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网站_自拍偷拍欧美日韩_成人久久18免费网址_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1

首頁 優秀范文 通信電源概念

通信電源概念賞析八篇

發布時間:2023-07-20 16:25:00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8篇的通信電源概念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通信電源概念

第1篇

Abstrac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the power to become the necessities of our lives, and ubiquitou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take convenience for our life, our live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lorful, the reason have to be attributed to 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which is the guarantee of the entire communication network energy.Key words: communication power; problems; recommendations

中圖分類號:E96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在通信系統中,電源象征著通信系統的“心臟”,是給各個設備提供動力的重要環節。從平時系統的運行角度來看,通信電源似乎顯得并不十分搶眼,但從微觀和電源專業本身來看,從確保通信質量、生產安全和財產安全的角度提出密切關注通信電源的運行管理,極具重要意義。本文根據通信電源的特點、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具體的在通信電源運行管理中,保障通信生產質量和安全的措施和做法。

一、通信電源概述  從遠古時代以來,陽光、空氣、食物和水一直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必需品,而今在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時代,電也已成為人們的必需品。正是由于通信系統的安全優質運轉,無處不在的通信電源則是堅實的基礎和根本保障。實施集中監控管理是網絡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是現代通信網的要求,也是企業減員增效的有效措施。各種電源設備要智能化、標準化,符合開放式通信協議。若電源系統不能輸出規定電流,電壓超出允許波動范圍,雜音電壓高于允許值時間并持續10s以上者均判定為系統故障。原交流系統中的電壓、頻率或波形畸變超出規定范圍持續時間大于60s者均判定為故障。為此,要保證通信電源系統的可靠性,有條件的通信部門應盡量從兩個不同的地方引入2路市電輸入,并設置2路市電電能自動倒換裝置;所用設備要選用可靠性高的高頻開關整流設備,采用模塊化、熱插拔式結構以便于更換,并合理配置備份設備。任何新技術、新設備未經充分驗證、試運行前均不得進入供電系統。為了盡量縮短設備的平均故障修復時間,要經常分析運行參數,預測故障發生的時間并及時排除。還要提高技術維護水平,采用集中維護、遠程遙信、遙測維護。在實施過程中,要以可靠性、實用性為基本原則,宜簡勿繁。 

二、通信電源的現狀問題

2.1供電系統的現狀。通信電源是通信系統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計目標是安全、可靠、高效、穩定、不間斷地向通信設備提供能源。通信電源必須具備智能監控、無人值守和電池自動管理等功能,從而滿足網絡時代的需求。通信電源系統由交流配電、整流柜、直流配電和監控模塊組成。

2.2通信電源設備的更新換代。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特別是功率器的更新換代,新型電磁材料的不斷使用,功率變換技術的不斷改進,控制方法的不斷進步,以及相關學科的技術不斷融合,通信電源在系統的可靠性、穩定性,電磁兼容性,消除網側電流諧波、提高電能利用率、降低損耗、提高系統的動態性能等等方面都取得長足的進步。

2.3現行通信電源的電路模型和控制技術。目前通信電源的變換電路拓撲結構主要采用雙單端電路,半橋電路和全橋電路,各有優缺點。一般認為,在中、小功率場合,采用雙單端電路或半橋電路是適宜的;在大功率場合則采用全橋變換電路。

三、重視通信電源的管理要加強運行管理,減少通信事故,預防、杜絕惡性事故發生;對于龐大的設備資產,要科學使用。優化組合;在抓節能降耗方面,電源專業有著很大責任,需加強管理;要抓好通信電源、機房專用空調和環境監控系統的完善研究推廣應用,抓好通信電源的維護規程、技術規范和安全操作等方面的研究與推廣應用;要進行電源專業維護體制改革的研究與推廣;要對新的先進供電技術與設備進行應用驗證研究,防止盲目性;要培養及配備有一定水平的通信電源管理、維護專業技師。我管道通信企業內部應建立具有高水平、高素質的通信電源技術維護中心及維護隊伍。

四、具體應對措施

4.1保持通信電源系統穩定對策

(1)選用高可靠電源系統。電源系統是否穩定,關鍵在于設備是否可靠,設計是否合理。一套電源設備只有在原理設計合理、設備選用可靠的情況下,才能確保其穩定性。由于以前的電源系統多采用分立電子元件,如可控硅等元件,給運行維護帶來很多不便。高頻開關電源具有體積小、噪聲低、效率高、功率因素高、動態性能好、均流特性好、可靠性高、可帶電熱插拔、電磁兼容性極好、對電網污染小的優點,必將取代相控整流器,此外,還易于監控、擴展、實現“N+1”備份的功能。選用安全、穩定的硬件設備是實現通信電源可靠性的第一要素,合理的接線方式也非常重要。為了保證電源系統的獨立性,每套通信設備的兩路電源分別接到高可靠電源系統的獨立直流母排上,每個直流母排上的輸出端均帶有隔離裝置,即雙電源/雙母排概念;而蓄電池分別接入各自母排,組成完全獨立又互不干涉的獨立供電系統。 (2)建立通信電源監控系統。為了保證通信系統的暢通,提高設備運行水平,盡量縮短維修時間,使系統管理由局部、臨時監測,變為系統、全天候管理,必須實施監控。通信電源監控系統是對通信設備進行遙測、遙信和遙控,能實時監視和顯示其運行參數,自動監測和處理系統各種故障的設備,并且還能監測機房溫度,并根據環境溫度實時對蓄電池浮充時進行溫度補償。

(3)加強人員培訓管理工作。現代電源技術大量應用電力電子半導體器件,采用自動控技術、計算機技術、電磁技術的多學科交叉技術,是現代電力電子的具體應用。積極讓專業人員參與、把關工程設計,方案審查,工程實施、竣工驗收;加大培訓力度和搞好技術練兵;積極讓專業人員學習新的專業知識;積極引進高素質的電源專業人才等各方面來實施,確實提高維護水平。

4.2通信電源的日常維護和檢修

通信電源是通信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們常把它形象的比喻成通信系統的心臟,況且再好的設備也有壽命期,也會出現故障,所以電源系統的日常維護與檢修就顯得尤為重要,不要因為高智能、免維護就忽略了本應進行的預防與維護工作。下面從主機和電池兩個方面的維護給以簡要敘述: (1)主機。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對主機的維護主要是防潮、防塵與定期除塵,在除塵時要注意檢查各連接件和插接件有無松動工接觸不好的情況;對主機出現擊穿、斷保險或燒毀器件的故障,一定要查明原因并排除故障后,重新啟動。 (2)蓄電池。由于蓄電池能供給通信設備純直流,又不受市電突然中斷的影響,工作可靠,所以在我們電力通信部門得到廣泛的應用。但蓄電池是一種化學反應裝置,內部的化學反應既看不到又摸不著,并且日常維護中的缺陷不會立即反映出來,看起來維護工作很簡單,但真正要維護好卻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我們維護人員都要認真負責,加強管理,使電池經常處于良好的狀態。 我們維護的蓄電池大體上分三種:一種是固定型防酸鉛酸蓄電池(普通型)。這種電池存在著許多缺點,所以這種電池將逐步淘汰。另一種是閥控式密封鉛酸電池。它在維護中不需要添加蒸餾水和測量電解液的比重、溫度,維護方便,能量密度高,基本無酸霧逸出,可任意放置等優點,所以被廣泛的采用。第三種是富液式膠體電池。由于這種電池性能指標較好,所以日常維護以測電池的電壓為主,來發現各電池間電壓是否均勻和有沒有落后電池。 為保證電池的安全使用,平時電池的運行方式是與充電器并列運行,處于浮充狀態,要使電池在浮充狀態下保持滿容量,我們在維護工作中應注意: ①電池不可過放電,放電后應立即充電,同時不應經常充電不足,也不應經常充電過量,冒氣劇烈。②對閥控密封電池檢查極柱安全閥周圍有無酸霧逸出,連接有無松動和腐蝕,殼體有無滲漏和變形。對普通型電池調酸時不可將水到入硫酸內,液面要高出極板1―2CM,液面低時要注意加水。柱頭等零部件應經常保持一層凡士林,如有氧化物必須刮除。③電池事應保持清潔,事內干燥,通風良好,避免陽光直射電池。室內嚴禁存放食品和易燃,易爆,易腐蝕物品,更不能將任何明火帶入。④做好日常維護運行記錄,在電池上不準存放任何金屬物品,以免發生短路。

參考文獻: 

[1]樊勤.通信電源的管理與應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6(3). 

