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09 14:47:45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創新實驗室運行和開放信息化管理機制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摘要:大學生創新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實驗室運行與開放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學生創新課題的質量。伴隨時代的發展,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文章將主要圍繞創新實驗室的運行特點、傳統實驗室的管理現狀和實驗室開放信息化管理體系的建立等方面進行論述,并提出見解,希望能夠實現實驗室的安全、有序、高效管理,不斷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等教育;實驗教學;實驗室管理;信息化管理
高校實驗室是進行教學、科研的重要基地,高水平的實驗室是一流大學所必備的基本條件之一[1]。伴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創新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高校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致使創新課題的研究數量不斷激增、質量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對于實驗室的使用需求和復雜程度逐步擴大化,所帶來的實驗室管理也面臨更高的挑戰。
1創新實驗室運行的特點
1.1運行時間不確定
大學生創新實驗室面向所有對創新實驗感興趣的學生和參加各類實驗項目或者競賽的學生開放。學生可以通過自主申請和指導教師推薦進入創新實驗室開展研究。學生能夠開展實驗研究的時間基本上都是課余和節假日時間,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時間各不相同,不同研究內容操作的時間也不相同[2]。因此,實驗管理者只能對進入實驗室的學生采取相對寬松的管理,實驗室開放運行沒有固定的時間要求。
1.2課題研究內容多樣
大學生創新實驗室為學生創新課題的研究提供平臺。因為學生的興趣千差萬別,創新想法不一,所以課題項目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多樣。這也決定了創新實驗室課題研究內容的不確定性和多樣性。
1.3儀器設備需求多樣
大學生創新實驗室開展的課題多樣,研究內容大多數是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課題,例如分子生物學實驗、細胞生物學實驗、動物行為學實驗、形態學實驗等。而每一學科所涉及的儀器設備數量較多,種類繁雜。
1.4研究人員流動性大
創新課題研究是學生本科在讀期間一個時期的一種經歷和體驗。伴隨著學生畢業離校或者一個課題結題,會有新的學生和新的課題不斷更替。因此,實驗室人員具有較大的流動性。
1.5管理難度大
因為創新實驗室運行過程中存在開放時間不確定、課題研究內容多樣、儀器設備需求多樣、研究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所以實驗室安全、高效、有序的管理面臨更多的困難和更高的挑戰。
2創新實驗室傳統管理現狀
2.1重視程度不夠
大學生創新實驗室運行與開放管理工作是一項工作量非常巨大且極其繁瑣的工作。許多實驗室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對實驗室管理重視程度不夠,存在重課題研究、輕實驗室管理,重項目完成度、輕學生能力提升度等問題,只顧完成眼下工作,忽視了實驗室長期、安全、高效管理以及學生的能力培養。
2.2日常運行與開放管理不規范
實驗室日常運行存在管理隊伍不健全,人員職責不清[3],部分出現無主管理;儀器設備擺放不合理,實驗耗材亂擺、亂放,實驗臺面臟亂、缺少實驗室使用記錄;普通試劑和危險品分類不清、混放、堆放;管制試劑沒有按照安全管理規定存放、保管;實驗室廢固、廢液不按照規定處理等現象。實驗室開放管理存在實驗操作人員進出比較隨意,安全意識差;貴重儀器設備不預約、不規范使用,混亂操作;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欠缺,實驗操作沒有經過專門培訓,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和專業實驗操作技能不過關等問題。
3建立實驗室運行與開放信息化管理體系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以手工為主的傳統實驗室管理方式,已無法對實驗室和實驗資源進行有效管理,難以滿足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建立安全、規范、高效運行的開放實驗室信息化管理機制,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自主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是實驗室管理工作者應該關注和研究的問題[4]。
3.1建立實驗室安全管理
制度實驗室是學生提升動手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主戰場,實驗室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護能力是順利開展實驗教學的關鍵。教育部關于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意見指出,各高校要按照全員、全面、全程的要求,創新宣傳教育形式,宣講普及安全常識,強化師生安全意識,提高師生安全技能,做到安全教育的“入腦入心”[5]。
3.1.1建立層級責任管理模式
實驗室采用實驗室負責人、實驗室管理員、帶教老師三級責任制管理。實驗室負責人負責實驗室規章制度制定、功能區塊劃分、管理員分配等全面管理工作。實驗室功能區塊由專業管理員負責管理,包括實驗室使用安全培訓,儀器設備使用培訓,儀器設備更新、維修、維護,試劑、耗材管理,廢液、廢固無害化處理等所有實驗室管理工作。帶教老師負責學生實驗室進出安全、實驗課題和實驗操作管理。
3.1.2設立電子智能門鎖和監控系統
