東西乘虛而入。發展孩子廣泛的興趣愛好,能夠轉移其對青春期戀情的過分關注,也有助于克服精神上的空虛,減少青春期的生理變化給她們帶來的較大波動和沖動。
反思自己,和諧關系
做父母是需要不斷反思和學習的。在孩子出現青春期戀情時,家長可以對自身做這樣一些反思:你們夫妻之間的關系是否和諧融洽?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自己有沒有盡到責任?對孩子學習之外的其他感受和經歷是否了解?是否在孩子面前過分強勢?是否尊重孩子的感受和尊嚴?常言說,身教重于言傳,示范重于說教,父母對自身問題的關注,是解決問題的好的開始。很多父母出現“早戀恐懼癥”所表現出來的正是自己的緊張和焦慮,是父母沒有解決好自己這方面的問題,結果不僅傷害孩子純潔的感情,使孩子產生不滿與憤懣,還極有可能將非早戀的孩子逼迫成為早戀。
當孩子被一直被信任,被積極關注,被寄予很大希望,她就會信心大增,發生積極的改變。正如羅森塔爾所說:“一個人,經常被看成什么樣,經常被說成什么樣,經常被怎樣對待,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變成現實。”處于青春期戀情中,家長和孩子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父母從無所適從、惱羞成怒轉變為保持冷靜的時候,從被動應對修煉到主動覺察,悉心傾聽的時候,從無奈接受成長到發自內心接納的時候,孩子的改變也就開始了。
關鍵詞 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
青少年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中華復興的希望,肩負著實現“中國夢”的歷史使命,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僅直接影響著其自身的學習、生活,而且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因此,青少年兒童體質健康如何直接是關系到我們國家興旺發達的重大事件,同時也是研究現代人類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對山西青少年兒童進行體質健康監測,并對其身體素質發展現狀及規律進行研究,以便掌握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展特點,促使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為相關職能部門制定一定的政策、法規提供理論依據。
一、研究對象
根據山西省的地域特點,選取了晉北(大同市)、晉中(太原市)、晉南(運城市)三地城市與鄉村學校7~18歲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其身體素質進行了監測。共選監測對象9600人,其中城市與鄉村男女生各2400人,三個地區各選取3200人;不同年齡段各200人(城男50人,城女50人,鄉男50人,鄉女50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通過電子網絡、CNKI資料文庫以及體育學術期刊等途徑,查閱有關國內外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相關文獻資料,并對其進行整理分析,為本研究的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2.測試法
從2010年5月開始,分別對山西省運城市、大同市和太原市三地城鄉小學、中學的7~18歲學生9600人,根據國家體質健康監測要求進行統一體質健康檢測。選擇了50m、立定跳遠、斜身引體(小學男生)、引體向上(初中、高中男生)、一分鐘仰臥起坐(女生)、800m(初中、高中女生)、1000m(初中、高中男生)、50m×8折返跑(小學生)、坐位體前屈和握力等指標作為身體素質的測試內容。
3.數理統計法
運用Excel2003與Spass3.0軟件對獲得的原始數據進行常規的統計處理以及關聯度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展現狀分析
表1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城鄉差異性比較
從表1可以看出,山西省城市男女生的速度素質均優于鄉村男女生;城鄉男女生的下肢爆發力素質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腰腹肌力量優于鄉村女生;城鄉小學男生的速度耐力基本相同,城市小學女生的速度耐力不及鄉村女生;城鄉男生的耐力素質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耐力素質不及鄉村女生;城鄉小學男生上肢力量素質基本相同,城市男生的上肢力量素質不及鄉村男生;城鄉男生的最大力量素質基本相同,城市女生的最大力量素質優于鄉村女生;城市男生的柔韌素質不及鄉村男生,城市女生的柔韌素質不及鄉村女生。
2.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比較
表2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
比較(城男)
注:*表示呈顯著性差異;**表示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握力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其余7項均呈現差異性。50m:三個地區差異不太明顯;立定跳遠:大同與太原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斜身引體: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8折返跑: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1000m:大同與太原、運城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太原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其中運城與太原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3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
比較(鄉男)