第2篇

2014年,在運營商的大規模集采以及眾多數據中心的建設中,突破電氣均大有斬獲,突破電氣技術支持中心總監魏琪日前在接受《通信產業報》(網)記者的采訪時表示:“市場對末端配電產品的需求日益變化,智能、節能是通信行業發展的大趨勢,基于對產品技術的積累,突破電氣未來還將對PDU產品的概念不斷細化,推陳出新。”

創新智慧配電

在突破電氣的工業品板塊,智能PDU產品占據其業務量的首位,其智能PDU產品在市場上的占有率超過10%,成為領導品牌。

作為高能耗的大戶,通信基站和數據中心對配電系統的要求都隨著技術的發展、設備的更新換代越來越高。目前,通信基站的數量以及規模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斷增加。同時,數據中心更加趨向高密度、大型化。據相關機構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16年,超過100個機架以上的數據中心在整個數據中心市場中的占比將超過60%。

在基站和機房里,用電設備的密度和復雜度提升的同時,要保證設備用電運行的可靠和可控,用于保障設備用電安全和管理的PDU正從基本功能型加速邁向智能型產品。

正是意識到末端配電的智能化是創新的關鍵所在,近年來,突破電氣為通信行業的基站與數據中心等大、中、小型機房研發了一系列智能化的末端電源產品和解決方案,實現對用電系統的全面、專業的智能管理。其最新一代的遠程智能PDU更是打破了距離和地域的限制,可遠程監控數據中心設備用電狀況。

在對用電設備進行實時監控、安全預警、智能管理的基礎上,魏琪透露,未來,智能PDU產品將從“一控多”向“一控一”演進,提供更多種類的、定制化能力更強的計量型、分位計量型、可控型的智能PDU產品。除了提供總線計量的功能外,還提供分位計量功能,對每一支路的輸出可見,可以為管理者提供更為精準的用電測量、統計與分析,進而為能耗的優化提供直觀、準確的依據。

雙路ATS“利舊迎新”

ATS(雙電源自動轉換)PDU是突破電氣工業產品板塊的另一大組成部分。

對于重要的通信基站和數據中心來說,ATS PDU是其用電保障的關鍵模塊。近年來在數據中心的建設中,越來越意識到雙電源切換的重要性,通過兩路供電保障在供電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進行切換,從而保障用電設備及業務的連續性。

針對數據中心在電源功能選擇上的專業性與針對性,突破電氣推出了具備ATS功能模塊的PDU產品,讓用戶依靠這一產品來簡化管理維護過程中的問題。在雙路供電的環境中,通過監測電源運轉的同時,對相應邏輯進行判斷,從而在出現供電問題時,雙電源提供冗余選項,在最快速度切換電源后,保障將損失降至最低點,加強了機房供電的靈活性與可靠性,同時供電系統的維護成本進一步降低。

但是必須看到,近年來,在供電架構的創新方面,一直不斷涌現新的思潮,高頻UPS、低頻UPS、高壓直流、低壓直流等等多種電源設備不斷推出,特別是高壓直流電源在通信行業的應用獲得巨大突破。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中心里,均已大規模使用高壓直流電源。而在運營商2014年的集采中,高壓直流電源也全面取代傳統UPS,成為首選。

眾所周知,通信電源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相當慢,必然使得已在使用中的大量傳統UPS電源與新建或改造后引入的高壓直流電源同時存在。新舊設備共存,讓管理者面臨不能棄之不用、又無法協同管理的尷尬局面。

基于這些方面,突破電氣對其ATS PDU產品進一步改進和優化,推出其獨有的可實現傳統UPS電源與高壓直流電源協同管理的新型雙路ATS PDU設備,通過硬件、軟件與控制層面的創新,可實現毫秒級的無縫切換,保障設備用電的同時,進一步提升數據中心的節能水平,同時對數據中心的既有投資有效保護。

專注與變通

諸如此類,突破電氣帶來的一系列獨樹一幟的創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為通信電源管理與節能帶來更多助力,相信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這些產品將大有用武之地。

第3篇

【關鍵詞】電力通信網;運維;專業管理

1.引言

隨著縣級電力信息網近幾年的建設,縣級通信網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成了光纖通信環網的新格局。如何做好現行的縣級電力通信網的運維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本文以漣水縣電力通信網運維管理的一些實踐做法為基礎,希望能為縣級通信網運維管理工作的標準體系建設及規范化管理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2.管理目標

2.1 目標描述

縣級電網對通信網的依賴度越來越高,依托通信網建成了一大批具有重要意義的網絡基礎設施和信息系統。對于通信網運行維護來說,主要目標包括:保證SDH傳輸網可靠地不間斷地提供數據傳輸的平臺;保證調度自動化數據等實時業務不間斷地可靠傳輸;保證調度電話、行政電話的暢通與安全;保證通信設備及通信光纜的安全、可靠運行;保證通信站良好的運行環境。

2.2 管理范圍

通信網運行維護包括以下工作:公司本部及所屬變電站、微波站、農村供電所的SDH、PDH光通信設備;PCM接入設備;E1轉以太網網橋設備;通信電源及蓄電池;通信網監控設備(OTDR、光開關、RTU等采集終端)等;公司所屬各通信站點之間的各類通信光纜:地埋、普通架空以及ADSS光纜共計約600公里;公司SDH、PCM及通信電源網管的硬件和軟件;公司通信網實時監控系統的硬件和軟件。

2.3 指標體系

漣水縣供電公司已經建立的指標體系結構主要分為基礎統計指標(統計周期等)、基礎運行指標(缺陷處理數量等)、衍生指標(月平均運行率等)。

3.專業管理主要做法

3.1 組織機構

電力通信網運維由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歸口管理,由專業運行維護服務隊伍——二次系統運維班負責整個通信系統的日常運行和具體維護工作。二次系統運維班全體人員必須具備通信運行和通信檢修的能力。

3.2 工作流程

在通信運行維護工作中分為三個流程:運行流程、檢修流程以及缺陷管理流程。

在運行流程中,通信值班人員以及正常進行設備巡視的人員要能夠及時準確的發現告警,進行分析判斷,確定故障內容后向班長匯報,班長根據故障內容作相應匯報后,立即協調組織搶修隊伍到現場進行搶修。在這個流程中,要求值班人員以及正常進行設備巡視人員認真仔細地做好設備監視,并果斷準確地判斷故障,班長要迅速地組織搶修。本流程中的關鍵節點為:“有無告警”以及“現場搶修”。“有無告警”要求對告警進行準確判斷,要有告警發生后會發生相關告警的概念,是否誤告?告警是否既出現設備工作指示燈異常,同時又反映在網管和通信網監控系統中?通過對不同告警表象的判別,診斷出故障源。“現場搶修”要求搶修人員能迅速有效地進行故障處理,這涉及到工作人員對設備的熟悉情況,現場的技術圖紙資料是否齊全,相應的備品備件的齊全并帶往現場,遇到突況能否果斷地處理,能否協調一致地展開工作等等。

在通信檢修流程中,主要工作內容是日常的通信檢修,包括光通信設備檢修(光功率測試,光口清洗,E1測試等),光纜檢修(衰耗測試等),通信電源檢修(蓄電池測試、蓄電池核對性充電電試驗)等。本流程的關鍵節點是:“有無備用通道”和“設備檢修”。有無備用通道關系到檢修時通信業務是否不間斷服務。在檢修中,我們要想方設法地保證通信業務的正常運行,那么這個備用通道就是保證。現在我公司所有的變電站都接入在環網中,所以單段光纜及單個光口的檢修不會影響到業務運行,而在通信電源檢修中,這里的“備用通道”就可以理解為“備用模塊”、“旁路供電”等含義,總之就是要保證通信業務的正常。“設備檢修”環節就是要保證工作中安全、準確、迅速地進行設備的修試,在此無需贅述。