所有實驗操作人員進入實驗室必須使用實名登記的校園卡刷卡出入,實驗室門禁系統會自動記錄實驗人員進出情況;實驗區設立監控系統,便于管理員第一時間與實驗操作者溝通,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對于未及時發現的問題后期也可以追蹤處理。
3.1.3嚴格執行實驗室準入考核機制
凡是進入實驗室的所有教師和學生必須自學安全培訓課程,包含水、電、氣使用安全,儀器設備使用安全,有毒、有害、易燃、易爆試劑使用安全,實驗廢棄物的科學處置,熟練掌握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救援預案等方面內容,考核通過后才允許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操作。
3.2建立實驗室運行信息化管理系統
3.2.1實驗儀器設備管理
①基本信息模塊,包括記錄儀器設備名稱、資產編號、品牌、型號、所在實驗室、保管人、維修電話等。該模塊可以長期保存儀器設備信息,做到可追蹤溯源,清晰掌握所有的儀器設備種類和數量,避免重復購置,造成浪費。②動態管理模塊,包含儀器設備標準操作規程(SOP),使用記錄(實驗內容、使用時間、使用人、聯系電話)、維修保養記錄、使用狀態等。該模塊可以對復雜儀器設備的使用進行標準化指導,規范操作、延長儀器設備使用壽命,實時掌握各儀器設備的使用狀況,合理調度分配,提高利用率。③預約使用模塊。大學生創新實驗室承擔課題項目多樣。實驗操作人員也較多,對儀器設備使用需求不一,有時多人同時使用一臺儀器設備。為了高效、有序完成課題項目,學校建立儀器設備預約使用制度。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安排提前預約儀器設備使用時間,以避免出現爭搶、耽誤實驗進度等現象。
3.2.2實驗試劑管理
高校實驗室各種試劑種類繁多,因性質不同,存儲條件和保管要求也不一。試劑的統一采購和分類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分散采購使用所造成的試劑過期、浪費現象,可提高試劑管理使用的安全級別[6]。①學校建立試劑信息化管理系統,所有試劑按照試劑名稱首字母順序進行基本信息登記和出入庫管理登記。②以簡要清晰為原則,試劑信息化管理系統記錄試劑名稱、規格、入庫量、有效期、存放位置、保管人、領用量、用途和領用人。③實驗管理者有效監管試劑使用及存儲情況,杜絕試劑重復購置和過期浪費現象的發生。④試劑的存儲保管按照普通試劑、管制試劑和貴重試劑分類。普通試劑按照使用功能分類集中管理;管制試劑按照易燃易爆試劑、易制毒試劑、腐蝕性試劑分類,采用專庫或專柜雙人雙鎖管理,并安裝監控設施和報警裝置;氣體鋼瓶集中統一存放;抗體、拮抗劑等貴重試劑采用分類專庫專人專管。
3.2.3實驗耗材管理
實驗耗材主要是指低值易耗品。實驗耗材的管理在實驗室日常管理工作中是一項工作量非常巨大且極其繁瑣的工作[7]。學校建立實驗耗材信息化管理系統,包括實驗耗材的入庫、領用、查詢、統計等,有效監控實驗耗材的使用情況,杜絕實驗耗材采購不及時或者出現閑置、浪費的現象發生。
3.3建立實驗室開放管理機制
3.3.1加強學生自我管理
大學生創新實驗研究應以學生為主體,實驗室管理更應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如果以傳統管理模式,管理若是過于嚴苛,就會壓抑學生自主實驗與探究的積極性與熱情;管理若是過于寬松,又會讓管理流于表面,反而會喪失創新實驗室給學生帶來的激勵作用[8]。根據創新實驗室的定位和特點,為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導地位,創新實驗室可采取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開放的自主管理模式[9]。學校成立學生實驗室管理小組,根據學生的專業及優勢特長,分工負責:①實驗室水、電、氣使用安全和實驗室衛生管理。②儀器設備基本清潔、預約管理及故障上報。③基礎通用試劑的領取、配制及分裝。④耗材的搬運、領取和分發。⑤實驗廢液、廢固及動物尸體的回收。當實驗室運行中出現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時,實驗管理員出面協調并解決問題。
3.3.2開展科研技能培訓
剛進入實驗室的多數是大一、大二沒有實驗操作經驗的學生,對于多數基本操作都很陌生或者不了解。創新實驗室的多數項目是多學科交叉的,很多實驗操作技能具有多學科性和跨領域性。如果僅靠指導教師或者學長的傳、幫、帶,因為時間、精力有限或者專業不匹配等原因,會出現實驗原理講述不清楚、關鍵操作步驟缺失、課題研究思路局限等現象。因此,學校聯合基礎和臨床各專業多領域的專家,共同建立“怎樣做好的科研”系列專題培訓視頻課程,包括實驗操作技能和科學前沿進展兩個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個性化選擇相關課程,隨時隨地觀看、反復學習,不斷強化實驗操作技能和拓展科研思路,提升創新研究能力。
3.3.3互評反饋
實驗室是創新教育實施的基本條件,是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場所,也是學生潛在能力得以發揮的最好場所[10]。實驗室運行管理的好壞,關系到學生能不能有一個良好的科研氛圍、能不能專心完成課題研究;而學生是否遵守實驗室各項規章制度,是否充分、合理利用實驗平臺條件完成課題研究,也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關鍵。所以,利用實驗室信息化管理平臺進行互評反饋,學生可以對實驗室管理中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意見或建議,實驗室管理員可以針對學生實驗過程中的不良習慣和錯誤進行批評指正。兩者共同改進、形成良性循環,進而促進實驗室運行與開放管理不斷完善、學生創新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具體的運行與開放信息化管理系統架構見圖1。
4信息化管理的實際意義
實驗室管理體制是否合理,會直接影響到實驗室能否充分發揮其功能、充分利用,能否更好地為教學、科研服務。我們利用網絡技術對實驗室運行進行信息化管理,實現實驗室安全穩定運行、儀器設備集約高效利用、試劑耗材科學分類管理;優化實驗室開放管理制度,激勵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不斷提升;創新互評反饋機制,促進實驗室開放使用與運行管理良性循環。
作者:盧占英 朱玉平 鐘山 余立華 任安經 單位:海軍軍醫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