注:*表示呈顯著性差異;**表示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表3中可以看出,在握力上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50m:太原地區與運城、大同均有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其中大同與太原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斜身引體: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引體向上:其中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8折返跑:其中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1000m:太原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其中運城與太原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4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
比較(城女)
注:*表示呈顯著性差異;**表示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表4中可以看出,在一分鐘仰臥起坐上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均沒有顯著性差異;50m: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8折返跑: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800m: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握力:太原、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有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太原、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表5山西省不同城市鄉村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差異性
比較(鄉女)
注:*表示呈顯著性差異;**表示呈非常顯著性差異
從表5中可以看出,在一分鐘仰臥起坐上,太原與運城、大同地區之間均有顯著性差異;大同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50m: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立定跳遠:太原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50m×8折返跑: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800m:太原、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太原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握力:太原與運城地區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坐位體前屈:運城與大同地區之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
3.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發展規律
從上述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山西省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的發展規律,男生雖然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長和提高,但是,其增長與提高的速度并不是直線式的,而是波浪式的。女生由于性別的差異與男生有所不同。但是,在7-18歲的男女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就其增長速度來看,均出現了兩個“高峰期”。這兩個高峰期的出現均因年齡、性別和項目的不同而不同。青春發育期前,男女生的身體素質發展無顯著性差異。因此,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在7-9歲這個年齡段身體素質增長速度相對較快,年增長率出現了第一個“高峰期”。11歲之后出現了緩慢的增長趨勢。男生與女生不僅在身體形態、生理機能上出現了較大的差異,而且身體素質的發展也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尤其是女生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年增長率的第二個高峰期,女生的一分鐘仰臥起坐不論在哪個年齡段,均沒有較大的差異;50m跑、立定跳遠女生在13歲,男生在14歲,又出現了快速增長。
四、結論與建議
1.青少年兒童身體素質的發展與其生長發育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同的身體素質都有其不同的快速增長期,即“敏感期”。而且男女生的快速增長期時間不同,男生為7-14歲,女生為7-13歲。老師應該在孩子的“敏感期”,促使身體素質快速發展。
2.13歲以后,由于女生增長速度明顯減慢,甚至停滯或下降;男生還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這樣男、女生之間的差距就越來越大。到達17歲之后這種差異趨于穩定。這是由于生長發育進入青春期后性腺活躍的結果,因而,應該特別關注青春期女生的體育鍛煉,一定是適宜的負荷。
3.城市學校體育教學中應適當加強學生耐力、柔韌與最大力量的練習;鄉村學校體育教學中應適當加強學生速度、快速力量的練習。
――――――――
參考文獻
[1]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2004年監測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許良.我國青少年各個時期5項身體素質發展的動態分析.體育學院學報,2005,24(1).
[4] 周榮寶.寧波市青少年身體形態與運動素質發展趨勢的研究[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2).
[5] 劉新華,張建,蔡睿.對上海、東京兩地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影響因素的比較分析.中國體育科技,2009,45(6).
[6] 茍波,陳佩杰.青少年身體形態發育特征及運動對發育的影響.體育科研,2004(4).
[7] 李宜南,萬平,赫忠慧.北京大學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果分析報告.體育科學,2005,25(2).