在通信缺陷管理流程中,主要內容是通過日常的巡視、測試等得到的數據和現場,分析得出設備的缺陷,進行及時有效地處理。本流程的關鍵節點是:“發現缺陷”和“缺陷消除”。在“發現缺陷”環節,通信專業人員要能根據現場的各種表象、測試數據進行分析判斷,還有的還要結合以往的歷史數據,這就需要專業人員對設備比較熟悉,對業務要精通。

在各流程中,形成的記錄采用在通信網監控系統里記錄和紙質記錄結合方式共同進行。

3.3 規章制度

針對電力通信網的運維管理,公司先后出臺了《漣水縣供電公司電力信息通信網實時監控系統運行規程》、《通信機房管理制度》《、通信機房定期巡檢制度》、《通信設備定期檢測制度》、《通信站應急故障搶修制度》、《通信電路設備檢修申請管理規定》、《崗位責任制》、《設備專責制》、《交接班制度》、《通信人員崗位培訓制度》、《安全消防及保密制度》、《微機管理制度》、《工具、儀表、備品備件及技術資料管理制度》、《漣水縣供電公司光纜線路運行管理規定》等相關規章制度。

3.4 績效與度量

如何對工作進行有效的度量是工作進行持續改進和成功的保證,運行維護工作也非常需要度量體系來有效的指導運行維護工作的進行。

漣水縣供電公司結合運行維護質量測評制度來對工作進行度量和績效評估。我們從系統設備投入運行開始,就開始了質量統計、分析和檢查工作:貫徹執行漣水縣供電公司通信網運行維護質量評測制度;在質量監督檢查工作中,嚴格要求,堅持原則;經常檢查各項主要維護質量指標完成情況,及時了解質量問題,組織落實改進措施;按期開展檢查工作,做好檢查記錄,對檢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督促處理盡快完成。

運行維護質量的主要目標有:通信電路檢修停役申請單內容正確率100%;光纜定期巡視檢查消缺率100%;微波電路運行率≥99.95%;交換機運行率100%;光纖電路運行率≥ 99.98%;電源設備投運率100%;會議電視和會議電話開通率100%;通信監控系統運行率100%;電網事故時通信保持率100%;通信服務完成及時率100%

通過對質量指標的具體落實和細化可以對維護工作進行較好地對度量。考慮到運行維護工作度量工作的復雜性和工作量,漣水縣供電公司采用了靈活的兩級度量方式進行具體的度量工作,度量信息通過班組自查和部門檢查方式結合進行。

在對專業人員工作績效的考核上,我們從以下個八個方面開展評價與管理:(1)做好通信設備、通信光纜、電纜線路的運維工作;(2)做好電視電話會議調試及通信保障工作;(3)做好通信修理、技改項目的實施工作;(4)做好通信運行方式安排及電力通信網規劃工作;(5)做好各項記錄、報表、專業資料及評價工作;(6)技術培訓、學習及技術革新;(7)參加公司、部門、班組的各項活動;(8)按要求完成上級交辦的其他工作任務。

3.5 技術支持

2006年初,漣水縣供電公司建成投運了PWCC型縣級電力信息通信網實時監控系統。該系統對通信專業科學規范化管理以及提升運行維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能夠實時監視我公司所轄所有光通信設備和公司近600公里的各類光纜的運行情況;具備從光設備告警到光纜測試實時聯動功能;能夠監控公司本部通信機房、微波站機房的環境、視頻等信息。除此之外,該系統還具備運行日志、電路管理,報表生成以及資源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功能,其實用性較強。

4.評估與改進

運行維護體系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對維護現有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設置具體度量指標中一定要注意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對具體工作的指導性。其次在度量工作中比較重要的是需要有相關的制度保證和人力資源保證。

公司重點根據《淮安電力調度機構通信專業管理先進性評價內容》對通信專業維護工作開展全面評估,其分為三個部分:必備條件(3條);重點工作(4條);指標體系(11條)。

在評估中,我們發現了漣水縣供電供電公司電力通信運行維護存在以下問題:(1)需通過加大投資,對通信網絡(含光纜、設備等)升級改造,提升網絡性能,滿足發展需求,提升運行質量;(2)需對通信站進行整改,尤其是中心站,合理通信設備布局,改善通信設備運行環境;(3)加強通信光纜(尤其是農村供電所)的運行、維護和消缺的管理工作;(4)進一步整理基礎技術資料,實現技術資料的及時更新和規范化定置化;(5)需要加大通信人員的新技術培訓力度;(6)通信專業人員缺少,需要進行補充。

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繼續開展好日常的通信網絡的運行維護外,我們將重點圍繞以上出現的問題分步驟、有序化地進行解決。通過扎實細致地工作,逐步提高漣水電力通信網的運維管理水平。

5.結論

隨著漣水電網規模的不斷擴大,現有的電力通信網承接的業務越來越多,通信網內通信設備種類日益復雜,電力通信網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強。公司將一如既往地做好電力通信網的運維管理工作,以滿足電力生產安全、經濟、穩定運行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實際需要。

參考文獻

[1]柴紅瑞.淺談電力通信網絡管理系統結構[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1(09).

[2]許俊現,魏勇,劉彥君.電力通信設備狀態檢修實踐和探索[J].電力系統通信,2011)03).

第4篇

【關鍵詞】節能減排;精確送風;按需送風;智能化;網格化

1、概述

節能減排是國務院“十二五”規劃中的重要發展戰略,也是對各個行業、尤其是高科技行業的期望和要求。在電信業,2011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通信標準化協會牽頭起草的《通信電源及機房環境節能技術指南》應運而生,規定了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通信電源和機房環境節能的總體要求。

有專家測算,在數據機房的電力消耗中,IT設備、機房制冷和電源設備分別為5:4:1的關系,即服務器、存儲、交換機的電力消耗占總能源消耗的50%,而機房制冷電力消耗占40%,UPS等電源設備耗電占10%。還有更為精確的測算指出:在通信機房能耗組成中,通信設備能耗占53%,空調能耗占37% 。

針對機房制冷電力這40%左右的電力消耗,業內諸多運營商與廠商通過精確送風系統的建制實踐,取得了諸多節能經驗、經濟效益,以及豐厚的研究成果:從初期的中央空調集中送風,到管道式精確送風,再到獨立腔體精確送風,直至今天采取溫度采集器、風量調節閥、熱交換、濕幕新風等諸多技術手段,力圖在保障IT設備、電源設備穩定運行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制冷能耗,實現節能減排。

此時,精確送風系統的發展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機房在實現了管道式、乃至獨立腔體的上送風或下送風之后,精確送風系統的下一步發展向何處去?在已充分貫徹了“先冷設備、再冷環境”、“避免冷熱氣流短路”、“無局部熱島”的設計原則之后,進一步提升能耗利用率、進一步提升節能效果的設計原則是什么?

本文力圖通過對精確送風發展脈絡的梳理,結合運營商精確送風系統的建制實踐經驗,對機房精確送風的下一步發展方向——智能網格化發展,進行探索和論證。

2、精確送風系統的發展沿革

回顧機房空調系統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以下三個主要階段:

1)中央空調集中送風

在數據機房的建設初期,尚沒有明確的精確送風概念。機房制冷同普通辦公空間制冷一樣,均是采用最基本的中央空調集中送風,送風通道與回風通道與普通辦公空間的設置也基本相同,只是在溫度設定、送風風量等方面,根據機房功耗大小和溫度要求,與普通辦公空間執行了不同的設定策略。

因此,這一階段的機房制冷尚不能稱之為精確送風,仍屬于粗獷式的集中送風:送回風通道不獨立,冷熱氣流直接短路,常易出現局部熱島,因而制冷效果欠佳,用電量較大。

2)管道式精確送風

面對粗獷式集中送風的種種局限,業界提出了“先冷設備、再冷環境”、“避免冷熱氣流短路”、“無局部熱島”的設計原則。在這些設計原則的指導下,出現了第一代的精確送風:管道式精確送風。

無論是上送風管道式精確送風,還是下送風管道式精確送風,它都第一次將送風口延伸到機柜前面板,將回風口延伸至機柜后面板,從而實現了“先冷設備、再冷環境”。為實現送回風通道的獨立,在管道式精確送風階段,就提出了機柜面對面、背對背的排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冷熱氣流的短路。

革新的機柜排布方式,配合管道式精確送風,提升了設備的制冷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制冷設備的能耗。

3)獨立腔體精確送風

在管道式精確送風的長期實踐過程中,逐漸發現:冷熱氣流仍不時出現短路,機柜內部仍有部分區域容易出現局部熱島。經過研究發現:這是由于送回風通道仍未完全獨立造成的,換句話說,管道式精確送風并未將“先冷設備、再冷環境”、“避免冷熱氣流短路”的設計原則貫徹到極致。

在這個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數據機房將已經延伸至機柜前面板的送風通道,與機柜進行了更緊密的密和:構建送風腔,使送風通道與環境完全隔絕,從而完全實現了送回風通道的獨立、避免了冷熱氣流的短路和局部熱島,真正做到了“先冷設備、再冷環境”。

發展至此,“先冷設備、再冷環境”、“避免冷熱氣流短路”、“無局部熱島”的設計原則已基本應用到極致,精確送風系統的下一步發展應何去何從?

