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3-09 09:30:43
序言:寫作是分享個人見解和探索未知領域的橋梁,我們為您精選了1篇的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探析樣本,期待這些樣本能夠為您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啟發,請盡情閱讀。
語文知識來源于文學創作以及生活感悟,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關聯,因而教師可以推動語文作業設計走向生活化、實踐化以及主體化,以此積極踐行“雙減”政策。教師要立足“雙減”政策積極考量語文作業設計的人性化創設之路,努力為小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智慧啟迪與思想點撥,促進小學生課下探究環境的提質增效與人文轉型。這樣,學生就會擁有更加充足的體育鍛煉時間以及社會實踐空間,科學優化自己的課余生活質量。
一、“雙減”政策的內容簡介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雙減”政策是教師設計與實施語文課堂教學以及家庭作業設計的指南針,也是教師審視、完善、拓展、創新教學活動與作業設計的評價尺度,更是小學生高效學習、積極鍛煉、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理論保障[1]。
二、“雙減”政策對語文作業設計的要求
第一,“雙減”政策要求語文作業設計在體量上要短小精悍,不能過多地占用小學生的課下時間,確保小學生擁有體育鍛煉與社會交往的自由時間,實現小學生的品質生活[2]。因此,“雙減”政策要求語文作業設計目的明確、數量較少、耗時較少,確保小學生擁有一定的閑暇時間,能夠隨心所欲地完成一些自主事情。第二,“雙減”政策要求語文作業設計在內容上要豐富多彩,集趣味性、新奇性、生活性、探究性于一身,不能再出現機械重復的抄寫性作業任務,大力推進小學生的主體實踐、感悟認知[3]。因此,“雙減”政策要求語文作業設計要走向品質化與體驗化,切實推動小學生的生活化探究與實踐性感知,實現深度學習。第三,“雙減”政策要求語文作業設計在難度上要適可而止,不能超越小學生的主體能力,適合小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自主探究而完成。因此,“雙減”政策要求語文作業設計具有較高的簡易性,能夠推動小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將語文知識應用于親子互動或自主成長之中,避免出現因難度過大而將小學生推向課外輔導機構。第四,“雙減”政策要求語文作業設計在定位上要高瞻遠矚,立足小學生的能力提升、素養發展以及主體成長而科學設計與實施語文作業探究任務,借助課下探究活動培養小學生的思維習慣與探究意識[4]。因此,這就要求語文作業設計要具有較高的誘導性、養成性與有效性,加速小學生課程素養的發展。
三、立足“雙減”政策設計語文作業的重要性
首先,立足“雙減”政策設計語文作業能夠提升教書育人活動的指向性,為小學生的知識學習與能力訓練提供有指導、有設計、有目標、有成效的智慧導引,推動小學生去主體實踐、生活認知、切身體驗與頓悟成長[5]。因此,立足“雙減”政策設計語文作業,能夠為小學生提供非常優質的智慧導引信息,加速小學生主體認知。其次,立足“雙減”政策設計語文作業能夠提升教師進行作業設計、內容選擇與活動預設的規范性、合約性與有效性,為小學生輸送高品質的探究任務與心智啟迪,展示教師的角色功能與職業內容[6]。因此,立足“雙減”政策設計語文作業能夠提升教學活動以及啟迪活動走向科學規范、務實高效與合約提升,實現優質育人。最后,立足“雙減”政策設計語文作業能夠推動科學育人觀在課下探究任務中的有效落實,提升課下作業的品質性與實用性,推動素質教育工作在小學生課業實踐中的貫徹執行,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7]。因此,在設計語文作業的時候,能夠幫助教師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科學指導,融入拓展意識與創新思維。
四、立足“雙減”政策設計語文作業的要點內容
“雙減”政策是教師進行語文作業設計的指導思想,教師應著力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趣味誘導、體驗強化、能動催發與效果提升,打造高品質的課下育人環境。
(一)立足“雙減”政策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關聯性
語文作業設計源于課堂教學內容,是對小學生認知內容的再實踐、再強化與再提升。教師應自覺強化語文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與實踐性,以“雙減”政策為指導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品質性與設計性。語言素材與文學作品均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因而語文作業設計恰好能夠為教學內容走向生活化與實踐化提供良好的活動平臺,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教學內容[8]。因此,教師應立足“雙減”政策提升語文作業設計與教學內容的關聯性與實踐性。在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1課《北京的春節》的作業設計中,由于課文內容為小學生提供了“北京的春節”中的一些趣味故事與傳統習俗,因而教師應在作業設計中針對“傳統習俗與重要節日”做文章,以此提升作業設計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這樣,教師可以讓學生在作業探究中全面總結我國的傳統節日以及主要習俗,如,元宵節吃元宵、看花燈、猜燈謎等;中秋節家人團聚、吃大餐、吃月餅、賞月等;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等。于是,學生就會在網絡信息的輔助下較為全面地總結出我國的傳統節日與主要習俗,從而能夠立足課文內容綜合掌握我國的傳統節日與主要習俗,實現學生傳統文化知識的多維積累與有效拓展。因此,教師設計的作業探究任務能夠以課文內容為基點推動小學生向外進行拓展探究,指引小學生積累更多更好的傳統文化知識,也切實體現作業探究活動與語文課堂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性。
(二)立足“雙減”政策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主體性
