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24 17:29:48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與生態環境保護分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氣候變化和生態環境對農業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生態環境是人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改善生態環境。在氣象服務中,工作人員要提高基層智慧氣象服務的工作質量,盡量減少氣象條件對農業生產的限制。
氣象服務是在生態環境變化的基礎上產生的,而生態環境出現變化又會對氣象探測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此時氣象探測的精準度就會降低,導致氣象服務的結果不準確,無法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甚至還會成為農業發展的障礙。只有將環境保護的標準和范圍加入到氣象服務探測中,同時不斷優化生態環境的信息,才能更好地提升氣象探測服務的準確性。
2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的優勢
2.1為農業活動與決策提供信息
農業活動受自然天氣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在農作物生長中可能會遇到各種自然災害問題或者比較復雜的氣候狀況。此時,氣象部門會通過對災害的監測進行預報報警等工作,為農業活動提供信息和建議,最大程度地降低氣象災害給農業生產所造成的經濟損失。
2.2提升氣象服務的滿意度
智慧農業氣象服務主要是利用現代化手段,通過手機短信、電視或者互聯網等方式來公布天氣預報或者氣象預警信息,為農民提供一些服務建議,從而提升大家對氣象服務的滿意度。
2.3推動農業生產的發展
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能夠提供更加全面、精準的氣象預警信息,及時將信息發送給農民,對農業活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幫助農民提前預防災害,減少損失。
2.4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
工作人員通過智慧氣象服務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方式來制定相應的服務計劃,從而滿足農業生產的要求,不僅能夠提高農民的經濟收益,還能為我國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多的規劃。
3優化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質量的具體措施
3.1加強基層農業氣象服務的推廣
工作氣象部門的主要職能是分析天氣變化,發布氣象信息,幫助農民更快速、方便地獲得氣象信息。因此,工作人員在以生態環境為基礎,提供農業氣象服務時,將更準確、多樣的信息作為工作目標,充分發揮其工作職能,不斷推動氣象服務的發展。基層農業服務部門應該更加重視服務效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立專門的服務機構。同時,需要組建更加專業的服務團隊,要求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過硬,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氣象部門要和農業部門進行定期溝通與合作,創建相應的定時走訪制度,不斷創新農業信息的采集工作。除此之外,工作人員要加強自身的學習意識,了解農業發展的最新走向,對當地農作物所受到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開展更加高效的工作,確保氣象信息服務的開展更加順利。
3.2優化氣象服務應急管理制度
應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方法、機制、預案等。工作人員通過對氣象服務應急管理制度的優化,展開更加高質量的抵抗災害的服務,提高氣象災害的預防措施,能夠更積極有效地應對自然災害所造成的農業問題。嚴格遵循應急管理制度的內容,確保在提前開展應急行動的情況下能更有效地控制突發氣象災害,最大限度地減少農民的損失。相關部門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設置應急預案,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和天氣條件等因素,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應急體系,從而使有關部門和農民能在自然災害發生時可以立即采取有效手段開展救災行動。由于農業氣象災害具有很強的破壞性和突變性,所以應對氣象災害不能單靠一個部門或人員,而需要當地相關部門的配合。當災害發生時,立即組織各種財力、物力等資源,幫助農民渡過難關,確保救災工作的順利開展。
3.3提升農業服務水平
由于中國不同地區的生態環境差異較大,所以對于反季節作物,相關部門應根據當地生態環境的實際情況,對該區域的情況進行預報,優化農業服務模式,加大對小氣候的研究力度。同時,分析區域環境變化對農業活動的影響,如暴風雪、寒潮等災害的成因和防護措施,對自然災害的發生時間和結束時間,以及對當地造成的影響進行分析預報,幫助農戶更好地調整作物的種植結構,確保每個生產環節順利完成。
3.4利用互聯網技術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給很多行業都帶來了便利,提升了各行業的工作效率和質量。在農業氣象服務中,針對各種需求,還可以研發與創新氣象服務產品,充分發揮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優勢,引導更多的農民了解和應用各種新型氣象服務產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感受氣象服務產品的好處,并進行宣傳推廣,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同時,相關部門要在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基礎上,創新農業氣象服務,提高服務水平。總而言之,智能終端系統在農作物生長中的應用,能夠對農作物的生長狀況進行監督與管控,工作人員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整理分析,有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服務措施,讓農民獲得更多符合自身需求的氣象產品,幫助廣大農民提高經濟收益。
4結束語
農業生產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一旦出現自然災害,將給農民造成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不斷發展,再加上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工作人員通過對當地天氣、農作物等情況的了解,從更加全面化、多元化的角度為農民提供更精準的氣象服務。同時,工作人員還從環境保護角度出發,不斷地引進自動化監測技術,為農民提供了更多豐富的氣象預報產品,盡量降低自然災害對農作物的影響,幫助農民提前做好應急措施,為我國的農業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蕾,陳霞.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產品探析[J].農家科技(上旬刊),2019(04):158.
[2]趙一俊.生態環境與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研究[J].農業與技術,2019,39(19):123-124.
[3]施秀娥.淺談生態環境與基層智慧農業氣象服務[J].現代化農業,2019(11):10-11.
[4]梁田甜.智慧氣象在農業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農業(下半月),2018(18):112.
作者:朱麗輝 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滿洲里市氣象局民航氣象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