3、精確送風系統的智能網格化發展

3.1設計原則

就在此時,節能減排被國務院提為“十二五”規劃中的重要發展戰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反復提及,這為精確送風系統的下一步發展引領了方向,提供了思路。

在當前機房精確送風的實踐中,我們時常遇到這樣的困惑:

1)在一個投入使用不久的新建機房,因考慮到未來擴容需要,共建制了十排機柜,并為十排機柜都安裝了精確送風系統。目前只有五排機柜內有設備,但精確送風系統一旦開啟,十排機柜都進行了送風制冷,能耗浪費甚是可惜。是否有辦法根據設備的排布,靈活控制送風的區域呢?

2)在另一排布滿設備的機柜組內,第一個機柜與第二個機柜相比,因功能不同、硬件配置不同,發熱量相差很大。為保障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精確送風系統只能以發熱量最大機柜的需求設定溫度和風量,其他機柜過多的送風量只能按部就班地回到了回風通道,浪費極大。是否有辦法根據機柜不同的發熱量,給不同機柜送出不同的風量呢?

3)在同一個機柜內,因前臺業務在不同時段繁忙程度不同,機柜內的后臺設備在不同時段的能耗也相差很大。同樣,為保障設備安全穩定運行,精確送風系統只能以最繁忙時段的需求設定溫度和風量,其他時段過多的送風量造成了一定的浪費。是否有辦法根據機柜不同的發熱量,在不同時段給同一機柜送出不同的風量呢?

第5篇

關鍵詞 LanSafe III;FailSafe III;電源管理軟件;應用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03-0085-02

1 LanSafe III與Failsafe III所適用的系統環境及運行特性

1.1 LanSafe III(適用于網絡環境)的特性

1)自動關機;2)自動保護進程;3)可執行外部命令;4)可發送E-mail報警傳呼,傳真報警;5)用戶可定義的報警信息;6)UPS過載、過熱、損壞報警;7)實時的圖形UPS參數界面;8)需要更換電池報警;9)實時電池狀態顯示;10)電源事件記錄文件;11)可設置安全口令(Access code);12)同時支持多臺服務器及網絡設備;13)可設置UPS自測試時間表。

1.2 LanSafe III所適用的操作系統

LanSafe III所適用的操作系統比較廣泛,主要包括:Macintosh、Novell Netware、Novell NMS、OS/2、Solaris、Son OS、SCO UNIX、HP UX、IBM AIX、Unix Ware、Digital UNIX、AT & T Unix System、Windows 3.X、Windows 9X、Windows ME、Windows NT、2000、DOS等等。

1.3 Failsafe III(適用于單機環境)的特性

1)自動關機;2)自動保護進程;3)可執行外部命令;4)發送報警傳呼,傳真報警;5)用戶可定義的報警信息;6)UPS電池測試。

1.4 Failsafe III所適用的操作系統

Failsafe III所適用的操作系統主要有OS/2、Windows 3.X、Windows 95、Windows NT。

1.5 注意事項

1)在網絡系統中,最少安裝了一種網絡協議;2)可選擇支持SNMP協議。如果使用了LanSafe III SNMP Agent,網絡系統必須安裝了SNMP協議;3)在Windows NT(3.51+),Windows 95,OS/2(2.1+),Netware(3.12+),IBM AIX(4.1+),HP-UX(9.x或10x),Sun Solaris(2.x+),SCO Open Serve 5 或SCO UnixWare(2.x)系統中安裝LanSafe III時,可選擇使用LanSafe III SNMP Agent。

2 LanSafe III與Failsafe III的基本工作機制

Power Monitor負責通過串口或網絡與UPS實時通訊來獲取UPS的狀態信息,并根據用戶設置及信息種類向網絡上廣播報警、發送E-mail報警或向其所在的操作系統發出關機命令。

Console負責與Power Monitor模塊通訊,向用戶提供UPS狀態參數的圖形表示界面,并負責對UPS報警及關機參數的設置。Console模塊可在用戶需要時運行,不需要運行時關閉。

安裝LanSafe III時 Power Monitor和Console模塊根據提示可選擇其一安裝或全部安裝在當前PC上(根據所選擇監控方式而定);而Failsafe III由于屬于單機版軟件,所以兩個模塊只能同時安裝在當前的PC上。

3 LanSafe III及Failsafe III監控軟件的安裝

LanSafe III與Failsafe III光盤中包含了全部所適用的操作系統的LanSafe III與Failsafe III的版本。在安裝前首先根據所基于的網絡操作系統或單機操作系統來選定所安裝的監控軟件版本。

對于不同的LanSafe III For UNIX版本,可在光盤中相應的目錄下找到。對于其他操作系統版本可在LanSafe III目錄下找到。如:macsys 7x是LanSafe For Macintosh system 7x的版本;novwin是LanSafe For Novell Netware 3.xx-4.11的版本(在DOS工作站上安裝執行“install.exe”,在Windows工作站上安裝執行“setup.exe”);novmwise是LanSafe for Novell Network 3.xx-4.11的版本;ntwin是LanSafe for Windows NT的版本;OS2則是LanSafe for OS/2的版本。

Failsafe III在不同操作系統下的版本也保存在Failsafe目錄下相應的子目錄中。

Failsafe III只適用于非網絡的單機工作環境,其安裝簡單,只需設定通訊口編號及UPS的正確類型后即可成功。其Power Monitor與Console模塊只能共同安裝在同一機器上的同一目錄下,無法單獨安裝。

LanSafe III適用于網絡環境,其安裝與Failsafe III比較相對復雜。其Power Monitor與Console模塊根據操作系統的不同可安裝在相同機器上,也可分別安裝在服務器和工作站上。

以下是LanSafe III在Novell Netware網絡下安裝的例子:

在一個Novell工作站上的Windows 3.x或Windows 95環境下運行光盤中lansafe\novwin\setup.exe安裝文件。

安裝程序在顯示歡迎界面后將顯示節點類型選擇,即選擇是安裝在文件服務器上還是安裝在當前工作站上。這由UPS的RS-232所連接的節點決定。 若UPS的RS-232口與文件服務器的串口連接,則應選擇安裝在文件服務器上;若UPS的RS-232口與當前工作站的串口連接,則應選擇安裝在當前工作站上。

若選擇安裝在文件服務器上,則安裝軟件可自動搜索到與當前工作站連接的所有文件服務器,并列出服務器名稱列表,選擇相應服務器名稱。這時Power Monitor模塊將安裝在所選定的文件服務器上,并根據用戶選擇來設定為自動加載或手動加載。

若選擇在當前工作站上安裝,則會出現完全安裝和只安裝遠程服務功能選項。

如果當前工作站與UPS通過串行線相連,可選擇完全安裝。那么Power Monitor模塊和Console模塊將共同安裝在當前工作站上。否則將在當前工作站上只安裝Console模塊。EXIDE國際電源公司的LanSafe III軟件提供了在同一個網絡中同一臺UPS為多臺運行相同操作系統的文件服務器或工作站提供電力時,實現對多臺服務器或工作站檢測報警和關機功能。及工作組的概念(UPS Group)。