語文作業設計的活動指向是小學生,需要學生在課下活動中獨立完成,因而語文作業設計需要具有較高的主體性,不僅借助趣味元素有效吸引小學生參與其中,還要推動小學生成為語文作業任務的活動主體[9]。教師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趣味性、誘導性與可行性,不僅能夠為小學生所接受與完成,還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的實訓化認知,幫助小學生有所積累,切實踐行“雙減”政策要求。因此,教師應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主體性,打造一個主體參與、實踐認知的科學化平臺。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1課《軍神》的作業設計中,由于課文內容為小學生展示了“軍神劉伯承”在不打麻醉劑的情況下接受外科手術的感人故事,而且,小學生都有去醫院打針的“痛苦經歷”,因而他們都能夠想象到“七十二刀”的極端痛苦。這樣,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讀后感”作為作業探究內容,以此推動學生去積極研讀課文內容、主動思考中心思想、自覺悅納思想教育。而且,教師還要組織學生在第二天將個人的讀后感進行大聲朗讀活動,既展示小學生的文本信息處理成果,也展示小學生的探究深度與思維廣度,更實現小學生之間的相互啟迪、相互教育。由此可見,小學生能夠在文本信息處理中成為探究主體,也能夠在自主議論、抒發情感中展示個性、表現自我。因此,學生在語文作業活動中真正成為探究主人,在研讀文本、歸納思想、提煉主題、積累信息、形成素材、展示自我中積極行動起來,充分展示個人的主觀能動性。
(三)立足“雙減”政策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能動性
語文作業設計不僅具有主體性,能夠為小學生量身定做一個主體實踐空間,還要有效催發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借助高端設計、智慧誘導、人文釋放的語文作業設計充分體現小學生的能動性[10]。可見,教師在進行語文作業設計中應注意探究活動的個性化、拓展化與創新化,能夠為小學生展示認知潛能預留充足的探究空間與表現途徑,有效釋放小學生的生命活力。因此,立足“雙減”政策,教師應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能動性與拓展性,充分展示小學生的主體能動與創新思維。在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荷花》的作業設計中,由于課文內容為小學生描繪了美麗高雅的荷花,而且,清新秀麗的優質語言具有非常強的畫面感與形象感,教師就可以讓學生立足課文內容在作業探究活動中親手畫一幅“荷花圖”,鼓勵學生將自己對于“荷花”的信息積累、主觀想象以及個性處理表現在繪畫之中,充分展示小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這樣,學生就會將荷花池、荷葉、小蓮蓬、白荷花引入繪畫內容之中,自由展示自己對于文本信息的閱讀所得與主體想象。而且,小學生為了提升繪畫作品的品質性與立體感,還會在水中畫出蜻蜓、小魚與小蝦,以此提升畫面的動靜結合、趣味盎然,也能夠展示出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繪畫活動具有非常高的開放性、自主性與能動性,小學生可以自主展示個人對文本信息的處理結果,充分展示小學生的想象力、藝術力、表現力以及認知力,并且能夠直接表現出小學生的主體能動。教師設計的“繪畫活動”,能充分展示小學生的能動性與創造性,直接表現出小學生的藝術表現力與主體核心素養。
(四)立足“雙減”政策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實效性
語文作業設計的活動價值在于實現小學生的主體實踐與能動發展,有效促進小學生的信息詮釋、知識集聚與能力進階,真正體現語文作業設計的實效價值與促進作用。這樣,教師應在教學內容與主體實踐之間找到一條彼此互通的信息橋梁,幫助小學生在作業探究活動中縝密思考、細心推敲、學有所成,切實體現小學生的生命認知潛能。立足“雙減”政策,教師應切實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實效性,科學推動語文作業設計走向定制化、誘導化、能動化與實效化。部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7課《開國大典》中,課文內容主要介紹了“開國大典”的雄闊氣勢與壯觀場面,也談到了“毛主席”“朱總司令”“聶將軍”三位國家領導人。然而,由于時間過于久遠,小學生無法親眼看到這些偉大的新中國締造者以及其他開國元勛,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幫助小學生解決這一遺憾。作業設計時,教師可以將“收看彩色版開國大典”作為小學生的作業探究任務,讓小學生在瀏覽器內輸入“開國大典彩色修復完整版”,就可以親眼看到上述三位國家領導人以及其他重要開國元勛,如周恩來、劉少奇、陳毅以及賀龍等。這樣,小學生就會獲得課文內容與視頻信息的雙重認知機會,自然能夠積累更多關于“開國大典”的文本信息與感官信息,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開國大典”,尤其是要記住視頻信息中國家領導人的面容,以此加深對革命先輩舍生忘死、以身許國的認知,提升小學生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是教師建構品質課堂與高效教學的行動指南,督促教師將質量意識與創新思維應用于課堂教學與作業設計之中,立足“雙減”政策將減負、提質、增效、創優落實于語文作業設計之中,實現育人環境走向品質化、高端化與實效化。教師在語文作業設計中,要提升語文作業設計的關聯性、主體性、能動性與實效性,為小學生的課下實踐、主題探究、生活認知提供高品質的能動平臺,助力小學生知識重溫、實訓認知與素質進階。
參考文獻
[1]李英杰.基于學習立場提高小學語文作業質量[J].小學語文,2022(6):62-66.
[2]徐麗清.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作業優化設計策略[J].天津教育,2022(12):170-172.
[3]何捷.讓作業成為“減負提質”的有力保障——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評價研究[J].新教師,2022(1):24-26.
[4]陳俊霞.“輕負高質”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研究[J].名師在線,2022(2):36-38.
[5]甘遷.“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9):7-9.
[6]林峰,林鷺菁.“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路徑探究[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2(1):7-11.
[7]秦夢瑤.“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閱讀指南策略研究[J].小學閱讀指南(導學版),2022(6):62-64.
[8]李迎霞.“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新思路[J].教師,2022(11):24-26.
[9]方君.“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與多學科整合有效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2(20):53-55.
[10]曾秀珠.基于高階思維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研究[J].讀與寫(下旬),2022(10):190-192.
作者:徐雯 單位: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南義鄉中心小學