關鍵詞: 免費男幼師生 德育 思索
一、背景綜述
為鼓勵優秀男生當幼兒園教師,解決幼兒園師資隊伍性別結構失衡問題,江蘇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工作將率先從招收培養幼兒園男教師開始。免費幼兒師范生實行定向招生、定向培養、定向就業一體化,參加提前批次錄取,入學前與錄取學校和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簽訂協議,承諾畢業后從事幼兒園教學工作不少于五年。免費幼兒師范生在校學習期間免除學費,免繳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回生源所在省轄市,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安排到公辦幼兒園任教,確保有編有崗。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全省每所幼兒園擁有1名以上男教師。
二、政策解讀
學前教育是關系一代人健康成長的重要教育階段,在教育發展的新時期被定義為“奠基教育”,在世界范圍內正日益受到廣泛重視。但是不容回避的是,目前幼兒園中男教師的嚴重匱乏正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現象。男幼師從事學前教育工作,具有女幼師所不具備的優勢,有利于幼兒形成健康、平等的兩性觀念,培養幼兒剛毅和勇敢的品質,對于促進幼兒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基于此,國家不惜花重金培養這批男生,期望能吸引到真正優秀的學生,五年后用其所學獻身幼教事業,成就學前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三、現狀分析
我校接收的117位免費男生,大多來自蘇南,學生整體素質較高,是職業學校從未有過的優秀生源。他們文化基礎相對較好,反應敏捷,思維活躍,有較好的學習習慣。然而,他們也存在一些問題:(1)制度上的優越使得他們沒有后顧之憂;(2)家長的寵愛使得他們的錢包總是鼓鼓的;(3)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使得他們無所事事;(4)眾多的女生使得他們眼花繚亂;5.數門專業技能課使得他們發揮不出學習的優勢。所有這些,導致這批男生們在入學后不久就無心學習,精神渙散,一時間讓老師、家長和學校失望至極。
面對現狀,作為與這批學生直接接觸的德育工作者,我陷入了沉思。也許我們不該一味地指責這批孩子,而是應該站在他們的角度體會他們的處境。
初中畢業,正值青春期,叛逆、敏感是必然的;在這個階段,出現厭學、貪玩、早戀也都是正常的。對一般學生來說,經歷這些沒什么大不了,因為,有學校、家長的監督,有升學和就業的壓力,逼迫他們不得不學。然而,對于這批免費男幼師生來說,這一切都不是問題。遠離家長、文化課要求松、沒有升學的壓力,甚至國家連工作都已幫他們落實:公辦在編。一個人需要有多么強的自控能力,才能在自己十五、六歲時就擁有一切“特權”后,還能不放松對自己的要求,還能不為外界的誘惑動搖,還能積極進取、拼搏奮進?當然,在這一批男生中,也有部分學生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明白不能辜負國家的培養、家長的期盼。但畢竟只是少數,這些學生的責任感是值得我們欽佩的。
換位思考之后,我確立了自己的德育準則:引導這批免費男生樹立責任心,發現自己優勢的同時找出劣勢,將目光放遠,確立自己的各級目標。為此,我在班級中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1.和學生一起解讀江蘇省《關于開展師范生免費教育試點工作的通知》,讓學生明白國家花重金培養他們的良苦用心。
2.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組織男女生暢談彼此在學前教育工作中的優劣勢,讓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也明確自己的劣勢,從而引導他們不斷地彌補不足、完善自身。
3.邀請我校已經畢業的男幼師生到班級做客,與學生交流他在工作上遇到的問題,激勵他們利用在校期間的學習,夯實基本功,為今后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4.利用學生到幼兒園見實習的機會,指導學生與小朋友接觸,激發學生對幼教事業的喜愛,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幼兒園教育中的問題,并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
5.定期組織男生基本功大比武,邀請校領導、家長和鄰班同學來觀摩,激勵每位男生在各門功課都合格的基礎上,發展專長。
【關鍵詞】 肥胖 兒童 瘦素 脂聯素 體質指數
中圖分類號:R153.2文獻標識號:B文章編號:1005-0515(2010)09-061-02