在安裝LanSafe軟件時,將與UPS的RS-232口通過串口相連的服務器或工作站指定為UPS組控制器(UPS Group Controller),而在其他運行相同操作系統的服務器或工作站上安裝LanSafe III軟件時指定為UPS組成員(UPS Group Member),由組控制器來管理組成員的報警和關機。可實現一套LanSafe III 軟件與一臺UPS管理多達64臺服務器或工作站的自動關機功能。(對于LanSafe III v3.72及以前版本,設置UPS工作組時,必須要求工作組中的所有計算機使用同一種操作系統。而對于新的版本(LanSafe III v4.0)則突破了此界限,它允許Novell Netware、Windows NT、Unix在同一個工作組中工作。)

在LanSafe III的安裝過程中,必須選擇所連接的UPS的類型和與UPS的RS-232口連接的串行口(COM)端口號(對于某些具備PLUG&PLAY的POWERWARE UPS 則不需要)。

Access Code是進入UPS圖形顯示狀態界面的口令,同時也是在網絡上存在多臺UPS時每個UPS的標識,即網絡中每臺UPS都有各自唯一的Access Code標識。這個標識由用戶定義(務必填寫)。

當選擇是否在系統啟動時自動加載(Power Monitor模塊)和安裝路徑后,LanSafe III 相應模塊將拷貝至相應的目錄下,并生成圖標(Windows下),安裝即告成功。

4 Failsafe III及LanSafe III監控模塊的使用

在運行Failsafe III及LanSafe III監控軟件前,應確認UPS通訊線是否正確連接;UPS是否正常工作。

首先應加載Power Monitor模塊(在Novell NetWare服務器的system目錄中的LS3.NLM模塊,或Windows 操作系統中的LS.EXE文件),它將自動通過用戶所選定的串行口與UPS建立連接,并顯示連接狀態。

如果顯示窗口中顯示“Communications failure with UPS”,請檢查是否使用正確的數據線對UPS RS-232口與計算機通訊口進行了正確地連接;UPS是否工作正常;在安裝時是否選擇了正確的UPS類型及正確的計算機的通訊口號(Com x);檢測計算機的通訊口工作是否正常。

若用戶需設置UPS通訊參數、報警參數或顯示UPS當前狀態數據及圖形,則選擇“Run Console”或直接啟動Console模塊即可實現。

5 LanSafe III及Failsafe III監控軟件的功能及監控方式

5.1 LanSafe III及Failsafe III監控軟件的功能

5.1.1 獨立的系統監控

LanSafe III & FailSafe III控制臺用兩個用戶容易理解的圖形界面,即DataView和PowerScope來顯示電源的實際情況。DataView和PowerScope屏幕用圖形實時顯示電源狀態,包括:

1)UPS的輸入電壓、電流、頻率;2)UPS的輸出電壓、電流、頻率;3)電池支持負載的實際時間;4)UPS的當前負載容量。

允許用戶使用下拉菜單來改變軟件設置:關機設置、報警設置、實時UPS測試、事件記錄、重新啟動或關閉計算機等。

5.1.2 用戶可定義的報警信息

使用可自由定義的報警信息,您可規定與每個報警信號相關的專門主題信息,以及需被通知的用戶。對于遠程操作,可設置軟件在相關報警信號出現時自動發送BP機尋呼或電子郵件信息,將電源問題及時通知指定用戶。

5.1.3 網絡支持

LanSafe III使網絡管理員能夠遠程監控網絡上所有的UPS。您可觀察所有UPS的當前電源狀態,并可修改當前網絡上任何LanSafe III軟件的參數設置。

5.1.4 分段電源管理

對于愛克賽公司的部分小型UPS產品,LanSafe III & FailSafe III可以控制UPS的分段輸出插座,對于不太重要的負載端先實行關機,以增加電池支持關鍵設備的應用時間。

5.1.5 自動按次序關機

在市電中斷時,LanSafe III軟件可自動地依次安全關 閉當前網絡中多達64臺服務器或工作站的應用軟件和操作系統,以防止用戶數據丟失或系統損壞。

5.2 LanSafe III及Failsafe III的監控方式

1)UPS直接與一臺計算機通過串口連接,為單臺計算機提供保護。

2)通過專用UPS串口擴展裝置(LanQuattro),UPS可同時與多達64立的計算機設備通過各自的串行口通訊,為多臺計算機提供電源保護。

3)與其中一臺網絡服務器過串口通訊,只需在其他服務器上的LanSafe III做相應設置即可實現對網絡上多臺計算機的電源管理。

參考文獻

[1]王林兵,何湘寧.UPS的分類、關鍵技術分析與發展動態預測[J].電工技術雜志,2003(10).

[2]王鋼,丁茂生,李曉華,廖志偉.電力自動化系統UPS供電方案可靠性[J].電力系統自動化,2005(03).

[3]唐向興.UPS數字化控制及其并聯運行關鍵技術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

作者簡介

第6篇

關鍵詞:人防指揮工程 ;通信;要素 ;土建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ivil air defense command works communication design concepts and elements, and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for civil engineering design.

Key words: civil air defense command works; Communication; Elements; Civil engineering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人民防空指揮工程是黨政軍首腦機關戰時實施人民防空指揮的重要場所。通信信息系統作為人防指揮工程的大腦神經中樞,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只有配置了安全、暢通、先進的人防指揮通信信息系統,各級黨政軍領導才能有效的指揮所轄行政區內的戰時人防防護行動,保障城市居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城市區域內的經濟目標和基礎設施。在人防指揮工程的建設實踐中,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相比土建技術的變化較小,設計規范、標準對土建的規定原則性也較強。自2006年實施新的《人民防空指揮工程設計標準》以來,筆者在主持的多個人防指揮工程的通信系統設計中,感到信息技術發展較為迅速,設備更新也較快,因此在設計中,通信專業設計人員在專業間協作中提出信息要素房間對土建設計的具體要求,是十分必要的。根據《人民防空指揮所信息系統工程設計標準》,以三等指揮所必須配置的信息要素大約配置20個要素。具體如下:

有線通信室(含程控交換機室、總配線室、人工交換室、光端機室)、計算機及數據維護室、音響影像總控制室(含電視監控和閉路電視)、無線通信室(含短波單邊帶通信、集群通信及地下通信室)、微波與衛星通信室、通信電源配電及免維護蓄電池室、通信值班室、作戰指揮室、天線引入堡、警報控制與空情接收室、空情標圖與信息處理室、通信器材與修理室等。

1指揮大廳和視頻會議室相關要求

布局原則:保證攝像效果以達到再現清晰圖像的目的。

為了防止顏色對人物攝像產生的“奪光”及“反光”效應,故背景墻應具有均勻的淺顏色,通常多采用米色或灰色,以使攝像機鏡頭光圈設置合適。而房間的其他三面墻壁、地板、天花板等均忌用黑或鮮艷色彩的飽和色,通常采用淺藍色、淺灰色等。每面墻都不適宜用復雜的圖案話或掛復雜的畫幅,以免攝像機移動或變焦時圖像產生模糊現象,并增加編碼開銷。會場布置應莊重、樸素、大方。

指揮調度中心首要是采取措施隔離自然光源,因為不斷變化的自然光線會影響攝取圖像的質量。室內光線以三基色燈光為主,避免使用熱光源,如碘鎢燈、射燈等。室內燈光最好安裝光柵以使光照充分漫射,使得與會者臉上有均勻的光照。會場座席處光強不低于500LUX(由于測光強儀器光照度計沒有普遍使用,根據工程經驗,會議室的光線強度應該以明亮但不刺目為佳) 。對于攝像區,諸如人的臉部應為500LUX,為防止臉部光線不均勻(眼部鼻子下陰影)三基色燈應旋轉適當的位置,這在視頻會議系統安裝時調試確定。而在會議室前面顯示設備處要求盡可能低的照度,不高于80LUX, 以保證顯示設備效果。

會議桌布置采用圈桌和排式相結合的方式。為減少面部陰影,要求采用淺色桌面或桌布。另外,在麥克風和桌面之間最好加一層軟性材料,以免造成敲擊桌面時造成太大的響動。在具體的指揮大廳坐席布置上,要綜合考慮投影屏的設置、用戶功能的選擇、投資等多方面條件綜合考慮。

2對建筑部件要求

通信要素各房間所選用的建筑部件(吊頂、風管、預埋件等)應具有耐用性、可維修性,并符合環境保護要求。部件、材料要符合防火要求。

防護墻體、地板、頂板、隔墻內的鋼筋網結合部位要可靠焊接,構成整體防護,并與地線匯集環在電氣上可靠焊接。

3對溝管孔槽要求

預留的溝、管、孔、槽及預埋件要求如下:

1)施工尺寸要準確;溝槽邊角要平整;蓋板與地面的接隙要嚴密,利于防潮。

2)防護墻體、地板、頂棚、隔墻內的鋼筋網結合部位要可靠焊接,構成整體防護,并與地線可靠焊接。

3)穿線管彎曲部分要大于90度,管端要加鎖母護扣。電纜井和防護元件引出的鋼管要加裝“加強鋼板”并與地線匯集環或防護鋼筋網可靠焊接。

4對各通信要素房間弱電要求

1)各要素房間要預留普通電源插座墻槽。墻槽底距地面300毫米,在墻內走線,設計由工程土建電源負責。

2)各要素房間的照明用電及通信要素房間的應急照明用電由指揮中心電站提供。其中,無線電臺室的照明一股不用熒光燈,以免造成對無線通信機的干擾。設計由工程土建電源負責。

3)各要素房間要預留煙感報警器安裝口,一般位于房間頂部居中位置。其位置和走線由土建設計。

4)有關要素房間要預留電話插座、計算機插座、閉路電視插座、及通信專用電源配電箱墻槽。墻槽底邊距地面300毫米。墻槽與走線槽之間用鋼管連接。鋼管埋地和在墻內敷設。

5對各通信要素房間給排水設施要求

各通信要素房間內不得有給排水設備、設施通過。

6對通信接地要求

1)要求交換機房通信接地電阻不大于1歐姆,并具有良好的高頻電磁脈沖感應和傳導電流就地泄放功能。

2)各個通信要素房間需要安裝接地端子,位置在電源配電箱旁約400毫米處,距地300毫米。接地端子與配電箱的地線要可靠連接。

3)主走線槽每隔10米需要接地1次。

7設備機房的環境要求

人防設備機房管理和維護主要包括電氣環境、溫濕度、防塵、防火和防鼠等方面。

1)電氣環境要求

電氣環境的要求主要是指防靜電要求和防電磁干擾等。

防靜電要求通信設備內部電路采用大量的半導體MOS、CMOS等器件。由于這類器件對靜電的敏感范圍為25~1000V,而靜電產生的靜電電壓往往高達數千伏甚至上萬伏,足以擊穿各種類型的半導體器件,因此機房應鋪設抗靜電活動地板,地板支架要接地,墻壁也應做防靜電處理,機房內不可鋪設化纖類地毯。柜門平常應關閉,工作人員在機房內搬動設備和拿取備件時動作要輕。

對于長期運行但無法經常清潔的設備,專門對設備做一次清潔是很有必要的。在長期的維護工作中,有時會碰到電路板的告警,如果對該電路板重新插拔,清潔掉電路板插針周圍的灰塵,電路板就會恢復正常。

電磁干擾對通信設備的硬件和軟件都有可能造成損害,通信設備本身產生的電磁輻射也會對臨近的電子設備產生影響。因此,設備在安裝時,應與臨近用電設備保持一定的距離,必要時機房應采取屏蔽措施,以免臨近電子設備之間相互產生干擾。通信設備的機外布線最好與火線交叉通過,并盡量避免長距離靠近并行。

2)溫濕度要求

電信設備尤其是交換機等設備對機房的溫度有著較高的要求。溫度偏高,易使機器散熱不暢,使晶體管的工作參數產生漂移,影響電路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嚴重時還可造成元器件的擊穿損壞。通信設備在長期運行工作期間,機器溫度控制在18℃~25℃之間較為適宜。通信機房內不要安裝暖氣并盡可能避免暖氣管道從機房內通過。

濕度對通信設備的影響也很大。空氣潮濕,易引起設備的金屬部件和插接件管部件產生銹蝕,并引起電路板、插接件和布線的絕緣降低,嚴重時還可造成電路短路。空氣太干燥又容易引起靜電效應,威脅通信設備的安全。為了保持通信機房的相對濕度符合標準,可視機房具體情況配置加濕器或抽濕機。加濕器工作時不要離通信設備太近,且噴霧口不要正對著通信設備,以防噴出的霧氣對設備有影響。加濕器和抽濕機可根據機房內溫度計的顯示數據隨時調整。一般說來,機房內的相對濕度保持在40%~60%范圍內較為適宜。

3)防塵要求

電子器件、金屬接插件等部件如果積有灰塵可引起絕緣性降低和接觸不良,嚴重時還會造成電路短路。空氣中存在著大量懸浮物質,在這些懸浮物質中,對通信設備形成危害的污染物不計其數。污染物一旦進入機房,就會吸附在線路板上,形成人們肉眼能夠發現和不能夠發現的帶電灰塵。隨著時間的推移,線路板上吸附的灰塵越來越多,灰塵就會通過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

污染物對通信設備造成危害的事故現象主要有:元器件設計功能值改變;信號傳輸頻率改變;輸入輸出值不穩定;系統運行不穩定;系統告警,重新啟動時有時能恢復有時不能恢復;線路板出現故障,經測試,不能修復,只能換板。

因此,本期工程在設備房內設置一臺精密空調。

4)消防保障

通信機房應采用防火構架及材料,消防能力要符合電信級標準,備有多個緊急通道;機房及樓道內應裝有溫度煙霧感應器及防火報警探測頭,在遇火情時系統自動報警,并啟動惰性氣體滅火系統滅火。此外,機房內還可另外配備手提式、推車式滅火器。

參考文獻:

2006年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的《人民防空指揮工程設計標準》

2006年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的《人民防空指揮所信息系統工程設計標準》

2006年國家人民防空辦公室的《人民防空指揮信息系統建設標準》

《信息系統雷擊電磁脈沖防護規范》(QX3-2000)

《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工程設計規范》(GB/T50311-2000)

《電子計算機機房設計規范》(GB50174-93)

《廳堂擴聲系統特性指標》GYJ25-86

《會議系統電與音頻性能要求》GBJ76-84

《聲系統設備互連用連接器的優選配置》GB/T4197-94

《視聽系統設備互連用連接器的應用》GB/15644-95

《視聽、視頻和電視系統中設備互連優選配接值》GB/15859-1995

《有線電視系統工程技術規范》(GB50200-94)

第7篇

用厚銅箔及超厚銅箔制成的印制電路板可稱為“厚銅印制電路板”。

厚銅PCB應用領域及需求量在近年得到了迅速的擴大,現已成為具有很好市場發展前景的一類“熱門”PCB品種。

一、厚銅箔及超厚銅箔

通常將公稱厚度為105μm及其以上的PCB用銅箔(包括經表面處理后的電解銅箔、壓延銅箔),統稱為厚銅箔。厚銅箔,國內外PCB及銅箔制造業更習慣以銅箔公稱厚度將其具體劃分為三個品種,是將等于或大于105μm (≥3oz)~240μm稱為厚銅箔;300μm及其以上稱為超厚銅箔;600μm及其以上稱為超MAX銅箔。厚銅箔(電解銅箔)及超厚銅箔(電解銅箔)的主要產品規格見表1中所列。

厚銅箔及超厚銅箔屬于一類特殊的PCB用銅箔。它除了具有常規的電解銅箔(或壓延銅箔)性能外,它作為大電流基板的導電層或內芯散熱金屬層還具有特殊的一些性能要求。這些特殊性能要求是要滿足來自它的下游產品的應用條件、加工條件等方面。對它的應用性能要求,最突出的表現在厚銅導電電路上能穩定地通過大電流,以及更好散發由負載大電流在基板內產生的高熱量的特性。

近年,隨著厚銅印制電路板應用領域擴大,產銷量的提高,使得厚銅箔的產銷量有了明顯的提高。據統計在2012年,它的產銷量已占世界整個電子銅箔產銷量的5~6%,即為1.7~2.0萬噸/年。