肥胖是在遺傳和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機體的能量攝入大于消耗量,能量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以致于體重過度增加所引起的營養失衡性疾病。肥胖對機體的危害不只表現為機體脂肪儲存增加,更主要的是脂肪組織可以分泌多種有生物活性的物質,影響機體的內分泌功能[1]。瘦素(leptin,LEP)和脂聯素(adiponectin,ADIP)即是由脂肪組織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本研究對青春期兒童體內瘦素和脂聯素水平進行了測定并對它們與體質指數的關系進行了分析。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按照《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篩查分類標準》[2], 篩查初中二年級學生,選擇其中13~14歲符合肥胖標準的兒童,同時按照1:1的比例選擇同班級、同性別、年齡相差不超過0.5歲、身高相差不超過一個標準差的體重正常兒童作為對照,排除患有糖皮質醇增多癥、甲狀腺功能低下和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肝腎慢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減肥藥物者。共獲取兒童73對,其中男生39對,女生34對。
1.2 方法
1.2.1 人體測量 按《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3]測量方法測身高、體重,并計算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BMI=體重(kg)/身高(m)2)。
1.2.2 血清的制備與瘦素、脂聯素的測定 隔夜禁食12h,采集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室溫下凝固后,離心提取上清。瘦素測定采用放免試劑盒(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用GC-600γ計數儀進行計數;
作者單位: 1. 河南省焦作衛生學校預防醫學教研室, 焦作 454100; 2. 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作者簡介: 陳新嶺(1969-), 女, 河南輝縣人, 講師,研究方向: 婦幼營養。
脂聯素采用ELISA試劑盒(深圳依諾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定,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操作方法進行。
1.3 統計分析 用SPSS12.0軟件進行資料分析,對資料進行正態性檢驗,非正態分布資料進行自然對數轉換為正態分布,2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兩變量之間相關分析用pearson相關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肥胖兒童與體重正常的對照組兒童各指標比較(見表1)
由表1可見,肥胖組兒童年齡、身高與對照組比較均無差異;瘦素水平肥胖組兒童血清水平高于對照組兒童,血清脂聯素水平肥胖組低于對照組兒童,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2.2 瘦素、脂聯素與體質指數的相關性(見表2)
由表2可見,肥胖組瘦素和BMI呈正相關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瘦素是由脂肪組織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質,目前比較肯定的生理功能是瘦素可以和下丘腦的瘦素受體結合,使進食減少,能量消耗增加,導致體重減輕[1]。但大多數肥胖都體內瘦素水平是高于正常體重人群的,且瘦素水平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4],本次在青春期兒童中的研究結果和其一致。大多數肥胖者體內瘦素表達為什么增加,以及瘦素表達增多會對肥胖者產生何影響,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脂聯素是由脂肪細胞分泌的最豐富的一種細胞因子,目前的研究發現它可能是一種保護性蛋白,可能具有抗炎、抗糖尿病和抗動脈硬化的作用[1]。但在肥胖者體內脂素的含量是降低的[5],本研究結果和其一致。脂聯素的表達在肥胖者體內為什么會減少,脂聯素對機體產生保護作用的機理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名道. 脂肪細胞產物與肥胖和代謝綜合征[J]. 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3, 19:161-163.
[2] 季成葉. 中國學生超重肥胖BMI篩查標準的應用[J]. 中國學校衛生, 2004, 25(1):125-128.
[3]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 2005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8-23.