世界厚銅箔及超厚銅箔主要生產企業有:古河電工公司、JX日礦日石金屬公司、盧森堡電路銅箔有限公司、金居開發銅箔股份有限公司、長春石油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中科英華股份有限公司等。推估主要生產廠的世界厚銅箔及超厚銅箔市場占有率(以2012年市場格局情況為計)如圖1所示(注:在圖1中的日礦金屬市場份額包括一部分的壓延銅箔)。

二、厚銅印制電路板

用厚銅箔及超厚銅箔制成的印制電路板可稱為“厚銅印制電路板”。它使用的導電材料(銅箔)及基板材料、生產工藝、應用領域都與常規PCB有所差異,因此它屬于特殊類PCB。厚銅PCB應用領域及需求量在近年得到了迅速的擴大,現已成為具有很好市場發展前景的一類“熱門”PCB品種。

厚銅PCB產品新發展,也引伸出一個以它為中心的新產業鏈(見圖2)。它的終端電子產品領域也與常規PCB有所差異。

厚銅印制電路板絕大多數為大電流基板。大電流基板主要應用領域是兩大領域――電源模塊(功率模塊)和汽車電子部件。它的主要終端電子產品領域,有的相同于常規PCB(如攜帶型電子產品、網絡用產品、基站設備等),也有的有別于常規PCB領域,如汽車、工業控制、電源模塊等。

大電流基板與常規印刷電路板在功效上有所差異。常規PCB 最初的主要功效,是用于構成傳遞信號的導線(配線)。隨著PCB技術向著HDI板的方向不斷發展,這種信號傳輸導線的線寬演變得越來越微細,導線的厚度(PCB的導電層厚度)也變得越來越薄,銅箔從厚度35微米,到更薄的18μm、12μm,甚至9μm及其更極薄。有大電流通過的、承載功率器件的基板,主要功效是保護電流的承載能力和使電源穩定。這種大電流基板的發展趨勢是承載更大的電流、更大的器件發出的熱需要散出,因此通過的大電流越來越大,基板所用的銅箔厚度也越來越厚。例如現在制造的大電流基板也將使用210μm厚銅箔成為常規化;再例如代替用于汽車、機器人、功率電源等原用的母線(Busbar)、線束的基板的導體層厚度都已達到400μm~2000μm。

采用厚銅箔的PCB例見圖3。

三、功率電子產品與技術

自厚銅印制電路板問世起,PCB的應用領域就跨入了一個新的工業產品領域――功率電子產品。

1958 年美國GE公司生產了第一只晶閘管,開創了功率半導體器件,產生了功率電子行業。1973 年美國西屋公司研究室主任Dr.Newell首次提出功率電子技術概念,并給出了其經典的定義[1]。功率電子又習慣上稱為電力電子(Power Electronics),它是一門包含電工、電子、控制等多個子學科的交叉技術作為支撐的一類產品。功率流經功率電子電路,受電子器件控制。

有關文獻[2]對功率電子技術與微電子技術的差異做了比較:微電子技術的功能是信息處理,即對小信號的放大、運算、波形變換等,主要用于信號傳感及變送;功率電子技術的主要功能是功率調節或功率處理 [2],其實質是功率變換,即將某一電壓(或電流、頻率、波形)的電能變換為另一種電壓(或電流、頻率、波形)的電能,功率變換包括可控整流、逆變、變頻、DC-DC 等各種變換。變換的功率其電流大于幾kA,電壓超過數十kV,容量達到兆瓦級。

圖4中的(a)及(b)分別為信息處理與功率處理的系統框圖。

四、厚銅印制電路板應用功能的擴展,使應用領域得到擴大

近年,厚銅PCB的市場迅速擴大,與厚銅PCB的設計、制造提高,應用功能的延伸、擴大,有著密切的關系。它的應用功能的新擴展帶動市場的擴大,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4.1 充分發揮厚銅PCB小型化、薄型化、多層化的優勢,替代陶瓷基板的步伐加快

有機樹脂基的厚銅PCB具有可實現基板小型化、薄型化、多層化的優勢,由于近年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機器人等所用的大功率電源和電流控制器(如DC-DC轉換器)、電源開關、馬達電路、熔斷器等都更趨于小型化,這為厚銅PCB替代原普遍采用的陶瓷基板創造了機遇,加快了步伐。

混合動力汽車用DC-DC轉換器用大電流、有機樹脂基厚銅PCB例,見圖5。

4.2 厚銅PCB在設計、制造技術上的進步,推動了功率電路(負載大電流)與控制電路實現“一體化”

在汽車電子中的PCB設計,往往是搭載功率器件的基板,與電路控制的基板是采用分立設置的。搭載大電流功率器件的基板是采用陶瓷基板的形式。在陶瓷基板再更多地進行控制電路的電路布線,在制作工藝上是難于達到的。將搭載功率器件的陶瓷基板被有機樹脂基厚銅PCB所替代,實現了負載大電流的功率電路與控制電路的“一體化”。

圖6例舉了混合動力汽車用DC-DC轉換器基板采用有機樹脂基的厚銅PCB實例,它將功率電路與控制電路實現“一體化”。

古河電氣公司近年新開發、生產一類“一體化”的厚銅箔PCB。它稱為“PB-L厚銅箔內層多層板型”。這種結構的基板適合于承載電流值(連續保持)在30A~70A的電流。基板結構設計的特點是將功率電路實現內層化(見圖7)。這種功率電路內層化的基板設計,從電感電抗角度考慮是基板設計的更佳選擇方案。并且這種電路設計,對降低尖峰電壓(浪涌電壓),也可發揮很好效果。并且基板的表面可達到平滑。由于采用功率電路的內層化,它還在高電壓的領域得到應用。古河電氣公司的功率電路內層化的厚銅箔PCB實際例見圖8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汽車中的厚銅基板與線束實現一體化的進程加快。這種厚銅基板-線束一體化的復合型大電流PCB,將許多的大電流線束轉變為電路布線的形式,控制電路與功率模塊電路集中在一個PCB體系中(見圖9),減少了對汽車電子部件的聯結、裝配上的繁瑣,提高了可靠性、易于實現小型化。一體化復合型大電流基板的各部位PCB結構圖如圖10所示。

4.3 厚銅PCB在結構上的多樣化發展,提高了它的散熱功效

4.3.1 內芯嵌入厚銅的結構

(1) 大電流/厚銅箔印制電路板是日本共榮電資公司(Kyoei Denshi Co.,Ltd,公司網址: kyoeidenshi.co.jp)的一類主導產品。近年它推出內芯金屬材為銅板的散熱基板,其產品很暢銷。它有兩種這類典型產品:其一是以0.8 mm或1.6mm 的銅板作為基板的內芯,基板的總厚度為3.6 mm (6層)構成的。另一種是選用175μm厚銅箔作內芯材,所制的PCB總厚度為1.6mm或者2.0 mm(實例見圖11)。這兩種大電流/ 厚銅箔散熱基板,最開始主要應用在大電流的汽車換流器/交流變換器、電源設備的變換器等方面。之后又擴展到高頻基板、攜帶型電子產品的基站用天線裝置方面,并且它的應用市場在近年還滲透到汽車用微波雷達、無線LAN(無線局域網)等新應用領域。

(2) 為了解決大電流及散熱問題,大陽工業公司采用300μm、400μm、500μm壓延銅箔,制成“超厚銅大電流基板”,在它承載的發熱器件的下方設有垂直的銅導熱通路,它是由厚銅鑲嵌而成的(見圖12)。

(3) 近年來汽車的ECU等電子控制裝置用印制電路板朝著多層化方向發展,CMK公司創造的含Cu板內芯材(Cu板的厚度為250μm、 500μm)的多層板,很適應于此PCB應用領域的需求。實現性能的高可靠性,它更加需要多層板具有高散熱性。CMK公司的這類多層板,有單層Cu板內芯層型與雙層Cu板內芯層型的兩大多層板品種(見圖13)。

(4) 將厚銅箔(或厚銅板)埋入到內層,既起到電路層作用,又起到散熱的作用,這已成為TSS公司的大電流基板的一大特色。這種大電流基板,由于厚銅箔的采用,在承受大電流的電路線條寬幅方面可以比一般大電流基板電路寬幅縮得更窄。而厚銅箔埋入內層的結構,又使得基板可變得更小型化(結構圖見圖14)。