1.1對象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樣方法,調查江西省某中等衛生學校二年級醫學生。發放問卷345份,收回299份。根據量表手冊,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視為數據不可信,剔除55份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最終得到有效問卷244份。其中護理專業116人,均為女生;非護理專業(涉及藥劑、康復、檢驗、影像等專業)128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89人,經檢驗,男女生在年齡、年級、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及方法采用MHT進行調查。MHT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學科研究人員根據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進行修訂而成。本測驗按焦慮情緒所指向的對象和由焦慮情緒而產生的行為進行測定。量表由1個效度量表和8個分量表構成。8個分量表分別為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恐怖傾向。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視為數據不可信。分量表標準分大于8分或總量表標準分大于64分者被認定為被試者在分量表因子或總體上存在心理障礙(即過度焦慮)。該測驗表的折半信度為0.91,在2周內進行重測,重測信度為0.85,效度為0.71。研究者利用自習時間在教室內向學生發放問卷,解釋調查目的和答題要求,問卷由學生自行填寫,不要求署名。問卷填寫完畢由班干部負責收回。1.2.2統計學方法將問卷編號,錄入Excel并整理數據,將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中等職業醫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總體檢出率學習焦慮161人(65.98%),對人焦慮23人(9.43%),孤獨傾向9人(3.69%),自責傾向56人(22.95%),過敏傾向57人(23.36%),身體癥狀48人(19.67%),沖動傾向10人(4.10%),恐怖傾向14人(5.74%)。總體上過度焦慮的學生檢出率為2.05%。
3討論
3.1中等職業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本研究調查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等職業醫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總體檢出率只有2.05%,低于周建國[1-4]調查結果;與張香云[5]調查結果(2.6%)相近,高于宮振宇等[6,7]的調查結果,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8]。10年前,我國的一項大型調查研究發現我國高中生有異常及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為17.3%[9],而近年的一項調查也發現,有15%左右的中等職業醫學生存在心理和行為問題[10]。因此,總體上來說,本組研究對象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而不同研究的心理問題檢出率差異很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學校類型和學生素質的差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的差異,專業類型的差異以及調查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的差異,等等。本研究還發現,各因子中學習焦慮的檢出率最高,總體達到65.98%,尤其以護理專業學生更為突出(72.41%),而且主要發生在女生身上。有關學習焦慮問題,徐曉青[11]的調查結果為46.5%,趙建平[7]調查結果為44.2%,張香云[5]的調查結果為50.5%。說明中等職業醫學生存在嚴重的學習壓力和學習焦慮問題。究其原因:第一,從初中生到中職生,從初中的基礎學科學習到中職的專業學科學習,不少中職生對這一角色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適應,導致學習困難。第二,中職生的學習課程涉及多個新的專業方向領域,對知識和技術具有較高的要求,某些專業課的學習難度較高,多數中職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導致學習困難,同時還面臨各種職業資格考試,學習壓力和考試壓力較大。第三,中職學校的管理依然延續初中的集中管理和封閉管理,導致學習和生活氣氛壓抑。第四,多數中職生本身學習成績就比較差,因對高中教育無望而來參加中職教育,因此初中時期的學習困難和厭學情緒一直延續到中職學校。
3.2中職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專業和性別差異
本研究結顯示,護理專業學生在學習焦慮和恐怖傾向上高于非護理專業。張文靜[12]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某中專護理專業學校學生進行測查發現,除了軀體化因子外,其他9個因子護理專業學生均高于全國常模。晏志勇等[13]的調查也發現,中專學校護理專業學生SCL-90所有因子分及總分均高于全國常模。此外,尼春萍[14]的研究發現,護理專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中專層次的護理專業學生比專科、本科層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差。原因可能是護理專業學習和工作性質要求他們參加高強度的護理實習,同時,上課內容和實習接觸到一些病人健康和致命疾病等方面的內容,造成學習壓力和心理恐懼感。此外,護理專業還面臨護士職業資格考試方面的壓力。本研究還發現,男生孤獨傾向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因子分女生高于男生。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比男生要差,這一結果與其他多個研究[15-17]結果一致。中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比男生差的原因:首先,部分家庭還存在重男輕女現象,父母對男女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女生在自尊和社會支持方面不如男生;其次,中職女生正處于典型的青春期階段,女生的生理活動特點決定這一時期女生心理更容易出現波動和異常;再者,女生和男生的一些氣質性差異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相比于男生,女生更為敏感多疑。本研究還發現,男生孤獨傾向較女生更高,這可能與醫學類中職學校男生比例小,男生人際交往范圍較小有關,也可能與醫學類學校中女生已經形成自己的圈子導致男生難以融入有關。
3.3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