4.3.2 改變厚銅PCB導線的橫剖面的形狀

高電流和高電壓的電路中采用厚銅箔作導電層,可以起到增加電路導線垂直方向的深度,減小電路導線寬度的功效。這樣就可有效地使PCB面積變小,縮小了它所占的空間。同一種電路圖形,而印刷電路板的橫截面形態不同,所通過的允許電流大小也有所不同。采用了厚銅層布線,其橫截面的面積增大,允許電流獲得增加(不同厚度銅箔PCB的允許電流對比見圖15)。

日本TSS公司的厚銅型大電流基板具有與業界生產的同類產品明顯差異的特殊之點。一般PCB的電路橫截面剖面構形是梯形,而這大電流基板電路層的橫截面剖面結構呈“算盤珠”形,它可使電路線條頂部的尺寸得以擴寬,有利于信號的傳輸。電路層制作采用了半蝕刻技術以及新型蝕刻液。“算盤珠”形電路構形電路的基板,還可以制成埋入基板一半的結構。這樣可抑制電路側面進行元器件裝聯焊接時,錫焊料流入電路的凹形根部端內,這使得基板可靠性獲得提高。

“算盤珠”形厚銅電路構形的大電流基板特點見圖16的對比圖。

4.3.3 高頻特性和厚銅基結合的PCB需求增加[3]

高頻型厚銅PCB是近年發展起來的新型PCB品種。它擴大了厚銅PCB的功能,是厚銅PCB更高一層的形式。它的問世,開拓了厚銅PCB的新的應用市場領域。這類PCB,高耐熱性、尺寸穩定性、電磁屏蔽性、耐電壓性都很優秀。它的主要應用領域有:通信領域、通信電源、無線通信、光纖通信、衛星通信、網絡基站、網絡電源、航天航空等。近年來,國內外不少著名的通信、網絡巨頭都紛紛提出對這類高頻特性和厚銅基結合的印制電路板的需求。

參考文獻:

[1]蔡宣三,趙爭鳴.功率電子學科的基本理論初探.電力電子,2009,第1期:5-8.

第8篇

關鍵詞:軟交換

中圖分類號:TN915.05;TN915.8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20-0000-01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們對電力通訊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使電力通訊系統安全、高效、穩定的運行,使電力通訊系統成為電力企業增長價值的途徑,提高電力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電力通訊系統需要更好的技術優勢。雖然電力通訊系統業務量不多但種類繁多,在運營維護管理上很難做到全面具體,軟交換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所以,軟交換技術在電力通訊系統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一、軟交換的概念及結構

軟交換是指從傳輸層分理出的呼叫控制功能,通過服務器實現,如信令互通、呼叫選路和管理控制。軟交換實質上是一種能給下一代網絡提供需求業務的連接和呼叫功能實體,也被稱為呼叫服務器、呼叫或媒體網關控制器。軟交換相對于傳送網絡是獨立的,能完成資源分配、呼叫控制、協議處理、認證、路由、計費等功能,還能提供電路交換機可以提供的所有業務給用戶,并且可提供編程能力給第三方。簡單的說,軟交換是呼叫控制和程控交換機的功能實體,但傳統的呼叫功能是需要和業務一起,但軟交換不需要和業務一起,所提供的呼叫功能是各業務的基本呼叫控制。

軟交換的結構主要有四個層面:一是業務層,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提供多種管理資源和網絡業務給用戶;二是控制層,采用獨立計算機,在媒體網關中把呼叫控制分離出來,再通過軟件完成基本呼叫控制功能,開放API接口,使第三方可以高效、快速的提供業務;三是傳送層,提供傳送通道給媒體、業務流,把信息傳送到目的地,傳送層必須要有一定高代寬保證的網絡分組,在現階段主要是ATM和IP兩種;四是接入層,通過不同的接入設備完成用戶的接入,從而轉換不同的信息格式,因為在接入層的設備沒有呼叫控制功能,所以它必須與控制層結合一起才能完成操作。

二、軟交換技術的優勢

與傳統交換機相比,軟交換技術擁有如下幾點優勢:(1)成本低,軟交換采用的是普通計算機組件和開放平臺,方便革新接收。價格上相對于傳統交換機而言,具有更大的優勢,并且第三方開發者還可以使用軟交換設備,所以容易在軟交換平臺中加入網絡新業務。(2)使用戶的選擇性更多,傳統的交換機,往往是由一家供應商來提供軟硬件、維護、更新、開發的一系列事物,減少了用戶的選擇空間,使用戶在后續的維護費用上沒有選擇主動權,但是軟交換技術則有效的解決了這一問題,軟交換技術所建立的平臺都是標準統一的平臺,使得用戶可以自主選擇后續維護的供應商,根據自己的需要貨比三家,具有更多的選擇性;(3)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在用戶組網時,軟交換技術用功能軟件能把傳統電路交換的重要功能先進行分類,再下分到各個骨干網絡中,以計算機平臺為基礎,進行編程,從而使網絡更加安全、可靠。

三、軟交換技術在電力通訊系統應用前景

作為目前全球最為普及的網絡之一,電力通訊系統具有載波、微波和光纖多種傳輸介質,進而形成了微波網、光纖網,雖然電力通訊系統業務眾多、分布廣泛,網絡形式擁有多種,但是各個網都有自己統一的復接設備、交換設備,相互之間不能互通。軟交換技術的出現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以下介紹下軟交換技術在電力通訊系統應用。

(一)網絡互通

電力通訊系統作為一種交換網絡,具有電話載波網絡,這是除電力通訊系統外其他系統所沒有的,電力通訊系統還有計算機網絡,是基于IP協議的分組網絡。對于計算機網和電話網,信息指令的識別、傳輸都可以通過軟交換技術的接口信令協議來實現,使得計算機更快捷、方便的對電力通訊系統開展和實現業務管理和網絡服務。

(二)統一不同介質的網絡

電力通訊系統中存在多種相互之間不兼容的傳輸介質,他們各自獨立并且都有自己的專屬設備,如果利用軟交換技術的優勢組建網絡來對一臺多介質的信息進行交換解決方法,不但對網絡可靠性有所提高,還能使不同介質的傳輸網絡相互兼容,有效的避免了設備的浪費,節約了成本。同時還對繁復的轉換步驟進行了精簡,更便于管理,只要對同一類的設備進行運營管理維護就能夠完成整個網絡的信息交換。

(三)統計匯總

電力通訊系統在利用軟交換組建后具有自我統計匯總和管理維護的功能,主要有對錯誤進行預警、對業務進行統計的功能。通過軟交換,可以在紛繁復雜的電力通訊系統中實現多種功能,如在發生故障時對故障原因、地點進行統計,發出錯誤預警,將統計結果自動發送到電力通訊系統的維護與搶修部門;對業務進行分析、匯總,做出報告,方便快捷;具有采集詳細清單的功能,可以對電話費和電量進行詳細計費。

(四)開展新業務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的發展更新,對電力通訊系統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為電力通訊系統中主要傳輸信息的數據和語音,發展出了很多新業務,如多媒體業務、可視業務等。通過軟交換技術可以輕松實現這些新業務的要求,如現在較流行的客戶服務中心,應用軟交換技術能用更短的時間和更低的成本來滿足用戶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服務。

作為一種新技術,軟交換技術的應用不僅局限于以上幾點,還具有更多的應用,在電力通訊系統中引進軟交換技術,不僅可以實現更多的功能,還可以使電力企業在邁向下一代網絡解決方案上更具優勢。由此可見,軟交換技術在電力通訊系統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四、結束語

現如今,軟交換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國內外很多科研機構都對軟交換技術展開了研究。而軟交換作為下一代網絡的關鍵技術,在電話網、電力通信網都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同時軟交換技術的出現也預示著網絡的發展方向,在向可編程和網絡開放邁向了堅實的一步。

參考文獻:

[1]李達敏.淺析軟交換技術在電力通信系統中的應用前景[J].數學技術與應用,2012,5.

[2]楊健,陸露,陳晨.軟交換技術在電力通信網中的應用[J].四川水力發電,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